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015-2019年连续5年采集了衡阳市湘江流域河流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及四条主要支流沉积物普遍存在Cd污染,部分河流As、Hg、Pb、Cu、Zn、Mn有一定程度的污染,V、Cr多为无污染或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As、Cd、Hg、Cu呈现出中等生态危害至极强生态危害程度,9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均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蒸水、洣水为强生态危害程度。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衡阳市湘江流域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以舂陵水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耒水、湘江干流,蒸水、洣水污染相对较轻;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3条河流沉积物重金属2017-2019年污染较2015-2016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
2012年5—10月对武鸣县混养鱼塘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Cu、Zn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了水体理化指标;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Cu、Zn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33—78.11μg/L和22.99—95.78μg/L,均低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GB3838—2002);沉积物中的含量均远高于水中的含量,且超出相应的土壤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6.4、8.6倍;地积累指数(Igeo )介于2—3,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40 )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评价均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燕尾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燕尾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就其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Cu、Zn、Pb、Cd、Cr、As、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2,264,54.0,1.52,69.8,38.8,35.7,684 mg/kg。Cu、Zn、Pb、Cr、As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重金属Cd的平均值高于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在调查海域污染程度重,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 As> Pb>Zn>Cr>Ni>Cu。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后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2.41%、12.52%,表明此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农业灌溉水的排放及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秦皇岛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Pb、Cd、Zn、Hg、As)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各项重金属因子的相互关系,并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总体含量处在较低的水平,各项重金属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平面分布基本上呈现自北向南逐渐降低、至滦河口海域又有所升高的趋势,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相似文献   

6.
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火荣 《福建水产》2011,33(1):45-49
于2009年8月对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罗源湾沉积物Cu,Pb,Cd,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1.2×10-6、29.5×10-6、0.075×10-6、0.041×10-6和9.28×10-6.沉积物重金属和其他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d,Hg与硫化物相关性较好,Cu,Pb地球化学来源相近.单因子...  相似文献   

7.
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对乳山湾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调查结果,对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除5月的Hg、As平均含量略低于8月外,其他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5月高于8月。在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除5月1号测站外,污染指数超过1.0。水平分布除Cd为湾口处含量较低外,其他重金属基本呈湾口和湾底含量较高的分布趋势。单个重金属潜在危害系数表明,Cd的E值大于其他重金属的E;值,其他重金属的E值均小于Hakanson所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的轻微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表明重金属对乳山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元素主要是Cd,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Zn。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升高幅度最大。从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两次RI调查均值小于150,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珠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1月和4月对珠江口水域1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2次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d、Cu、Pb、Zn、Ni)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r、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0.80、58.73、80.01、191.57 mg/kg,均高于国家标准(GB 18668-2002)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但未超过第二类标准值;Ni的平均含量为51.89 mg/kg。6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站位的含量高于东部站位。评价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域的沉积物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d是目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污染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连续4年对混养鱼塘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含量进行监测,并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但时间分布差异显著,Cu、Zn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64.8722和295.1020 mg/kg。Cu、Zn的4年均值地积累指数分别为0.996和1.864,污染程度ZnCu;Cu、Zn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均低于4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21.596,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闽江口11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4.8~34.3mg/kg(平均20.4mg/kg)、Pb12.4~28.9mg/kg(平均20.0mg/kg)、Cd0.064~0.393mg/kg(平均0.13mg/kg)、Hg0.01~0.2mg/kg(平均0.08mg/kg)、As3.8~12.5mg/kg(平均9.3mg/kg)。全部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Cu、As和Hg。Cu、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Cd、Hg、As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各元素含量均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水域总体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系数较小,该水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HgAsCdPbCu。  相似文献   

11.
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分布特征及其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为于桥水库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于桥水库内布设11个采样点,采集水下表层15 cm的沉积物样品测定Zn、Cr、Cu、Pb、As、Hg和Cd浓度,潜在生态指数法评价污染风险;采集底栖动物鉴定种类、计算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CrCuPbAsHgCd,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但Cu、Zn、Cr、Cd、Hg的最高值均高于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6.13,整体处于轻微风险水平,各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的顺序为HgCdCuAsCrPbZn;底栖动物腹足纲密度、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与ECd、EHg、RI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底栖动物Margalef指数与ECu、EPb、ECd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于桥水库内重金属元素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库中心、水库入口、水库出口及水库北岸,应重点加强上游引水污染物控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年3月、5月、8月、11月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双岛湾附近人工鱼礁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全部测站Cu、Zn、Pb、Cd、Hg、As的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2)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较为规律,除Hg含量站间差异不明显外,鱼礁区内站点的Cu、Zn、Pb、Cd、As重金属含量低于周边海域;(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月际变化比较明显,以8月最高、3月最低;(4)双岛湾附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低级,且总体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在东、南、西洞庭湖各取3个共计9个具有代表性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其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镉(Cd)、汞(Hg)、砷(As)、铅(Pb)和铬(Cr)的含量。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 OM、TN 和 TP 的含量分别为1.48%~4.22%、382~2217 mg/kg 和142~716 mg/kg,与国内其他湖泊(水库)相比,OM和 TN 含量处于中等水平;OM和 TN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TP 表现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Pb 和 Cr 的含量分别为0.60~20.70 mg/kg、0.090~0.640 mg/kg、10.4~83.7 mg/kg、16.9~95.8 mg/kg 和59.0~199.0 mg/kg,其中 Cd 和 As 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Cd 和 Hg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As、Pb 和 Cr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 TP 外,其余营养盐和重金属均具有引起较低生态风险的可能性,横岭湖和虞公庙的 Cd、As 和 Cr 以及洞庭湖出口的 Cr 具有引起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受 Cd 和 As 含量较高的影响,南洞庭湖区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8月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63.2 mg/kg、Zn为261.0 mg/kg、Pb为96.7 mg/kg、Cd为6.7 mg/kg、Cr为167.4 mg/kg。同一口门5种重金属相关极显著(P<0.01);每种重金属含量在各口门间相关极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同源性。珠江口水域重金含量表现出整体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不低于87.5%,Cd超标倍数最大。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处重度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较严重水平;Cd对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水产学报》2019,43(9):1952-1962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相似文献   

16.
盐城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盐城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盐城近岸海域海水中Hg、Pb和Zn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000077、0.00107和0.02 mg/L。含量总体趋势由海岸向外海递减。沉积物总体状况良好,其含量均未超标,滨海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其他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程度为CdHgAsCuPbZn。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铬、铅、汞、锌、铜的含量分别为93.6(50.3~172)mg/kg(干)、32.2(20.1~185.8)mg/kg(干)、0.136(0.009~0.742)mg/kg(干)1、09.4(61.1~235)mg/kg(干)和57.8(18~155)mg/kg(干)。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部分池塘中铜和汞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铅的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锌的污染处于警戒线;铬、汞和铜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