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细菌DNA和人工合成的含CpG基序的未甲基化寡脱氧核苷酸(ODNs)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鱼的免疫刺激剂寡脱氧核苷酸序列ODN-1670(含1个CpG基序)和ODN-R(含1个反向CpG基序,即Gpc)按1μg/kg、5μg/kg、25μ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体腔注射,同时以注射0.1mL生理盐水组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注射前(0d)和注射后第1天、3天、5天、8天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O2-产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注射25μg/kg 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P<0.05),注射1μg/kg、5μg/kg、25μg/kg剂量的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清的POD、SOD活性(P<0.05).而注射3种剂量的ODN-R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注射适量ODN-1670能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109、3×109和5×109cfu/k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测定投喂相应饲料后第1、4、7、14、21、28天以及停止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的第7、14天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的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实验组(含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的吞噬活性于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第7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菌活力、抗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停药后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此外,酚氧化酶活力也有所增加。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的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颜料法确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循环血体积(V)与体质量(W)间的回归曲线方程为V=0.1576W-0.898(Rs=0.83,P<0.01),循环血体积与体质量的百分比(V/W)为(14.86±2.95)%.在确定中华绒螯蟹循环血体积的基础上,通过注射革兰氏阳性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探讨进入中华绒螯蟹体内细菌随时间变化的清除规律以及通过组织学观察探讨细菌的清除方式.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两种细菌的清除作用相似,在注射菌后60 min时对蜡状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菌清除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88.57±4.84)%和(90.15±3.88)%;120 min时对两种细菌清除率与60 min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华绒螯蟹的鳃和心脏中血细胞都可聚集而形成血细胞团,并具有对细菌的包裹和吞噬作用,血细胞团的形成以及包裹和吞噬作用是中华绒螯蟹清除细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聚壳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个体均匀、初始均重为(16.20±1.30) g的中华绒螯蟹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的实验日粮,正式实验为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可食内脏指数显著提高;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降低了中华绒螯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粗脂肪含量,提高了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添加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脂肪沉积,且添加量为5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0.24、0.48、0.72、0.96、1.20g/L的尿素溶液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7d,测定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上述3种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浓度的增加,3种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0.24g/L尿素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96g/L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两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则相应下降.表明尿素浓度增加使得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对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有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毒性作用,将中华绒螯蟹分为5组进行半静水毒性试验,分别为0μg/L的空白对照组,只添加丙酮的溶剂对照组,以及0.10、0.20、0.40μg/L的溴氰菊酯质量浓度试验组。通过彗星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溴氰菊酯暴露1、2、4、8、12d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拖尾率及Olive尾距(OTM值)。结果显示,溶剂组在各时间点拖尾率及Olive尾距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溶剂丙酮并非造成中华绒螯蟹血细胞DNA损伤的原因。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有较强的DNA损伤作用,1d后0.20μg/L和0.40μg/L组拖尾率和Olive尾距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3个质量浓度组在各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12d后仍未恢复。拖尾率和Olive尾距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而上升,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表明其可以作为评估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遗传毒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蛹虫草培养残基(简称虫草基),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75 d,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常规营养成分、肌肉与血清氨基酸及肝胰腺脂肪酸含量,研究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水分和蛋白含量无影响(P>0.05),0.5%和1.0%添加组的全蟹、肌肉、肝胰腺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适量添加虫草基可增加中华绒螯蟹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0.5%~2.0%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氨基酸组成及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和16.0%添加组中华绒螯蟹血清氨基酸和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3)虫草基的添加可提高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且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虫草基可提高中华绒螯蟹肌肉与血清的游离氨基酸、血清必需氨基酸、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清凝集素与动物(鳖、鲫鱼、鸡、鸽、兔、鼠、人A、B、O型)红细胞和细菌(八叠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和拟态弧菌)进行凝集反应。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有明显的选择性,与小白鼠红细胞和八叠球菌的凝集活性最高(P<0.01)。血清凝集价在蟹个体之间变化范围较大,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0 mmol/L的CaCl2和300 mmol/L的NaCl不影响凝集素与小鼠红细胞和细菌的凝集活性,600 mmol/L的NaCl可降低其活性。pH 5~9不影响蟹凝集素活性,但400 mmol/L的EDTA在pH 7.0可部分抑制其活性,100 mmol/L的EDTA在pH 5.0则可完全抑制其活性。在细菌刺激下,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活性在2 d达到峰值,随后逐步缓慢下降。接种细菌(八叠球菌)的数量(3.0×109~9.0×109)显著影响血清凝集素的产生(P<0.05),而环境水温度(18~30℃)和蟹体质量(35~80 g)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3±2)℃下,采用63 cm×43 cm×20 cm水族箱和半静态毒性实验法,设(0.00μg/L、28.25μg/L、56.5μg/L、113μg/L和226μg/L)5个噻虫嗪(C8H10Cl N5O3S)浓度梯度,测定了平均壳长(2.78±0.23)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血淋巴细胞数量、肝胰腺和血淋巴相关免疫酶活性以及肝胰腺和鳃组织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情况,研究了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1 d亚急性毒性效应,为噻虫嗪在稻田养殖河蟹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52μg/L,安全浓度(SC)为45.2μg/L。噻虫嗪暴露第14 d和21 d,113μg/L和226μg/L噻虫嗪组河蟹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 d、4 d、7 d和14 d,28.25μg/L噻虫嗪组河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 d、14 d和21 d,226μg/L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 d、7 d、...  相似文献   

11.
用α-苯基苯并吡喃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 d后,测定了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设3个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重复组,分别为A组(2 mg/kg)、B组(4 mg/kg)、C组(6 mg/kg)和1个对照重复组(0 mg/kg)。结果表明: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剂量为4 mg/kg(B组)可显著地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P<0.05),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α-苯基苯并吡喃可刺激中华绒螯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子代大眼幼体在山东微山湖地区的池塘养殖效果,2019年在微山湖扣蟹基地将2种大规格河蟹亲本(规格Ⅰ:雌190~210 g、雄280~300 g;规格Ⅱ:雌240~260 g、雄330~350 g)所产的大眼幼体饲养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生长情况、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1)在相同的养殖管理下,规格Ⅰ组扣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规格稍低于规格Ⅱ组,但2组扣蟹的最终规格并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最终养殖性能无显著差异,大眼幼体到扣蟹阶段的成活率约为22%,非早熟扣蟹产量约为300 g/m2,饲料系数为2.1,饲料成本约为13元/kg;(3)从非早熟扣蟹的体质量分布看,规格Ⅰ组中体质量在4.00~5.99 g和8.00~9.99 g的比例显著高于规格Ⅱ组,规格Ⅱ组中体质量<4.00 g、6.00~7.99 g和>10.00 g的扣蟹比例高于规格Ⅰ组,2组扣蟹体质量占比最高的均为4.00~5.99 g;(4)就养殖成本而言,规格Ⅱ组购买大眼幼体的费用高于规格Ⅰ组,饲料、苗种、池塘租金和人工费用为4项主要的投入成本,占总投入的80%以上,但规格Ⅱ组扣蟹的销售价格高于规格Ⅰ组,因此其最终利润及投入产出比都高于规格Ⅰ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微山湖地区开展大规格亲本子一代大眼幼体的扣蟹池塘养殖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规格对其子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将4种规格河蟹亲本(规格I:雌90~110 g、雄140~160 g;规格Ⅱ:雌115~135 g、雄160~180 g;规格Ⅲ:雌140~160 g、雄220~240 g;规格Ⅳ:雌190~210 g、雄290~310 g)所产的大眼幼体养殖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最终产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的河蟹亲本,其子一代在大眼幼体至豆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成活率以及增重倍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豆蟹至扣蟹养殖阶段,各组幼蟹的生长速度差异大体上与其亲本规格的差异相一致,其中Ⅰ组幼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3)养殖效果方面,各组扣蟹平均规格和最终产量均随着亲本规格的提高而提高,其中Ⅳ组扣蟹的最终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扣蟹(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Ⅳ组扣蟹2.00~3.99 g规格的比例显著低于另外3组,而≥6.00 g规格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本规格对其后代的养殖性能存在影响,大规格河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生产阶段生长速度快、养殖效果好,因此建议在生产上选择大规格亲本的后代用于扣蟹养殖。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苗种质量对养殖成功与否及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态参数是遗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判定中华绒螯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中华绒螯蟹1龄幼蟹形态特征及相关质量参数的关系, 选取湖南省大通湖1龄幼蟹275只,其中雌蟹141只、雄蟹134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重等指标,称量体肉、腿肉、螯肉、肝胰腺等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以及体壳、腿壳、螯壳等不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各基本形态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各部位含水率及占总体重比例、肥满度等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雌雄差异,利用Pearson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体重与形态指标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体重较雌性大(P<0.05),其中雌蟹体重为(8.543±2.555)g,雄蟹体重为(9.304±2.977)g。雌蟹和雄蟹可食用部分含水率及其占总干重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龄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与体重(Y)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15.763 + 3.118X1 + 4.634X2 + 3.897X3(R2=0.926),体重与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产量估算、品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8.
左旋咪唑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  谭夕东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07,31(6):785-791
为测定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LM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调节作用,以0(对照)、100、200和3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将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投喂不含LMS的对照组饲料。在投喂含LMS的饲料之前(0周)和投喂后2、4、6、8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活性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投喂含LMS的饲料后的第4周,按1.2×10~7cfu·kg~(-1)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rophila)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10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各LMS处理组的血细胞总量(THC)、透明细胞(HC)数量、吞噬百分率、呼吸爆发、PO活性和LSZ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颗粒细胞(GC)数量、血细胞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S处理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LMS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在本试验条件下,2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9.
蟹草共生系统对主要养殖水质因子及河蟹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蟹草共生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几种不同沉水植物搭配模式对河蟹养殖池水质改善效果及对河蟹性腺、肌肉,肝脏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蟹草共生系统较常规养殖有显著改善养殖水体的效果,其中种植多品种沉水植物搭配对蟹池水体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钾盐指数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种植单一品种沉水植物。SOD、CAT、T-AOC、AKP、ACP、UL及Na+/K+-ATPase在3个种草蟹池河蟹的性腺中活性最高,Ca2+/Mg2+-ATPase在伊乐藻+黄丝草及复合草组河蟹的肌肉中活性最高,在伊乐藻组河蟹的性腺中活性最高,各河蟹免疫因子活性在不同养殖河蟹不同组织存在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