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永安市隆盛家庭农场承担福建省农业"五新"工程建设项目泥鳅生态繁养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子项目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推广。本试验中水泥养殖池共16口,面积640米2,6月6日投放当年培育的泥鳅寸苗56万尾,10月17日开始起捕商品鳅上市至12月1日结束,共收获商品鳅6615千克,产值22.5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3.
日本青鳅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鲜美,无泥腥味,养殖中生长快、个体大、抗病耐低氧。本文从鳅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防鸟网棚设置、苗种投放、饲养管理、防病防虫、建议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日本青鳅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稻鳅虾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是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与稻虾轮作种养模式相融合,在同一畈田中先种植一季早稻,同时放养泥鳅,进行稻鳅生态共生;在早稻收割后灌水入田,放养青虾,开展两茬鳅虾生态混养的新型农作模式。本文详述了"稻鳅虾"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8,23(6):17-18
2泥鳅的苗种培育2.l池塘条件泥鳅苗种培育池,以50mZ为好,水深保持50-60cm即可,一般不超过80cm。鳅苗下池前10一15d,要对苗种他进行清塘准备,先抽干地水,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按0.Zkg/m:进行清塘消毒。如果是水泥池,则要铺上30cm厚泥土,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生石灰清塘后7d注水,注入的新水要经过过滤,以防野杂鱼混入。22鳅苗放养放养时,先在池中放1只网箱,将鳅苗先放入网箱暂养半天,喂l-2个蛋黄浆,向网箱内放人鳅苗时,须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注意不要把水搅浑。经过半天暂养,将鳅苗放入池塘,放养密度750…  相似文献   

6.
《水利渔业》2007,27(3):20-20
1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的大小一般为20~100m^2,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苗和泥鳅苗。池深0.7~1.0m,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泥层以厚30cm、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  相似文献   

7.
二、参苗投放1.参苗的选择和运输(1)参苗:应选择种质资源好,体态伸展,肉刺光而高,头尾活动自如,规格整齐的参苗。放苗规格可根据每个养殖场、养殖池的具体情况,选择放养中间培育苗种或不经中间培育的苗种。养成池一般可放养体重400~500头/千克的苗种,条件好的暂养池可放1500~2000头/千克的苗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1,(6):71-73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由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八家单位共同参与,其技术主要源于"提高泥鳅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池塘高密度生态培育鳅苗与成鳅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技术成果,同时集成"池塘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泥鳅苗稻田直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4月20日,我单位从成都双流万福水产养殖场购回15万尾体长为3厘米的大鳞副泥鳅鳅苗放养在羊马科研实验基地进行养殖。下塘后,鱼苗零星死亡,3天后,鱼苗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经显微镜镜检发现鳅苗体表和鳃上均有车轮虫,采用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进行联合治疗,死亡情况得到好转。现将治疗大鳞副泥鳅车轮虫的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4,(3):53-54
<正>"趁泥鳅在进入越冬期前,挑选出健壮的泥鳅做繁育的种鳅……"2014年1月28日,在游仙区魏城镇圣水村浅水滩养殖基地,总经理樊光成正和技术员在种鳅池打捞选育种鳅,他说:"这个养殖基地目前占地100亩,由70亩泥鳅养殖池、20亩鳅苗池、10亩种鳅池组成。2012年12月,每亩池塘里投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易养殖、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市场售价高,是热门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但其个体小、种苗放养量大,种苗成本占养殖成本比重大,如果外购种苗往往因鱼苗质量、长途运输等原因而造成很大的伤亡,而自行繁育泥鳅苗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下面介绍一种泥鳅简易人工繁殖技术。1种鳅的培育与选择开春后选择适合做种的亲鳅进行强化培养,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和部分植物性饵料,勤换水,多冲水。繁殖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即将连续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泥鳅的发病因素1.水温变化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鳅苗放养时,池水温差不宜超过2℃,鳅种则要求不超过4~5℃。否则温差过大,会引起鱼苗、鱼种不适而死亡。2.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及水源、底质和气候的变化等。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  相似文献   

13.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超 《河南水产》2004,(3):41-41
2004年5月16日,我省首例人工繁育泥鳅苗下 塘培育。6月26日,这批人繁鳅苗长至5公分左右, 成功放养到200亩稻田、10亩坑塘和20亩藕塘中。 目前该批泥鳅苗长势良好,生长迅速,预计当年即可 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越冬技术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泥鳅是两年成熟鱼类,越冬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二是平衡市场供需,解决了商品鳅秋季集中上市,而春夏两季又无鱼可售的局面;三是解决了鳅苗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挑选合适的留种亲鳅越冬后进行人工繁育。现将泥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敏  张泗光 《水利渔业》2000,20(1):37-39
进行了泥鳅和副泥鳅的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水泥池中培育鳅苗,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投饵技术,鳅苗下池前要肥水,下池后早期要多点,分散,均匀投喂,发现较多泥鳅在水上层游动或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场地环境、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鳅种放养、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泥鳅池塘无公害养殖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1、泥鳅施肥养殖法:首先选择场地做好养鳅池(水泥池也可),在养鳅池底将牛粪、稻草相间铺列,厚约30厘米,按每立方杂肥撒布0.5公斤生石灰后,再铺上10厘米土,注水后一周,每平方放养孵化后3~4个月泥鳅0.3~0.5公斤。放养泥鳅后2个月,池底已产生大量红虫,搅拌池底,使池水常混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泥鳅(简称台鳅)具有生长速度快、成体规格大、回捕率高、单产效益好等优势,近年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台湾泥鳅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其亲本个体超大造成催产率低,受精率低等原因致使育苗的出苗率低下。如何提高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出苗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一、加强亲鳅的选育1.亲鳅的选育每年的11月中旬可以从成鳅养殖池或集贸市场上进行优选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病、无伤、单体规格在30~150克的2龄雌雄成鳅作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