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疣吻沙蚕属多毛纲、沙蚕亚科、疣吻沙蚕属,俗称禾虫、流蜞,通常栖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疣吻沙蚕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质、高脂肪、氨基酸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等特点,被称为"江上的冬虫夏草",逐渐被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海鲜佳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疣吻沙蚕具有时节性强、产量少.  相似文献   

2.
<正>疣吻沙蚕在广东和广西一带俗称禾虫,在我国主要产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几个省份,长久以来,疣吻沙蚕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大受食客追捧。我国每年还要从越南进口大量天然疣吻沙蚕,近几年市场价格高达160~240元/千克,且还有攀升的趋势。笔者于2013年9  相似文献   

3.
正吃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于广东珠海斗门的人们来说,"请你吃虫"是一种很高的待遇。他们口中的虫正是"禾虫"。禾虫是当地的宝物,有多种烹调方式,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既可焦香可口也可清甜香滑。2018年6月,斗门区摘得"中国禾虫之乡"的美誉。"禾虫"究竟是何方神圣?禾虫,学名疣吻沙蚕,是河口区特有的沙蚕种类,主要产地在广东、广西一带。珠海斗门河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13,(6):85-85
禾虫是“疣吻沙蚕”的俗称,形似蜈蚣,生活在珠三角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层土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之时破土而出,故得“禾虫”之名。  相似文献   

5.
<正>疣吻沙蚕在广东和广西一带俗称禾虫,通常栖息于咸淡水交汇的沿海或河口的稻田或浅滩淤泥沙质土中。近年来,疣吻沙蚕因受到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等影响,导致天然资源量锐减,价格随之攀升,市场价格高达80元/斤~120元/斤,有着巨大的人工增养殖开发潜力。目前人们对疣吻沙蚕繁殖生物学相关的生活习性、生理生态、受精发育等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限制了这一品种的开发利用。本文拟从繁殖生物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疣吻沙蚕的人工繁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又名疵吻沙蚕,在广东和广西一带俗称禾虫、福建一带称流蜞,我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通常栖息于咸淡水交汇的沿海或河口的稻田或浅滩淤泥沙质土中,以单细胞藻类和动植尸体腐屑等为食,能有效利用淤泥中的营养成分,属杂食性动物。疣吻沙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在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大受食客追捧;但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等,导致天然资源量锐减,价格随之攀升,近几年市场价格高达80元/斤~120元/斤,  相似文献   

7.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禾虫是沙蚕的一种,学名为疣吻沙蚕,主产于珠江口成淡水交汇一带的稻田和河滩淤泥中,每年只在农历4~5月、9~10月,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  相似文献   

8.
疣吻沙蚕胚胎发育观察及盐度对其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观察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特征,并依据疣吻沙蚕人工孵化经验设置6个盐度梯度组(A:0,B:5,C:10,D:13,E:15,F:20),每组3个平行,研究了盐度对疣吻沙蚕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疣吻沙蚕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三刚节疣足幼虫期和三刚节疣足幼虫期8个时期;盐度对疣吻沙蚕孵化影响显著(P0.05),C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受精的盐度范围为10~13,最适孵化的盐度为10。  相似文献   

9.
<正>沙蚕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长久以来,一直是亲虾的优质饵料,还有"万能钓饵"之美誉,叱咤垂钓界。随着国内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沙蚕内在价值的发现,野生沙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应时兴起。湛江腾飞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是南方沙蚕养殖的大企业,主要养殖品种为疣吻沙蚕和双齿围沙蚕,现还着力于开发食品级的沙蚕。除了工厂化养殖,腾飞还模拟野生沙蚕的生态环境,采用一边养殖稻谷、一边养殖疣吻沙蚕的模式,既可以使生产出的疣吻沙蚕安全、  相似文献   

10.
疣吻沙蚕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疣吻沙蚕的基本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多种水产品进行比较,对其营养价值作出了评价。疣吻沙蚕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猛 《科学养鱼》1998,(5):36-36
沙蚕是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海产无脊椎动物。现已查明中国近海就有八十多种,由于它体似蠕虫,有很多体节,形似陆地上的蜈蚣成蚂蟥(水摸),故有海蜈蚣或海蚂螨的俗称,有的地方称“海蛆”(辽宁)或一海虫”(台湾),沙蚕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分头区、躯干区和肛区三大部分,头区有口、眼和触须,日内有吻,吻上分布有黑褐色小齿,它的数目和排列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头后的躯干由若干体节组成,各节两侧皆有一对突起的疣足,其形状和构造也是分类上判别的重要标准,肛区有肛门和肛须。沙蚕栖居泥沙底质中多掘穴…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研究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的组织结构。组织学切片染色发现,疣吻沙蚕的体壁肌肉发达,有环肌及纵肌之分,并且头部体壁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感觉细胞,前者包括梨状腺与管状腺,能分泌黏液,湿润虫体,后者可帮助头部判断方向;疣足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并着生刚毛;消化道中咽肌发达,食道短,胃不明显,分前后肠,前肠厚且多褶皱,利于碾磨食物,后肠薄且富含腺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循环系统为典型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背腹大血管、节环血管和血管球构成;神经系统为链式神经系统,主要有背侧的1对咽上神经节及腹侧的腹神经链。  相似文献   

13.
沙蚕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俗称海蜈蚣、海蚰蜒,古人曾记海蚕、禾虫、龙肠或凤肠,主要用作垂钓饵料和鱼虾饵料,其含高蛋白,更是东南沿海地区人民常食的美味,而其药用价值已得到应用。沙蚕为近几年开发的养殖新品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沙蚕俗称海蜈蚣、海蚂蟥,古人曾称海蚕、禾虫、龙肠或凤肠,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是一种生长在沿海和河口附近滩涂上的环节动物。它属于广温、广盐性海洋生物,适宜的温度为1~35℃,适宜的盐度为1~37,适宜的pH为7.5~8.5,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鱼、虾、蟹养殖的上佳鲜活饵料。沙蚕更是游钓业的绝佳鱼饵。笔者在路桥牧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沙蚕水泥池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5,22(10):16-16
沙蚕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是很好的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在养殖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沙蚕具有舒筋活血、温健脾胃等多种功能。近年来还被人们当作美食和营养保健品。这里介绍沙蚕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齿围沙蚕的研究——生活史及异沙蚕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秀云  谭克非 《水产学报》1982,6(2):165-172
本文报导了双齿围沙蚕这个种的生活史。文中描述异型体(性成熟体)及受精卵、卵裂期、担轮幼虫期、刚节疣足幼体及刚节幼虫至幼沙蚕等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为沙蚕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蚕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不仅是鱼虾的天然饵料、沿海居民喜食的佳肴,而且近几年被作为优良的钓饵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因此,仅靠野生的沙蚕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沙蚕养殖已成为沿海滩涂养殖的新模式。双齿围沙蚕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围沙蚕属,是沙蚕中品质比较好的一种。从2005年起,我们就利用现有的育苗场设施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夏日蝉鸣,荔枝成熟。笔者从中山市神湾镇禾虫协会获悉,该镇护养的禾虫——“荔枝虫”陆续上市,每公斤卖到140元,市场供不应求,小小禾虫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神湾镇护养禾虫得天独厚神湾镇地处西江磨刀门水道咸淡水接壤处,滩涂辽阔,工业污染少,护养禾虫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神湾镇禾虫护养由来已久,该镇禾虫协会会长陈金焕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该镇邻近的镇区都盛产禾虫,  相似文献   

19.
陈骁  丁艳峰 《河北渔业》2010,(1):3-5,44
对双齿围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进行饵料种类试验,共设8组有盐藻、亚心形扁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微绿球藻、海洋酵母、空白组和混合组(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用不同密度的球等鞭金藻开始投喂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设置梯度为5×107L-1(cells/L),10×107L-1,15×107L-1,20×107L-1;不同幼体期投沙试验:设置梯度为3刚节疣足幼体期、4刚节疣足幼体期、5刚节疣足幼体期;沙粒试验:设置梯度为细沙(100目过滤)、粗沙(80目过滤)和对照组不投沙。不同饵料种类的投喂试验表明:沙蚕幼体在3刚节末(即体节已发育分化成4节,但疣足和刚毛尚未长出)时开口摄食,此时较佳的饵料是球等鞭金藻、盐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和混合藻(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以球等鞭金藻为幼体主要饵料进行的不同投喂密度的试验表明:以20×104cell/mL组效果最佳。投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刚节幼体末期投细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棘胸蛙头部扁宽而短,吻端呈半圆状,四肢较粗大,后肢指端膨大呈圆球状,关节下瘤发达,趾间全蹼,四肢和背部的皮肤为深棕色并明显粗糙,背部长有疣,疣上有小黑剌,雄蛙连胸部也有黑剌,故得名棘胸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