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红鳍笛鲷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沛宾  林学群 《水产科学》2005,24(12):10-13
在水温23~26℃条件下,对红鳍笛鲷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进行恢复投喂试验,研究其生化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过程中,红鳍笛鲷肌肉(白肌)和肝脏的水分含量增加;肌肉的蛋白、脂肪含量下降;而肝脏的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脂肪含量增加,糖原含量显著下降。恢复投喂结束后,各项生化指标含量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红鳍笛鲷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军 《齐鲁渔业》2002,19(7):11-12
2000年在深圳市进行了7个月网箱养殖红鳍笛鲷试验,个体增重48.4倍,群体增重29.1倍,平均成活率60.2%。商品率(0.4kg/尾)达98%以上,投入产出比1:1.70。  相似文献   

3.
饥饿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g±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实验期间一直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则不投喂食物,重喂期则恢复投喂。实验期为8个星期。取样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鲻鱼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鲻鱼饥饿4个星期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4.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曹伏君  刘楚吾 《水产科学》2006,25(11):573-57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紫红笛鲷和红鳍笛鲷8种组织中的5种同工酶(EST,LDH,MDH,ME,POD)进行比较研究,对所研究的5种同工酶在两种鱼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活性作了分析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鱼的ME、MDH同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EST、LDH、POD等的酶谱表达带型和活性不同,这些酶可作为紫红笛鲷和红鳍笛鲷的遗传鉴定标记,能够将亲缘关系很近的这两种鱼区分开来,从而为形态分类学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鳍笛鲷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鳍笛鲷 (Lutjanuserythropterus) ,属鲈形目 ,笛鲷属 ,俗称红鱼 ,为热带及亚热带中下层鱼类 ,分布于南海、东海、西太平洋、印度洋海域。在适温方面较耐高温 ,不耐低温 ,致死温度下限为1 0℃左右 ,具较广的适盐性 ,在盐度 5左右依然能存活生长。该鱼种生长较快 ,体长一年可长至2 0cm左右 ,体重 0 .5kg左右。由于其体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值高(每公斤售价 40元左右 ) ,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红鳍笛鲷仔鱼开口口径较小 ,人工育苗存在一定的难度 ,规模化苗种培育成为发展该品种…  相似文献   

7.
红鳍笛鲷属鲈形目、笛鲷科鱼类,又称红笛鲷,广东地方俗称红鱼、红鸡,福建地方俗称:红曹,台湾地方俗称:横笛鲷、赤海鸡、红鸡仔、红沙鱼等。  相似文献   

8.
红鳍笛鲷网箱养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鳍笛鲷俗称“美国红鱼”,是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原产于墨西哥中部。由于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畅销,在福建沿海目前是海水网箱养殖业引进的优良新品种。经平潭县多年试养结果显示了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经济效益佳等优点。现根据该县近年来养殖取得成效经验结合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红鳍笛鲷学名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石首鱼属。其形态典型特征为在乳白色的腹部显现红斑;幼鱼尾柄基部有较大黑点,体侧及背部有明显大黑斑。成鱼体形较长,头部钝圆。该鱼适应能力强,既能在海水中养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
红鳍笛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水土池或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红鳍笛鲷成鱼,于催产前二个月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达到18~24℃时,用HCG和LRH-A2或LRH-A3进行催产,混合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盐度28~30.2,水温18~22℃,pH值8.2的环境中经15~16h孵化.开口仔鱼在土池水温26.5~30.2℃,盐度18~24,pH值7.8~8.8的条件下,经26~30d培育,完成变态发育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3种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一直投喂;半饱食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不投喂食物,重喂期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取样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第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和饥饿组肌肉(白肌)糖原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肌肉水含量和肌肉蛋白含量变化均不显著;比肝重亦显著降低;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再充分投喂后,各生理参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21.0±1.0)℃水温范围下,对金鱼采取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及再投喂实验,测定其主要生长指标,探讨其补偿生长情况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金鱼的补偿生长的类型属于完全补偿生长.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测定来看,饥饿恢复投喂后金鱼既增加了摄食量又提高了食物转化率.短时间(5d)的饥饿后恢复投喂,金鱼主要以增加摄食量为主;长...  相似文献   

14.
选用体重196.77±7.60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饥饿14d、21d、28d、35d、42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恢复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d,水温为22~26℃,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白斑狗鱼生长性能、体生化组成和肌肉、肝脏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再投喂后各处理组均出现补偿生长现象,在恢复生长结束后,饥饿14d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饥饿各处理组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恢复投喂初期各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随着恢复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肌肉和肝脏的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恢复投喂结束时,RNA/DNA比值均在饥饿28d组达到最大值。由此表明饥饿14d组的白斑狗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超补偿生长效应,21d组、28d组、35d组和42d组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该补偿效应是由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长、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生长、摄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超过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超补偿生长;饥饿10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5 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未能达到对照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质量、全长、特定生长率、比肝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总摄食量、平均摄食量、食物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排粪率的影响亦比较明显。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后生长最快,表现出很强的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in crimson snapper (Lutjanus erythopterus Bloch 1790) larvae was histologically and enzymatically (alkaline phosphatase, amylase, lipase, pepsin, trypsin) examined from hatching to 36 days post hatching (DPH). Th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crimson snapper larval fish ontogen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phases: phase I starting from hatch to the onset of exogenous feeding, phase II starting from first feeding (2–3 DPH) until the formation of gastric glands (13–14 DPH) and phase III beginning from the appearance of gastric glands and continuing onwards.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amylase, lipase, trypsin showed sharp increase and reached to the maximum from hatch to 4 DPH, 10 DPH, 20 DPH,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a declining trend with irregular fluctuation. In contrast to other enzymes,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showed a gradual increase from hatch to 29 DPH, followed by a sharp increase towards 36 DPH.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pepsin was firstly detected on 17 DPH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owards the end of this study. The total activities of these five enzymes showed a gradual increase till 29 DPH, followed by a sharp increase towards 36 DPH except for amylase and lipase reaching maximum at 32 DPH.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gestive ontogeny of crimson snapper during the larval stage and a guide to feeding and weaning of th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ish in hatcheries.  相似文献   

17.
对异育银鲫进行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处理,分析体质量(107.2±7.0)g的异育银鲫的生长率及卵巢发育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处理2周后,异育银鲫恢复投喂2周,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组,体质量增长接近正常投喂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在饥饿过程中,卵巢发育相关指标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指数、血清磷含量、血清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饥饿1周,性腺成熟系数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饥饿2周,肝体指数血清磷、血清钙含量和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恢复投喂后,4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仍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说明异育银鲫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2周,其卵巢发育的恢复滞后于身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