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u^2+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泥鳅分别暴露在浓度为0.01、0.05、0.1、0.2、0.4mg/L的Cu^2+溶液中,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统计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红细胞傲核率和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其中,部分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Cu^2+浓度和暴露时间与微核率或核异常率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Cd2+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泥鳅分别暴露于0.005、0.025、0.05、0.1 mg/L的Cd2+溶液中,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统计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结果显示,Cd2+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质量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Cd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Cd2+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质量浓度-效应关系.随Cd2+质量浓度增加,红细胞核异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 mg/L组核异常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降低-增加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鲦经过稀土元素镧和除草剂精恶唑禾草灵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结果表明:0.01~0.5 mg/L的La3 能显著抑制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不具遗传毒性;但当La3 质量浓度≥1 mg/L及精恶唑禾草灵均能明显诱导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具有遗传毒性。且精恶唑禾草灵质量浓度为0.01725~0.345 mg/L,微核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01、0.1 mg/L的La3 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明显低于精恶唑禾草灵而高于La3 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而10 mg/L的La3 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却明显低于二者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二者呈拮抗作用;鲦是研究遗传毒理学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百螺敌对泥鳅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的亚毒性试验研究了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对泥鳅急性及亚毒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百螺敌在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 分别为1.425、1.215、0.938、0.8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65 mg/L.百螺敌的亚毒性试验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百螺敌质量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出现正向剂量-效应关系;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核异常率在百螺敌质量浓度为1.4 mg/L时,出现峰值;而微核率高峰出现在1.1 mg/L处.且核异常率远大于微核率.诱变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百螺敌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应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贵生 《水产科学》2007,26(7):408-410
(can)鲦经过稀土元素镧和除草剂精恶唑禾草灵单独或联合作用24h,结果表明:0.01—0.5mg/L的La^3+能显著抑制(can)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不具遗传毒性;但当La^3+质量浓度≥1mg/L及精恶唑禾草灵均能明显诱导(can)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具有遗传毒性。且精恶唑禾草灵质量浓度为0.01725—0.345mg/L,微核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01、0.1mg/L的L^3+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明显低于精恶唑禾草灵而高于L^3+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而10mg/L的L^3+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却明显低干二者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二者呈拮抗作用:(can)鲦是研究遗传毒理学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出48 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通过计数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来分析草甘膦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将斑马鱼饲养在含有维生素C的草甘膦水体中48 h,通过观察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遗传损伤的缓解作用。48 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为(0.39±0.06)g/L。高浓度草甘膦(0.64~1.28 g/L)对斑马鱼具有极强的致死性,中、低浓度草甘膦(0.16~0.32 g/L)作用斑马鱼48 h后,能显著地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异常核的产生(P<0.05)。在本实验的作用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核异常率随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低浓度草甘膦(0.16 g/L)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6.25~50 mg/L)后,斑马鱼血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可显著降低至清水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可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其诱发能力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低浓度草甘膦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降低由其诱发的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细胞微核、核异常测试法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研究了Cr6 对黄鳝的遗传毒性与生理毒性。黄鳝在不同浓度的Cr6 溶液中染毒8 d,其间连续采血制片。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r6 均不同程度地引起黄鳝微核细胞率、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和白细胞数目的增加以及各类白细胞比例变化。处理8 d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高质量浓度的Cr6 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和生理毒性。  相似文献   

8.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硫丹对草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随硫丹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呈现较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96 h),各暴露组草鱼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均呈现时间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镉对鲤遗传毒性和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于0.16、0.31、0.63、1.26 mg/L Cd2+溶液中,研究Cd2+对鲤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Cd2+对鲤遗传毒性和外周血细胞数量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Cd2+对鲤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1.26 mg/L Cd2+组鲤在不同暴露时间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极显著(P<0.01),核异常率在72 h显著(P<0.05)增加,72 h后表现为极显著(P<0.01)增加。Cd2+对鲤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相同Cd2+浓度下,鲤淋巴细胞比例随暴露时间增加先降低后上升,同一暴露时间淋巴细胞比例随Cd2+浓度增加而降低。相同Cd2+浓度下,鲤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随暴露时间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一暴露时间嗜中性粒细胞比例随Cd2+浓度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Cd2+对鲤具有遗传毒性效应,且随Cd2+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出了柠檬黄对大鳞副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是9.931 g/L,48 h半致死浓度是8.670 g/L,48 h安全浓度是1.982 g/L.然后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的条件下对大鳞副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在较低的浓度下(<0.1239g/L),柠檬黄诱导的微核率与自然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达到一定浓度(>0.247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率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可见在一定剂量范围之内的柠檬黄对大鳞副泥鳅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但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之后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5种洗发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究低浓度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五种不同品牌、不同体积分数的洗发剂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显示,洗发剂所诱导的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在品牌与体积分数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且与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P<0.01)。试验表明目前常用的洗发剂大多具有致突变活性,尤其飘柔、舒蕾两种洗发剂致突变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六价铬离子(Cr6+)染毒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采用微核试验法,以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为指标,研究Cr6+对泥鳅的遗传学毒性。结果显示,Cr6+对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当浓度增加或染毒时间延长,均会引起微核率增加,而且高浓度(160~200 mg/L)和长时间染毒(8 d)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微核率与染毒浓度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研究表明含铬废水排入环境对水生生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铬对鲤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 (0.122、0.670、1.219、3.657、10.971和32.91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40d,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其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相应提高。鲤暴鳝于Cr^6 3.66~32.91mg/L时,铬处理鱼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 残留量同其微核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对泥鳅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了不同浓度Cd2+(0、0.25、2.5 mg/L)胁迫24、48、72 h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和鳃中金属硫蛋白(M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肝脏和鳃MT基因的表达对外源Cd2+胁迫所表现出的反应存在差异,肝脏比鳃更为敏感;Cd2+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则肝脏和鳃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越高。在受到Cd2+胁迫时,肝脏和鳃中大量表达MT,可降低Cd2+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泥鳅MT基因可以作为监测水环境中镉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e frequencies of erythrocyte nuclear abnormalities, such as irregularly shaped (ISN), vacuolated nuclei (VN), binucleated cells (BN), including micronuclei (MN), were monitor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cultured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L.) from the southern Adriatic Sea (Croatia) and assessed for a relation to seasonality. Fish were sampled in February, April, June, and September. The lowest frequencies of ISN and MN were measured in April, and the lowest frequencies of VN and BN were found in February. The highest values of ISN and BN were detected in September. The highest values of MN and the most frequent occurrence of VN occurred in June and April, respectively. The 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 test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of ISN, BN and MN; VN did not correlate with any of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The IS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clear surface area values than normal nuclei (P < 0.001).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displayed a distinct seasonality. Consequently, we conclude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nuclear abnormalities are used as biomarkers. This variation should be well understood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separate true contamination effects from seasonal factor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the frequency and occurrence of nuclear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16.
农药敌敌畏对泥鳅肌肉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善锋 《水产科学》2004,23(2):20-21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对健康泥鳅与被污染的泥鳅体内肌肉中水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二者水溶性蛋白质的谱带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Cu2+对银鲳幼鱼的致毒效应,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开展了Cu2+对银鲳幼鱼的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银鲳幼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银鲳幼鱼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0.860和0.77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7 mg/L;Cu2+的浓度与银鲳幼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Cu2+胁迫下,核异常率又普遍高于微核率;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银鲳幼鱼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Cu2+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认为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与SOD、CAT和GPX活性的变化均可以反映银鲳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作银鲳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其中SOD还可以灵敏地指示低浓度的早期Cu2+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