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鲍与皱纹盘鲍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鲍,与我国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在540m^2鲍育苗池中,1999年6月常温采苗至当年11月份,培育出平均壳长17.9mm的皱纹盘鲍雌与日本大鲍雄的杂交鲍苗180余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300余粒/m^2。这些杂交鲍苗,经过1年多的室内饲育,至2000年11月平均个体壳长达37mm,最大个体壳长达45mm,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后期面盘幼虫不同采苗密度、不同底栖硅藻与稚鲍不同培育密度,对鲍苗的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认为最佳采苗密度应为2万个/m2后期面盘幼虫;当地底栖硅藻混合种的饵料效果优于纯种,剥离后稚鲍的培育密度不直超过4000粒/m2。在640m2水面中有出壳长1.2~1.5cm鲍苗201.6万粒,平均出苗量3150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课题在皱纹盘鲍不同育苗密度、不同饵料对育苗效果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盘鲍和皱纹盘鲍的杂交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退化问题,导致我省鲍的育苗与养成病害日趋严重.杂交,是改良种质的重要手段.漳州市东山湾海珍品良种场利用产自日本的盘鲍(俗称黑鲍)和产自我国黄海的皱纹盘鲍开展杂交育苗试验,培育出杂交鲍苗.对比试验表明,杂交鲍苗比本地产的盘鲍苗生长较快、抗病力较强.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初,福建省东山县鲍珠站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了当地产的杂色鲍苗和从北方南移的皱纹盘鲍苗,80年代末,从北而南,从海上到陆上迅速掀起了一股养鲍热,90年代以后东山由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品种而推动鲍鱼养殖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的水产支柱产业。随着北鲍南育技术和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用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生长快、色泽鲜艳、活力强、抗逆性强杂交鲍苗.从2003年4月20日进行苗种培育,当年11月份鲍苗壳长20mm以上的超过50%,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日本盘鲍和本地皱纹盘鲍的杂交育种,使杂种鲍苗1cm以上的成活率高达45.76%,越冬后成活率达到98%,培育出性状稳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杂交鲍。报告了杂交育种的试验过程和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紫石房蛤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6月中旬(水温14.6-16.5℃)采捕的亲贝,经升温促熟6-7天(水温18-21℃),生殖腺发育成熟,采用浓度100×10^-6的氨海水浸泡法采卵,以细沙,筛绢网箱和棕帘等三种附着基立体采苗,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56万粒/m^3壳长2-6mm)。采用流水法在具沙质底的室内水池进行中间培育,育成率达到78%,稚贝日平均增长76μm。将壳长5mm左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人工养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正常鲍和病鲍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在皱纹盘鲍消化器官中存在着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最适PH2.8~3.5;类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最适PH7.8~10;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随着鲍鱼的生长发育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逐渐减弱。肝中的酶活性高于其它器官,正常个体酶活性远高于患病个体。我们还做了酯酶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脓疱病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3年夏季,大连水产养殖公司槽式养殖的鲍(Haliotis)发生脓疱病,死亡率高达50-60%,经分离纯化得9301和9302二个菌株,镜检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均匀极生单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短杆形细菌。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健康鲍足肌分别注射两个菌株的菌液,感染率均高达100%,病症与自然发病的安全相同,因此,证明9301和9302菌株即为脓疱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两个菌株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高度敏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山东南部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工厂化养殖试验研究的结果。自1995年1月19日至1996年5月19日,经16个月的培育,将平均壳长21.4mm,平均体重0.99g的幼的培育成平均壳长61.9mm(最大壳长72.0mm),平均体重28.5g的成鲍,成活率为93.2%。0.3m2的波纹权的养殖密度:鲍壳长为20.0~30.0mm时,养殖密度200~250粒为好;40.0mm以前,养殖密度150粒为宜;60.0mm以前,养殖密度50~80粒为佳。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好。在鲍壳长40.0mm以前,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的同时,加上适量的新鲜海藻可以达到同样的增长和增重的目的。全投喂海藻增长和增重都较慢。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卵的形态与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皱纹盘鲍成熟未受精卵和受精卵的形态及超显微结构。皱纹盘鲍的成熟卵无卵极标志,卵质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未发现中心粒。皮层中有皮质小泡,受精后发生皮层反应。在鲍的受精卵中,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的数量明显减少。在鲍的成熟卵和受精卵中,均观察到光滑内质网合成脂滴以及脂滴形成卵黄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87~1990年在长海县獐子岛近海水域,采用人工培育的平均壳长为20mm(12~34mm)的幼鲍进行底播,3周年后,平均壳长达77.5mm,平均体重达64.7g,成活率为46.9%。试验证明,底播幼鲍的规格与其成活率密切相关,适宜规格为壳长20~25mm,最小规格为18mm。讨论了回捕率的调查方法,以及幼鲍底播规格与中间育成在时间上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蕙萍 《水产学报》1998,22(4):345-351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2+、Li2+、Ba2+具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晶刚 《水产学报》1991,15(3):249-253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性腺指数的测定,有用解剖性腺、并以几何或物理的手段比较出相对值这种经典方法,但实际应用中显得不够方便,而且生产上要求保留活体、连续测定、追踪观察和逐个选别,以便为育苗提供充分成熟的亲鲍。菊地等(1974)采用直观法将鲍性腺指数分为“0、1、2、3”四期,简便易行,不伤亲鲍,但不够连续,随意性大,失之粗略。  相似文献   

18.
皱纹盘鲍三倍体诱导条件及其室内饲育试验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之一,近年来北方沿海已开展了人工养殖。但普通二倍体鲍需生长3—4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养殖周期长。由于三倍体的不育性,其能量可全部用于生长,这对改善鲍的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关鲍三倍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外,Arai等[1986]、林崎孝志[1989]分别报道了用温度休克和静水压法及细胞松弛素B诱导皱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鲍增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82~1988年由于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改进,为鲍生产提供了可供人工养殖及放流增殖的大规格苗种,掀起了鲍人工养殖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年产量从1985年的100多吨猛增到1995年的1000多吨,但从1990年至今,无论是在人工育苗还是人工增养殖过程中均出现了大量死亡现象,给生产单位造成了严重损失,挫伤了育苗及养殖单位的积极性,出现了大的滑坡。作者对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提高皱纹盘鲍稚鲍越冬成活率与加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冬与1985年春,对不同大小的稚鲍越冬成活率进行了研究。冬季死亡的威胁主要为个体小与低水温,稚鲍的个体越小,对冬季低水温的忍受力越弱,体长小于8~10mm的稚鲍死亡率极高。使用升温循环净化海水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是提高小规格稚鲍成活率与加速生长的有效措施。平均体长7.1(4.0~9.5)mm稚鲍,经163天饲养成活率66.0%,平均体长达23.1mm。饲养生物量达16.8kg/m~3。用自制的配合饲料投喂,稚鲍平均日增长114μm,其中最后的60天,日增长为137μm。通过对体长8.0~24.0mm稚鲍测量,得出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公式为W=0.13L~(3·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