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31属80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27属70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10种。从1960年到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1982年较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个体数量为1270.2万个/m^3,之后则逐年下降,到1998年仅为1982年的4.3%。与此同时,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建功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市濒临的莱州湾是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鲈鱼、鲅鱼、真鲷、鲆鲽鱼等重要渔业品种的主要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素有“黄渤海渔业摇篮”之称,莱州湾渔业资源的多寡对黄渤海区具有直接影响。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修复莱州湾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成为广大渔民的企盼,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东部养殖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海域的潮流数值模拟,详细地阐述了莱州湾东部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特别对该海域的海水交换率与交换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莱州湾东部秋季海水交换较夏季要快,而与其他海湾相比,莱州湾水交换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颖  张亮 《齐鲁渔业》2014,(5):49-51
潍坊市北部滨海湿地位于莱州湾南岸,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同为我国北部沿海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近30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衰退。笔者参照国内外先进湿地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提出研究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当地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地处鲁北黄河三角洲地区,濒临渤海湾和莱州湾,黄河水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工业、生活余热及地热丰富,农副业基地可为渔业生产提供饲料,发展水产养殖业有较为优越的条件。但由于流域内土质盐碱化,致使地表存储水和浅层地下水含盐量提高。为利用油田的优势,选择更适于当地情况的优良养殖鱼类,加速发展油田水产养殖业,根据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其对盐度要求不严格、食性广、生长快、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是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人类摄取动物性蛋白的重要食品来源之一,一直被公认为营养、美味的放心食品。莱州湾滩涂辽阔,河流携带有机物质丰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渔业生产区。笔者通过对莱州湾定点监测捕捞的18种水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此水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海蜇资源消长原因及增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莱州湾海蜇资源旺发原因及增殖措施进行了探讨,对1993年莱州湾海蜇产量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河班多段位于青海省兴海县境内,是黄河上游主要鱼类分布区之一.2011年4-11月对黄河班多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设采样点4个,分别在鱼类生长繁殖的重要时期使用不同网具采捕4次,并结合走访调查及鱼类样本的实验室鉴定与分析,重点研究鱼类种类、鱼类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并提出了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0种、138尾,均为土著鱼类,种类占黄河上游青海段鱼类近1/2,班多段鱼类多样性相对黄河上游青海段其它水域较高,鱼类组成与黄河上游青海段其它水域相似,种类相对比较丰富,涉及多种保护鱼类,但每种鱼的个体均匀度较差,抗外界扰动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11年山西省鱼类本地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种群、区系分布、渔获物组成、河流断面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生长及鱼类资源状况等。结果显示:山西省主要河流中共有95种鱼类,分属8目14科。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黄河干流最多,计42种。从渔获物组成看,各河段的第一优势种为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或 Hemiculter leucisculus;经济鱼类中,丰满度系数最大的为滹沱河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最小的为黄河干流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黄河干流,该河段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鱼类资源变化表明,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资源量呈锐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3日~6月21日和8月2日~8月20日,调查了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组成的现状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全段共采集鱼类42种,隶属5目9科,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共24种,占总种数的57%。渔获物数据表明,该流域小型鱼类较多,小型化现象明显,优势种为鲤、残、鲶、鲫,和麦穗鱼。物种组成差异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河段鱼类群落有明显的空间分异,风陵渡、刘家畔、关河口、圣天湖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高,群落结构稳定,而军渡和老牛湾物种少,群落较为简单。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物种数减少,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水体污染、大量水工建筑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根据 2013 年 6 月、7 月、8 月、10 月和 2014 年 2 月、4 月和 5 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开展的 7 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 基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分别以各月份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落、全年和不同月份在各个站位上出现的鱼类为目标群落, 应用净亲缘关系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 并探讨了影响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 鱼类群落谱系结构在 2 月、4 月呈现发散状态, 竞争排斥可能是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 在其他月份均为谱系聚集状态, 生境过滤可能是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在站位尺度上, 从全年来看, 入海口处的站位点鱼类群落呈现为谱系发散, 竞争排斥起着主导作用, 而其他站位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表现为谱系聚集, 生境过滤为主要驱动因素; 在各月份中, 站位间鱼类净亲缘关系指数变化较小, 除 2 月和 4 月外, 各月份中多数站位上鱼类群落表现为谱系聚集, 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不同时空尺度下,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 在较大时空尺度下, 生境过滤对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起主导作用, 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下竞争排斥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群多样性组成特点,于2018—2019年间对大清河水系进行多次鱼类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8目17科59属78种。这些鱼类多为常见种,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可以充分代表海河流域鱼类区系,是大清河鱼类群落组成的重要特点。然而现状调查只能调查到42种,其中尚自然分布于流域的种类则降低到33种,且以小型鱼类、小个体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同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表明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一般 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多角度考察显示,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高度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和大清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保证一定生态流量和一定程度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等,都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3-1997年对黄河三角洲8条河流、3个水库和1个湖泊水质连续5年进行了监测,1996-1997年对淡水鱼类多样性开展了同步系统调查,水质评价结果:6条河流为重污染,2条河流为严重污染,2个水库轻污染,麻大湖严重污染,淡水鱼类共鉴定出102种和亚种,隶属于9目17科65属,占山东省炎水鱼类总种数的89%。水质污染已志致鱼类多样性减低,少数河流鱼类绝迹。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麦穗鱼入侵云南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差异现状,实验采集了云南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水系13个样点,及黄河、长江、珠江原产地水系6个样点的麦穗鱼群体共计220尾样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麦穗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2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Cyt b单倍型。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8±0.014和0.005 44±0.001 18。云南四大水系和黄河、长江、珠江水系相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河群体单倍型独立,云南各水系单倍型与珠江、长江单倍型混杂,推测云南麦穗鱼主要来源于珠江和长江,这与云南省引种经济鱼类历史一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间具有程度较高的遗传分化,其中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72.60%),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8.62%,水系间为1.22%。结果发现麦穗鱼遗传分化与当前水系的分布格局不吻合。Fu’s Fs中性检验结果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未发生扩张。麦穗鱼进入云南各水系后,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可能来源于多个地区。在后续对麦穗鱼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单倍型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地区群体的交流,减少水系间相互引种。此外,通过开发麦穗鱼资源利用方式来提高麦穗鱼利用率,以控制其群体数量,从而减小其对当地土著物种和渔业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南段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布在河边浅滩、河流消落区和河心岛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适合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水域。监测调查270d,采集主要鱼类标本1 156尾,各产卵场的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产卵经济鱼类有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鲶(Silurus aso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计7种。黄河南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保护黄河南段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云南境内南盘江水系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历史资料,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12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代数据之间的差距分3个层次赋值打分,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表现为"极好"水平;90年代处于"差"水平;2013年处于"极差"的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呈下降趋势,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干扰较大,过度捕捞等造成黄河口水域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消失,黄河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