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由生产培养获得的不同质量的底栖硅藻培养皱纹盘鲍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的效果,采用经不同培养措施获得的两类底栖硅藻群落(饵料A和饵料B)培养皱纹盘鲍前期匍訇幼体和稚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A培养前期匍匐幼体的存活率[(43.47±13.53)%]显著高于饵料B[(6.94±5.17)%],但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类饵料培养的稚鲍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饵料B的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0.151±0.025)mm/d和(4.706±0.492)%/d)]显著高于饵料A[(0.103±0.022)mm/d和(3.625±0.374)%/d)].说明皱纹盘鲍幼体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底栖硅藻的种类不同.匍匐幼体期对底栖硅藻质量要求较高,稚鲍期由于食量增加和食性转化,对饵料数量的要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鸭绿江斑鳜开口饵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团头鲂仔鱼、枝角类、丰年虫幼体、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作为开口饵料投喂斑鳜仔鱼,经7d培育,结果表明团头鲂组生长最快,平均体长达11.25mm,平均体重达14.85mg.其成活率达52%,和其它组有极显著差异;丰年虫幼体组成活率最高达54%,但生长缓慢.五种开口饵料中,以团头鲂仔鱼最好,丰年虫幼体次之,其均好于枝角类、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丰年虫幼体可作短时间替代饵料.  相似文献   

3.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蚤状幼体前期以单胞藻、轮虫为主,后期以鱼糜为主,大眼幼体后以枝角类为主的饵料系列,作为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成功育出了大眼幼体。1992年育苗613万只,平均出苗量9.73万只/米^3,平均成活率44.8%。以鱼糜代替丰年虫的饵料成本仅为7%。  相似文献   

7.
以微胶囊饲料试作罗氏沼虾溞状幼体开口饲科,幼体摄食和消化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生长加快,在使用了微胶囊饲料作为开口饲料的52池幼体中,经21~24天培育,即可顺利变态成仔虾。52池幼体共出苗1335万尾,平均每池出苗25.7万尾,6万尾/m^3。与往年相比,丰年虫用量下降了12.7%,主要饵料的生产成本降低11.9%,育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华师斑节对虾幼体饵料,为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温说洪副教授和海康县两水一牧办公室主任曹耐工程师共同研制的饵料。该饵料经多次反复养虾试验观察,从小水体到大水体,从与进口料配合饲养,到以华师料单养,华师料均优于目前各种进口的幼体饵料,现已成功地培育出1.0~1.2厘米虾苗547。88万尾。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育苗在四个0.4吨的水槽和一个6吨的水泥池中进行,用566万耳状幼体培育出稚参58.90万,其中三个水槽188万耳状幼体,以塔胞藻为饵料,育出稚参49.04万,平均成活率为26.1%,每方水出稚参40.8万,取得了好的育苗效果。水泥池以扁藻和塔胞藻为饵料育出稚参9.86万,后期出参苗3.06万,每方水出苗0.51万,养成率31.0%。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饵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笔者通过对众多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方斑东风螺不同发育阶段,尤其是浮游幼体阶段培育所需的饵料需求,不同的专家实验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切实了解和解决方斑东风螺幼体生长,存活所需的饵料问题,笔者进行了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体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