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中对秦岭北麓渭南市华州大鲵驯养繁育基地分别对4000尾稚鲵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增重、肥满度以及58尾亲鲵的产前、产后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幼鲵在一龄时增长速度最快;亲鲵在产前、产后的体重一直在增加;同时,通过对试验阶段饲养条件和技术的探索,提出了更为准确、合理的科学养殖方法。为大鲵规模化养殖生产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放养密度和饵料种类对幼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发育的影响,跟踪分析了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存活与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养殖密度为每0.1m210~20尾时,其成活率可达到100%,投放密度每0.1m2自20尾增加到60尾,平均存活率、年体长增加和年体重增加均显著降低。投喂摇蚊幼虫、猪肉、牛肉、羊肉和小鱼虾,幼苗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0%、95%、85%和95%,体长增加分别为8.09cm、5.45cm、5.28cm、4.57cm、6.82cm,体重增加分别为25.97g、12.68g、11.82g、10.86g和20.67g。可见,摇蚊幼虫和小鱼虾是一龄幼大鲵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时间段泉水和河水对幼鲵(Andrias davidanu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幼鲵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增重存在差异。第二阶段幼鲵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第一阶段(P<0.01)。1号点(泉水)幼鲵平均增重和日平均增重极显著高于2号点(河水)幼鲵(P<0.01);第一阶段1号点日平均水温极显著高于2号点(P<0.01),最低温度较河水高6.95℃,且1号点水温变化较小。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幼鲵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地理种群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亲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幼鲵,研究各杂交组幼鲵(实验组)和本地繁殖幼鲵(对照组)的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12个月的饲养结果表明:各组平均存活率为83.33%~98.33%;平均体长为20.33cm~25.15cm,增加15.83cm~20.65cm,增长率351.78%~458.89%;平均体质量为163.34g~240.15g,增加162.59g~239.4g,增长率21678.67%~31920%。各组的存活率、体长、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组体长、体质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大鲵杂交子一代幼鲵生长优于本地大鲵繁殖的子一代。因此,繁育幼鲵时应尽量避免本地种群间的繁殖组合。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阐述了锦绣龙虾生物学特性,开展了循环水健康养殖试验。2018年4月7日购买锦绣龙虾苗种225只,体重223.2g~395.6g,体长203.4mm~246.3mm。经过三个月的饲养,存活179尾,存活率79.6%,最大个体810g,平均517g,增重率56.9%。饲养期间蜕壳2次,每次蜕壳增重约28.5%。  相似文献   

6.
PIT标记技术在幼鲵标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7尾预放流幼鲵的尾部皮下层和肌肉层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PIT标记,通过对标记幼鲵6个月的跟踪观察,共收集到脱落芯片94枚,总脱落率高达27.1%,严重影响标记目的。对植入芯片时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尾部皮下层纵向植入法对幼鲵肌体伤害最小,脱落率最低,为3.0%,笔者认为该方法是PIT标记幼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347尾预放流幼鲵的尾部皮下层和肌肉层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PIT标记,通过对标记幼鲵6个月的跟踪观察,共收集到脱落芯片94枚,总脱落率高达27.1%,严重影响标记目的。对植入芯片时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尾部皮下层纵向植入法对幼鲵肌体伤害最小,脱落率最低,为3.0%,笔者认为该方法是PIT标记幼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网箱对斑鳜二龄成鱼(A箱)和三龄成鱼(B)进行养殖试验,经146d的饲养,投喂冰鲜和捕捞杂鱼,A、B两箱的出池规格261.3g/尾、609.1g/尾,成活率80%、93.4%,出网单产量13.6kg/m2、22.8kg/m2,增重倍数22.1倍、2.8倍,特定生长率3.78、4.09,饲料系数7.61、9.21,利润10890元、31084元,投入产出比1:1.5、1:1.9。  相似文献   

9.
大鲵非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又称娃娃鱼,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其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多年来捕杀严重,致使资源日渐枯竭,为保护和增殖其资源,人工养殖迅速发展。期间各种疾病也相继产生。本文就养殖实践和相关资料对大鲵非寄生性疾病做一概述。1 不良水质的影响11 气泡病病因:幼鲵易发。当水体中施放未经发酵的饲料过多,生肥在塘底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或水体的氧或氮的饱和度达150%以上时,幼鲵误食以上气体产生的气泡而得病。症状:幼鲵体表出现气泡,身体失衡,尾向上头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2龄刀鱼的养殖成活率,通过在池塘中栽植水草、投放青虾等方法,进行了刀鱼和河蟹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经过5个月的饲养,2龄刀鱼平均成活率达到72.4%,最高成活率达81.7%,平均规格为30.8 g/尾。生态混养试验中还收获自繁的刀鱼苗种28 888尾,平均规格为7.62 g/尾,同时收获河蟹1 085.2 kg、青虾165 kg,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鲜鲢鱼肉对不同规格大鲵生长的影响,于2010年4月到2010年5月采用饲喂鲢鱼肉对两种不同规格的大鲵苗种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的饲养,两种规格的大鲵苗种增重明显,大规格苗种增重更快,大规格体重增加到(304.49+29.54)g、小规格增加到(66.3+10.30)g,增重率大规格为13 1%,小规...  相似文献   

12.
利用Cytodex 3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大鲵肌肉细胞(GSM)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研究了微载体培养GSM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性,同时测定了病毒在培养系统中的增殖动态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Cytodex 3微载体培养系统中,将GSM细胞在贴壁期以转速30 r/min,每静置40 min搅拌2 min的方式间歇搅拌,10 h后贴壁率可达95%,培养基中最适血清浓度为10%,最适微载体浓度为2 g/L,最适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1.2×10~5 cells/mL;增殖期以25 r/min的连续搅拌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GSM细胞呈长梭形,紧密贴附在Cytodex 3微载体上,生长良好。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培养GSM细胞,以感染复数(MOI)为0.5的剂量接种GSIV至规模化培养的GSM细胞,48 h后GSM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72 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TCID_(50)=10~(–8.50±0.20)/mL。本研究为大鲵虹彩病毒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贾秋红 《河北渔业》2014,(12):41-42
2013年7月,陕西省汉中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并伴有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染病大鲵大量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测,最后确诊病原为大鲵虹彩病毒。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养殖场大鲵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as food and medicinal product has been an important aquaculture object in China. Study of gene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equires accurate normalization thoug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ree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including β‐actin, GAPDH and cytb of different tissues,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different challenges in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were evaluated by qPCR. The stabilities of these three reference genes were analysed by geNorm, NormFinder and BestKeeper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APDH wa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β‐actin and cytb in four tissues and at two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ompared with GAPDH and cytb, β‐actin was the most stable in splee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treated with LPS or GSIV. Therefor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GAPDH was the suitable reference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The β‐actin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gene in splee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hallenged with LPS and GSIV. This study provides convincing information for the GAPDH and β‐actin as suitable reference gene in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of different tissues,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different challeng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但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大鲵人工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大鲵虹彩病毒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大鲵虹彩病毒病的病理症状及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大鲵病毒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鲵自华中地区引进至华南地区,并驯养成功后,在特殊人工生态条件下,其性腺发育规律也随之发生改变。大鲵性腺成熟系数最大值,由大鲵自然产区的8月中旬提前到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用大鲵周年性腺成熟积温推算,大鲵性腺成熟期亦为每年的6月中旬。1999和2000年的人工催产繁殖实践结果也显示大鲵在华南地区最佳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为评定大鲵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干样基础)的实验饲料:D1(43.7%)、D2(47.1%)、D3(51.3%)、D4(55.7%)、D5(59.9%)和D6(64.4%),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0.99±0.15)g的大鲵幼体92 d。结果显示,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鲵增重率有显著影响,在D4组达到最大值,较D1组增加了276.4%,且全鲵蛋白质沉积率和肌肉RNA、RNA/DNA值、胃蛋白酶、H^+-K^+-ATPase、胰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ase、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在D4组达到最佳,而肝脏和肠道丙二醛(MDA)在该组均达到最低;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肌肉粗蛋白线性增加,全鲵脂肪线性下降,全鲵水分和粗灰分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全鲵粗蛋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D4组达到最大;③大鲵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4组达到最高,较D1组增加了27.83%。研究表明,以增重率、肌肉RNA/DNA值、蛋白质沉积率和皮肤胶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大鲵幼体饲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为55.9%~58.3%(干样基础),该饲料蛋白质水平能显著提高大鲵幼体胃的泌酸能力、机体消化吸收和抗氧化能力,增加鲵体营养素的沉积,从而促进生长和饲料的转化;而低蛋白质水平饲料显著抑制大鲵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