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富营养化水库-----云龙湖水库中建立小型围隔区, 对4种沉水植物及组合进行了净化水质的现场试验研究。沉水植物恢复后, 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改善水体的溶解氧状况, 对水体中的TN和CODC r、BOD5 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在受试的沉水植物中, 狐尾藻对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最好, 金鱼藻对水体的增氧效果最好,苦草对总氮的吸收作用最明显, 狐尾藻去磷效果最好, 狐尾藻和金鱼藻对有机质的去除效果较好, 且不同种类组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富营养化水库--云龙湖水库中建立小型围隔区,对4种沉水植物及组合进行了净化水质的现场试验研究.沉水植物恢复后,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的溶解氧状况,对水体中的TN和CODcr、BOD5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在受试的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对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最好,金鱼藻对水体的增氧效果最好,苦草对总氮的吸收作用最明显,狐尾藻去磷效果最好,狐尾藻和金鱼藻埘有机质的左除效果较好,且不同种类组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穗状狐尾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值对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rum L.)光合作用的影响。回归分析计算出穗状狐尾藻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补偿点。通过室外光合作用试验研究了穗状狐尾藻的光抑制现象。在温度为5℃、10℃、15℃、20℃和25℃,光照为0~6000 lx时,穗状狐尾藻生长的光补偿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试验表明穗状狐尾藻具强光抑制现象(水温25℃,光饱和点为58,136lx),是在全光照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光合速率的沉水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光合作用在中性偏酸的水体中较旺盛。在pH值为5~10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锦江河地处喀斯特山区贵州省铜仁市,该河流水质清澈,大型水生植物丰富,水生生态保持较好。2013年8-12月,对锦江河的水生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锦江河中有水生植物10科13属16种,其中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竹叶眼子菜Potamoton malaianu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优势种。就优势种而言,其生物量轮叶黑藻达到354.45g/m2、穗状狐尾藻达到337.23g/m2、竹叶眼子菜达到240.15g/m2;喜旱莲子草达到227.94g/m2。丰富的大型水生植物使锦江河的水生生态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10种水生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10种水生植物体内及根部底泥中Zn、Cr、Ni、Pb、Cd、Mn、Cu的含量,对其根部底泥污染状况及重金属吸收与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0种水生植物根部底泥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强度CdPbZnCuCrMnNi。通过10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地下部对Cr、Ni富集量最高,为67.20、57.84 mg/kg;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下部对Zn、Pb、Cd、Mn、Cu富集量最高,分别为1 804.20、38.83、27.73、11 913.75、13.58 mg/kg。狐尾藻、喜旱莲子草、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根部对多种重金属有较强富集作用,狐尾藻地下部对Zn、Cd、Mn的富集系数为4.28、6.74、10.32;喜旱莲子草地下部对Zn、Cd、Mn的富集系数为6.13、10.70、8.81;再力花地下部对Cd、Mn富集系数为4.68、2.69。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萍蓬草(Nuphar pumilum)、香蒲(Typha orientali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对多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超过1,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萍蓬草对Mn的转移系数最高,为9.82。研究表明,10种水生植物对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构建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VC管材作框架,并选用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等3种观赏性植物构建了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在上海白莲泾河道内进行水质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时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氮、磷、COD等具有明显效果.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对白莲泾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5%、57.9%和56.1%;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0.1%、25.4%和28.4%;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2%、47.9%和51.2%.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能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的净化作用,有效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美化水域生态景观,且维护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7.
贡湖水源地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太湖贡湖水源地金墅港、田鸡港、龙塘港等3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及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季节性野外调查,并对该区3月和6月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贡湖水源地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全年TN平均浓度为3.094mg/L,TP平均浓度为0.112mg/L。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为主,并结合浮游植物指标,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季节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春季(3月)和夏季(6月)水源地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春季达到中度富营养化[LTI(Σ)=64.113],秋冬季节水源地水质为中营养[LTI(Σ)=53.526]。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6月浮游植物总密度显著高于3月,6月和3月分别为306.1×104和165.9×104个/L,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结果显示,3月和12月水生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均较少,几乎没有大型水生植物,仅春季龙塘港有少量芦苇出现;6月水生植物增多,3条河道凤眼莲和芦苇均有较高生物量,金墅港的菊花草最多,其盖度达到90%,其次有紫萍、金鱼藻和穗状狐尾藻等,龙塘港和田鸡港苦草和漂浮植物(如紫萍和槐叶萍等)生物量较大;9月3条河道的菊花草、金鱼藻、紫萍、凤眼莲和芦苇都有较高生物量,而苦草生物量下降。结合调查结果和水源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生动物控藻技术,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与抑藻技术以及集成修复技术等防治水环境恶化的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时,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水生植物释放的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可以起到抑藻作用,对藻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方法,取养殖池塘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与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进行共培养,研究这2种沉水植物对养殖水华水体营养水平、藻类生长、藻类结构及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显著降低水华水体氮、磷等营养水平(P<0.05);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有效抑制水华蓝藻(Cyanobacteria)生长,尤其对颤藻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效果显著(P<0.05),且篦齿眼子菜对水华蓝藻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束时,篦齿眼子菜培养组藻密度下降93.6%,生物量下降98.9%,叶绿素a含量下降60.5%;金鱼藻培养组藻密度下降72.5%,生物量下降86.8%,叶绿素a含量下降54.3%;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存在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金鱼藻提高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效果更显著。金鱼藻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98.4%,篦齿眼子菜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50.3%。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6-11月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周边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汇流区建设二级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开展面源污水净化试验。试验区总面积4 657 m2,其中一级人工湿地面积2 844 m2、二级人工湿地面积1 813 m2。6-7月为试验区试运行时期,试验区未栽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8-11月为试验区运行时期,其中8-9月为水生植物净化期,10-11月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期。8月初,一级人工湿地栽种鸢尾(Iris tectorum)、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二级人工湿地栽种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鸢尾和睡莲(Nymphaea alba);9月底在二级人工湿地中投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1 747个、1.4个/m3,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 smolitrix)280尾、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80尾,规格80~120 g/尾,密度28.3 g/m3。结果表明,试验区对面源污水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较好。试验区对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8-9月分别为24.9%、42.6%、20.0%、21.4%和8.2%,10-11月分别为33.0%、45.2%、17.9%、34.3%和11.6%。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对三种总氮总磷联合消解液的基本参数(空白值、检出限、精密度和耗药量)、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和不同自然水样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三种联合消解液的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均比较高,总氮,总磷标准物质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7.2%~101.3%和95.8%~100.8%;利用三种联合消解液消解测定22个自然水样中总氮、总磷的结果均与国家标准方法相近(P>0.05)。三种联合消解方法可以替代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体的总氮、总磷浓度,满足单个水样消解一次完成总氮总磷的连续测定,节省药品、简化操作。但在测定氮、磷含量较高的水体时,消解液一和消解液二分别存在总磷、总氮结果偏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南太湖近岸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鱼、虾、蟹养殖池塘清塘排水水质及污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计混养鱼、青虾、河蟹养殖池塘清塘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实验选取三种类型池塘(混养鱼塘、青虾塘、河蟹塘)各5口。混养鱼塘清塘时一边捕捞一边用潜水泵排水;青虾塘在捕捞完成后即用潜水泵排水;河蟹塘在捕捞完成后1个月左右采用自流装置从表层开始排水并滞留30 cm水于塘内。采集三类池塘清塘前塘内水样及清塘过程中排水口水样,分析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分别以塘内水质和排水口水质的监测值估算了污染物的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塘内水位下降,混养鱼塘和青虾塘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P0.05)。混养鱼塘的实际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表观污染强度(P0.05)。然而河蟹池塘污染物的实际排放强度却显著低于表观排放强度(P0.05)。结果提示以塘内水质来估算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明显误差;通过改进排水技术可以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氮和磷的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浓度氮、磷元素培养液的耐受性作了定性、定量的观察与分析。通过测定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指标的变化,初步找出了几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耐受性规律。在这些植物中,以凤眼莲(水葫芦)对氮、磷元素的耐受性最高,水体中氮浓度达到1514.26 mg/L时死亡;水体中磷浓度达到200.4 mg/L时死亡;对水体中氮耐受性最差的是浮萍和水鳖,即水体中氮浓度达到551.04 mg/L时死亡;对水体中磷浓度耐受性最差的是水鳖,在水体中磷浓度达到50.1 mg/L时死亡。  相似文献   

15.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总碱度、总硬度、含盐量呈抛物线关系。在pH7.75~8-75,总碱度3.5~6mmol/L,总硬度9.5~14.5mmol/L,含盐量2.3~3.7g/L时,浮游植物发生机会最多,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河网密布,城区河道有机污染严重,受沿线雨、污水排水系统影响,中小河道常出现阶段性黑臭,增加了水体污染程度及水媒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为评估雨水排水系统对受纳河道主要微生物指标影响程度,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受泵站放江影响程度不一的2条景观河段为例,在晴天、旱天放江、雨天放江、雨后4种工况下,调查分析了景观河道微生物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时受纳河道细菌总数在104 CFU/mL以上,与同区域公园河道在1个数量级上,属于不清洁水体;大肠菌群数量为103 CFU/mL,远高于公园河道;在旱天放江期间,受河道水动力条件影响,仅泵站排放口附近细菌与大肠菌群数量大幅增加;雨天放江期间,受纳河道细菌总数达到106 CFU/mL以上,比公园河道高1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数量为105 CFU/ml,大大超过景观娱乐用水的水质需求。公园河段在降雨后水体微生物能较快降低,而受纳河道在降雨放江停止24 h后,其微生物浓度依然较高。分析认为,地表径流、汇水区雨污混接、用地类型的不透水化及河道水动力条件可能是受纳河道微生物污染程度高的主要原因。作为景观水体,即便不直接接触,也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需要加强对河道微生物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Effort rights‐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RBM) is less widely used than catch rights, whether for groups or individuals. Because RBM on catch or effort necessarily requires a 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 or total allowable effort (TAE), RBM is discus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ssues in assessing fish populations and providing TACs or TAEs. Both approache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re are trade‐offs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In a narrow economic sense, catch rights are superior because of the type of incentives created, but once the costs of research to improve stock assessment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determining the TAC and costs of monitoring, control, surveillance and enforcemen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oice between catch or effort RBM becomes more complex and less clear. The results will be case specific. Hybrid systems based on both catch and effort are increasingly employed to manage marine fisheries to captur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approaches. In hybrid systems, catch or effort RBM dominates and controls on the other supplements. RBM using either catch or effort by itself addresses only the target species stock externality and not the remaining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with by‐catch and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9.
钟鸿干  李培 《河北渔业》2014,(5):16-18,26
根据2013年1月—12月全年监测结果,对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沿岸海域水体的总氮、总磷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在0.092~0.372mg/L与0.003~0.047mg/L之间,全年均值分别为0.216、0.191、0.167mg/L和0.018、0.011、0.011mg/L。  相似文献   

20.
鲳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电子鼻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懿  谢晶  肖红  杨胜平 《水产学报》2010,34(3):367-374
利用电子鼻对鲳在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气味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鼻测定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与判别因子分析(DFA)。将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鲳的气味变化突变点作为气味变化的切分点与理化品质指标值(菌落总数)相结合,建立了鲳在273~283K下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能很好地将贮藏于273、283与293K下的鲳随着贮藏时间变化的气味进行区分。贮藏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鲳的TVBN与菌落总数值回归拟合方程均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R2>0.95)。基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283K与293K下的气味变化切分点与相同温度下理化品质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Arrhenius动力学模型推导公式求得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菌落总数的Q10值,并结合283K与293K温度下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气味变化货架期切分点,从而得到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275~283K)=3×3.008 (283-T)/(10)与SL(283~293K)=1.5×3.42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