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磺及其物种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金田 《水产养殖》2005,26(6):29-29,41
石磺(Oncidium verruculatum),俗称土海参,又名海赖子,土鸡等,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石磺栖息在海边的高潮带,是介于海洋和陆地过渡带的生物,被认为是一种比较进化的贝类.石磺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对营养学和疾病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石磺的研究将对水生动物过渡到陆生动物的过程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2.
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石磺科石磺属贝类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用石磺科其它属贝类的一些繁殖生物学数据作参考,总结了石磺繁殖生物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繁殖过程,生殖细胞,胚胎、幼体发育等,并就与之相关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 、大西洋胸棘鲷简介大西洋胸棘鲷首先发现于大西洋,但分布于世界各地海域,目前发现在法国近海,北非近海,纳米比亚近海,南印度洋西南部及环新西兰海域都有分布。从其英文名称ORANGEROUGHY可以知道,这种鱼为橙色,鱼鳍也为橙色。头大多骨且成沟壑状;体阔,鳞小而没有规则,中线部分的鳞稍大,腹部也覆有比较大的鳞。大西洋胸棘鲷属于深水底层鱼类,一般多栖息在700m~1100m的海底山上,产卵期在每年的8月中旬左右,这也是捕捞的高潮期。大西洋胸棘鲷的肉呈珍珠白色,中度纹理,肉质鲜美,如同贝类。二、大西洋胸棘鲷渔业简介大…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分析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4种石磺科贝类的脂质和脂肪酸组成,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种石磺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4种石磺科贝类肌肉组织总脂(TL)主要由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组成;紫色疣石磺肌肉组织中的PL/TL高达73.12%,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0.05);瘤背石磺肌肉组织中的TG/TL达2.75%,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0.05);紫色疣石磺肌肉组织中的FFA/TL高达19.16%,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0.05);2 4种石磺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较为平衡;瘤背石磺和紫色疣石磺肌肉组织中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含量均达35%以上;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瘤背石磺(20.63%)、紫色疣石磺(20.49%)、里氏拟石磺(19.61%)、平疣桑椹石磺(19.42%);平疣桑椹石磺肌肉组织中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ΣPUFA)达34.25%,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0.05)。4种石磺中的C20∶5n3(EPA)含量均大于C22∶6n3(DHA)的含量。研究表明,4种石磺的脂质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有关,4种石磺的肌肉组织具有较高的脂类营养价值。其中,紫色疣石磺和瘤背石磺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且营养均衡,适宜食用;里氏拟石磺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脂肪酸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rn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1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养殖瘤背石磺需控制温度、盐度、相对湿度、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及底泥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能够提高瘤背石磺成活率,从而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  相似文献   

6.
象拔蚌(Panapeagenenose)属软体动物,双壳纲,海螂目,海螂属,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生活在水温0℃~24℃,盐度26‰~34‰,水深6m~30m,泥沙底质的海区中。象拔蚌在餐饮业中属高档消费品,每年我国进口象拔蚌约500t左右。1999年6月,我们引进规格为2cm苗种50万粒,在辽宁省长海进行底播实验,生长良好,于2002年2月,平均规格达16.5cm,个体体重410g左右,现将象拔蚌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育苗设施1.育苗池总水体300m3,其中6m3育苗池10个,12m3育苗池20个。2.基础饵料生物培育池水体50m3。3.水处理及供气系统同其他贝类育苗设施。二、亲贝来…  相似文献   

7.
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7~8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发育主要处于Ⅲ期和Ⅳ期,9~10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主要处于Ⅱ期和Ⅲ期,5g以下的当年繁殖个体性腺发育均处于Ⅰ期;(2)实验区的瘤背石磺多为两个体间的交配,夜间和白天均可见交配个体,7~8月初为交配盛期,9月中旬后很少见交配个体。实验区的瘤背石磺有3个产卵高峰期,最后一个产卵高峰期的产卵量(8月28~29日)远低于前两个产卵高峰期,单只瘤背石磺每次所产卵块面积为10~40 cm2之间,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14±3.56)×104cell/只亲本石磺,单个受精卵湿重为(8.95±0.55)μg,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50±3.63)%;(3)实验区瘤背石磺胚胎发育时间为4~10 d,孵化的面盘幼虫10 d后可以顺利发育到匍匐幼虫阶段,匍匐幼虫经过15 d左右可以发育成0.2 g左右的幼体石磺,但是成活率极低,其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不详。  相似文献   

8.
青蛤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生态与繁殖习性 1.生态习性 青蛤(Cyclina sinensis)为帘蛤科双壳底栖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泥砂质的潮间带,以高潮区的下部为多。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季节及底质有关,幼苗在表层0.5cm左右,2~3龄可埋栖6~8cm,大个体甚至深达15cm;炎夏或严冬栖息较深;含砂量大的底质,埋栖较浅。迁移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架,介绍了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即以规范化的贝类电子档案为前提,以贝类食品质量安全数据库为基础,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为纽带,以贝类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对贝类生产源头、贝类加工过程以及贝类运输过程等的监测监控,引入贝类产品电子标签技术,把贝类产品食品链各环节的相关数据信息汇总成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数据库,形成完整的大连市海水贝类从海区到市场的追溯信息数据链条.  相似文献   

10.
石莼属海藻的环境增殖及生物质能开发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莼属海藻主要包括石莼(Ulva lactuca)、孔石莼(U.pertusa)和裂片石莼(U.fasciata)等。石莼又名海莴苣,藻体呈黄绿色,似卵形,边缘略有波状或呈广宽叶片状,一般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沿岸等;孔石莼又称海白菜,藻体有卵形、椭圆形、圆形等,叶片上有形状大小不一的孔,这些孔可使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