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鱼虾混养的优势:1.对池塘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底质淤泥不是很深的淡水鱼塘都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套养,不需对原有池塘进行特殊改造。2.主要鱼类选择。在决定采取鱼虾混养的方式养殖时,选择主养鱼类是鱼虾混养成功的关键一环,我们建议主养肉食性鱼类的池塘以及商品鲤鱼池塘最好不进行鱼虾混养。选择其他养殖类型均可进行鱼虾混养。3.劳动强度低,管理相对简单。在淡水池塘中套养南美白对虾不需单独投放南美白对虾饲料,日常管理也与鱼类养殖相似,不需进行特殊操作。4.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在淡水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亩放…  相似文献   

2.
池塘混养青虾与池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控制好池塘生态环境条件是提高养虾产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推广池塘混养青虾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青虾的成活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1、池塘清整 冬捕后或青虾放养前,将池水彻底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底层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先让池底曝晒1~2周,淤泥干涸后再用生石灰和硫酸铜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及卵、有害藻类、青苔和杂草,为鱼虾健康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期在杭州市郊和余杭等地甲鱼养殖场调查了解 ,采取鱼虾鳖生态养殖可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根据杭州市石桥镇新华特种水产养殖公司鱼虾鳖混养的生产情况看 ,鳖的产量每亩可达 80 0— 1 0 0 0公斤 ,经济效益可达 6 0 0 0— 80 0 0元 /亩 ,现将鱼虾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的条件与设备1 1 池塘 :以环境安静、背风向阳、进排水方便 ,面积 2— 5亩、水深 1 5— 2 0m、淤泥浅的为宜。1 2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必须设置高度30cm以上的防逃围护设施。防逃设施可用砖、石砌 ,也可用石棉瓦等材料围建 ,转角和接口处要平整、…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芽孢杆菌对鱼虾池亚硝酸盐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残饵、鱼虾粪便排泄物、生物残体、肥料等在池底积累起来,形成含有各种污物的淤泥,这些污染物是池塘水质恶化的源头和各种病菌、病毒系列的温床。其中有机物的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是造成鱼虾缺氧浮头的重要原因,底泥及底泥的界面上  相似文献   

5.
根据杭州市新华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和嘉兴市近郊养鳖场的养殖情况,利用现有池塘进行鱼虾鳖生态养殖,既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又能大幅度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现将鱼虾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的条件和设备1池塘:以环境安静、背风向阳、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水深15~2.0m、淤泥浅的为宜。三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必须设置高度30cm以上的防逃围护设施。防逃设施可用砖、石砌,也可用石棉瓦等材料围建,转角和接口处要平整、无缝隙。3.饲料台、“晒背台”:在池边建鳖饲料台,池中搭建“晒背台”(“”型的毛竹架)。4增氧机:…  相似文献   

6.
正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养殖环境问题一直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主要是因为水质的日益恶劣引起的药物滥用,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似乎可以保证高品质水质环境,然而,由于养殖池塘底部淤泥过厚,不利于水质稳定,导致病原微生物和水体稳态时常波动。在南美白对虾的池塘里搭配养殖其他的鱼虾等,用以降低主要产品的有效密度,能够及时控制疾病发生,稳定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良好等优点,是当前各地水产养殖业重点推广的主要对虾品种,养殖规模正不断地扩大,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近20年来的第二次养虾产业高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环节:一、池塘设施池塘大小以每口5~10亩为宜,太大或太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蓄水高度保持在1~1.5米之间,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随时可调控;必须清除池底淤泥,陈年的淤泥一般都含有较高的氨氮和亚硝酸氮,对鱼虾生长有害,再者淤泥太厚也不利于劳作;必须有充足稳定的水源,池塘不能漏水,同时要考虑…  相似文献   

8.
养殖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池塘修整养殖周期结束后,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杀灭病菌、虫卵、野杂鱼,然后曝晒至塘底龟裂。检查进排水系统、用电设施、增氧设备,修整池塘护坡、清除环沟淤泥、翻耕池塘滩面、清理塘埂杂草、垃圾等。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150千克/亩或漂白粉3千克/亩,全池带水泼洒。池塘进水时在进水口用网片过滤,防止沙光鱼、脊尾白虾等野杂鱼虾进入海水池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池塘高效精养、高密度混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m左右。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为此,高效养殖生产池塘必须要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盐碱地区的高盐、高碱和高pH的水质特点,在半咸水池塘使用肥水素进行鱼虾养殖,对肥水素在鱼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不同养殖池塘生物对比分析、不同池塘对虾生长对比、不同温度下的肥水时间对比、防病等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加大推广积累了经验,对盐碱地池塘高效生态养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投苗前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清淤池塘经养殖后,由于残饵、粪便、生物尸体等的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一层黑色的淤泥,这层淤泥耗氧严重,同时释放有害物质,对养殖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投苗前一定要清除。首先要抽干池塘里的水,如果淤泥较多,可以用高压水枪把淤泥冲起,再用污水泵抽走;如果只有较少的黑色淤泥,也  相似文献   

13.
张永旺 《齐鲁渔业》2007,24(11):31-31
过厚的淤泥会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滋生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池塘水体生产力。所以,彻底清淤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1池塘淤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内陆水产》2005,30(2):43-44
鱼虾池的要求 养殖池塘是水产养殖的场所和基地.必需为鱼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满足鱼虾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池塘均为淤泥底质,系新开发或虾池改造而成,池塘浮游生物丰富,pH值变化幅度较大,对刺参健康养殖不利。本文通过分析pH值对刺参养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调节刺参养殖池塘pH值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影响河蟹养殖能否赢利的关键是低成本、大规格、合理搭配其它品种;增加收入途径,降低养殖成本。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探询新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选择与处理  1.池塘条件  池塘周边有充足水源,水质良好,远离工业污水排放;池塘周边应开阔,能促进空气中氧的溶解和池塘中废气的释放。面积30亩最好。  2.清塘  扣蟹放养前,必须打理好池塘。几个关键的动作为:  (1)清除多余的淤泥  淤泥厚度以10厘米为好。养殖过程发生的水质恶化、河蟹上岸甚至死亡、藻类爆发、底部缺氧等都与淤泥多有绝对的关系!清塘工作做得好,可减少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海水池塘多品种混养模式是经过近二十年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根据池塘的生产条件及管理水平可采取"鱼虾贝"、"蟹虾贝"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多年的养殖生产与技术推广实践中,总结并形成适合于沿海海水池塘多品种生态养殖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鱼虾混养中的水环境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玥 《齐鲁渔业》2012,(7):33-34
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单一品种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备受病害困扰。同时淡水渔业产品价格低迷,养殖效益低下甚至亏本,致使池塘单养面临种种困境。为改变现状,“池塘鱼虾混养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实践证明鱼虾混养比单一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更强的优势,既降低了发病率,又增加了鱼产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虾蟹贝主要病害与防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4,(8):76-76
5.养殖环境的因素。(1)清塘工作不彻底的池塘(如池底淤泥及残饵的沉积物较多),养殖水质NH4^ 、NO2^-、H2S等偏高的池塘容易暴发该病。  相似文献   

20.
<正>在如今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由于大量投饵施肥后残饵、生物排泄物和养殖动物的尸体等长期积累及泥沙沉积,使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这些过厚的淤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