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但由于对放流技术及后续管理研究不充分,增殖放流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增殖放流效果不明显。为指导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工作,获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相关文献与案例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因素中的关键点和择优应用的措施与经验:确定适宜的苗种放流规格范围及放流数量,选择适宜的放流生境;确保放流的苗种强健无病,采用适宜的苗种运输与放流操作方式;确定适宜的放流时间;加强增殖放流后期的管理,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好放流水域和放流种群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江西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加强和规范全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规定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补助的专项资金,并且资金只能用于放流苗种的购置及运输、检疫、检测评估等,其中苗种购置费不低于项目资金的90%。《办法》还对放流重点水域进行了规范,明确了长江江西段、鄱阳湖、五大河流等  相似文献   

3.
正增殖放流是推动渔业资源恢复的有力措施,可有效保护鱼类种群,促进水域生态平衡以及渔业资源尽快恢复,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文章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进展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增殖放流活动存在放流效果评估不充分、忽视放流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群众动员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借鉴国外增殖放流实践和经验,提出我国增殖放流活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工增殖放流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对野生鱼、虾、蟹和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的一种方法。增殖放流的目的在于保护濒危物种、增加渔业资源产量和修复生态环境,还具有培养渔民环保意识和增加渔民收入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苗种来源、标记方法、放流策略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增殖放流的技术,以期为今后的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工建设、围湖造田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我国渔业资源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对扩大天然水域鱼类种群规模,增殖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放流数量与资源增殖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一些地方从未开展过增殖放流活动。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着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了放流效果。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保证生态安…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09,(8):1-1
上半年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超过200亿尾:今年,农业部将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为农民办理的实事加以推进。半年来,增殖放流资金投入、苗种数量大幅增加,苗种质量明显提高,放流社会影响也日益显著。截至6月底,全国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47亿元,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虾蟹类、贝类苗种共计219亿尾(粒),全国各地共举办增殖放流活动909次,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沧州市对近海和内陆水域开展了多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5月以来,沧州市在沧州近岸海域陆续开展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梭鱼等品种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的渔业增殖放流,沧州市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苗种生产单位,保证了种苗质量。各级渔业执法部门严格监督,渔业技术推广部门从苗种的繁育、包装、运输到海上放流,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增殖放流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信敬福  张新民 《水利渔业》2006,26(2):114-115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4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总面积1 266 km2,1958年建成拦湖大坝。湖内有鱼类78种,虾、贝、鳖等20余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年产各种经济动植物近10万t,多年来人工放流的投入产出比为1∶13~15。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增殖的措施有:成立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完善渔业法规,开展南四湖渔业资源调查,搞好湖区渔业资源增殖和苗种繁育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水产》2010,(4):8-9
2010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漠河县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推进边境水域生态修复”的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全省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苗种6000万尾以上,全部放入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重要公共水域,  相似文献   

10.
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刊从2002年11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推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张兴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俊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张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沈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亟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但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桂教授的主要观点是:四大家鱼和许多长江特有鱼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哺育的,其养育和保护必将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完整。因此,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措施。本期推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教授的文章“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其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恢复鱼类资源的普遍方法,为弥补长江渔业资源再生量的不足,建议建立更多的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流域大型水利工程、人工增殖放流等对渔业资源和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效果评价,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 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水产学报》2022,46(8):1509-1524
渔业资源增殖是修复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有着较快发展。有研究指出很多资源增殖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这对资源增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警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以及全球渔业资源增殖的现状,围绕资源增殖评估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总结了资源增殖策略与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方面的进展;基于对增殖生态系统的认识,阐述了资源增殖中关键生态过程、生态机制与时空尺度问题,从基本原理、生态效应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增殖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渔业增殖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动态,资源增殖应基于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以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指导资源增殖规划和合理避险。通过探讨增殖评估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渔业资源增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陆水域渔业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内陆水域增殖渔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多种问题,如增殖品种不合理,不重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Stocking, transfer and introduction of fish are commonly used to mitigate loss of stocks, enhance recreational or commercial catches, restore fisheries, or to create new fisheries. However, many stocking programmes are carried out without definition of objectives or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or actual success of the exercise.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stocking aimed at maximiz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 protocol is discussed which reviews factors such as the source of the fish, the stocking density, the age and the size of fish at stocking, the timing of stocking, and the mechanism of stocking. Finally, the effects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on the potential outcome of stock enhancement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17项指标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赋值、权重一致性检验、评价等级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用生态安全评价黄河陕西段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分析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2013年增殖放流生态安全度(ESI)评价等级为Ⅱ级,为良好状态;2014年评价等级为Ⅲ级,处于一般状态;2015年评价等级为Ⅳ级,处于较差状态,属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以下水平。生态安全形势呈现出逐年下降局势。不安全状态受到影响较大的前3个指标是:黄河径流量变化影响、重要生境保持率和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3个指标下降值占到下降ESI值的64.93%。其次还受到污水排放达标率、鱼类增殖放流量、政策和管理水平、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保护区建设、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群落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显示,现阶段增殖放流对黄河生态安全有一定影响,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fluence fisheries resources. One way climate has affected fish stocks is via persistent shifts i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lthough examples of climate‐forced distribution shifts abound, it is unclear how these shifts are practically accounted for in the management of fish stocks. In particular, how can we take into account shifting stock distribution in the context of stock assessments and their management outputs? Here, we discuss examples of the types of fish stock distribution shifts that can occur. We then propose a decision tree framework of how shifting stock distributions can be addressed. Generally, the approaches for addressing such shifts fall into one of three main alternatives: re‐evaluate stock identification, re‐evaluate a stock unit area, or implement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ling. We conclude by asserting that the approach recommended here is feasible with existing information and as such fisheries managers should be able to begin addressing the role of changes in stock distribution in these fish stocks. The implications of not doing so could be notably undesirable.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年5月和8月渤海渔业调查数据,结合1959年以来渤海鱼类相关文献资料,对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动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渤海鱼类群落优势种由个体大、营养层次高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优质底层鱼类逐渐被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 ulis ja ponicus等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并且除黄鲫外,其他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在不断更替中.另外,生物健康度指数(BHI)分析显示,渤海鱼类群落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鱼类资源量急剧降低,尤其在5月,CPUE由1959年的186 kg/h下降至目前不足1 kg/h,鱼类资源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中部,而辽东湾分布相对较少,并且鱼类资源与海蜇呈交错分布.近年来,渤海增殖放流的鱼类仅有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资源量有小幅度回升,其他种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源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和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来看,渤海鱼类群落依旧是小型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控制其能流结构.除花鲈外,其他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均不足历史最高资源量的1%,其资源量的恢复尚有很大的空间,增殖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