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蚬的利用和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蚬的利用和养殖河蚬又称黄舰、金蚶、扁螺等,广泛分布在我国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力强。除天然资源外,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  相似文献   

2.
正河蚬俗称蚬子、黄蚬、黑蚬或沙蚬等,为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也称亚洲蚬(Asian clam)。作为我国典型、特色双壳贝类,在我国各大水域广泛分布,是江河水库等众多淡水生态系统的底栖优势种之一,在江河、水库和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河蚬对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参与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河蚬营养价值高,肉味  相似文献   

3.
<正>螺蚬是生活于水体淤泥表层的小型甲壳类水生物,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许多淡水湖泊与河流中的螺蚬资源量较大,如洪泽湖河蚬资源量达10多万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对螺蚬的需求量大增,螺蚬已成为水产市场的俏销产品。“洪泽湖河蚬”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出口拳头产品,“洪泽螺蛳”已获得有机螺蛳认证。  相似文献   

4.
<正> 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湖泊水库渔业,是我国大水面渔业的特点,也是我国大水面渔业的主要粗放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我国的特点,适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符合我国的国情。各地的养殖生产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5.
河蚬移殖及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Cobicula fluminea)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而全的经济水产品。我国养殖河蚬始于明朝,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但其体色或黄、或褐、或杂。根据市场消费习惯,以纯黑色为上品,出口也需纯黑色的。现根据我们在河蚬出口基地的多年科研和养殖经验,将河蚬的移殖与定向控制体色的技术简介如下。1 异地移殖河蚬 出口的黑壳蚬与野生黄壳蚬均属同一种,即河蚬(Cobicula fluminea),与黄蚬(Cy-rena aurea)、圆锥蚬(Corbicula conica)是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黄蚬湖泊增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蚬为广布性淡水贝类。本文介绍了大水面增养殖黄蚬养殖水域和幼蚬选择、幼蚬运输及增养殖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王海龙 《海鲜世界》1995,(2):27-28,24
一、全市水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就 北京市现有水而而积34万亩,其中池塘水面12.16万亩,占全市总水面的35.7%。全市池塘水面超过万亩的区县有五个:朝阳、昌平、顺义、通县和平谷县。大、中、小型水库共83座,21.8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湖泊0.6万亩。 全市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是:池塘以鲢鳙鲤草等大宗淡水鱼产品和少量罗非、鲶鱼、甲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为主,水库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往哑河湖泊养鱼,投放一定数量的鱼种,管理栏鱼设备,做好防逃、防偷等工作,春放冬收,结果,产量低,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显示不出来。为了充分发挥小型哑河、湖泊养鱼潜力,利用大水面中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探索一条提高哑河湖泊养鱼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蚬(Cobiculafluminea)俗称“沙蜊”、“蜊潦”。瓣鳃纲,蚬科。壳长约28毫米,厚而硬,呈圆底三角形;壳顶膨胀,突出;具有同心圆的粗生长轮脉;壳内面紫色,有光泽。栖息于淡水及咸淡水的江河、湖泊及入海口。分布广,数量大。由于生活区域环境不同,形成黑蚬、黄蚬、黑褐花纹蚬,地方变异大。近年来,河蚬(特别是黑蚬),由于营养价值高,国内、国际市场热销,而越来越引起各河蚬产地的高度重视。黑蚬港口交货2200~3200元/吨,黄蚬市价400~700元/吨。1998~2000年笔者在安徽省瓦埠湖进行了河蚬生态移殖优化增值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1移殖条件1.1移殖…  相似文献   

10.
青虾养殖技术讲座第一讲青虾的生物学征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是日本和我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也常出现在低盐度的河口或威淡水域。青虾适应性强,分布广,具有食性杂、养殖周期...  相似文献   

11.
河蟹为中国特产,因大螫上密生绒毛而称之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我国河蟹增殖和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小型水库养蟹,在大型水库尤其在高寒地区的大型水库从未有人进行过养殖。1999年我们通过对水库资源的调查,选择泥河水库和东湖水库(面积在40000亩以上)作为大水面河蟹养殖的试验场地。在对河蟹苗种品系进行慎重选择后.于1999至2001年进行大水面河蟹养殖,经过4个月的养殖,于当年8月中旬至10月上甸进行捕捞,回捕时平均规格达到100g/只,最大个体达200g/只,回捕率高达31%。结果证明,规格160-260只/kg的河蟹苗种是比较适合高寒地区.大水面养殖的。河蟹最佳投放期在春季,最佳生长期在7、8两个月,最佳回捕期在9月份。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水面养殖中,投喂饲料已不再是人工手动投喂或是就地取材天然青饲料喂养,而是普遍使用投饵机投喂颗粒或膨化饲料,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投饵机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水面、不同养殖模式投饵效果差异较大。本文主要讨论大水面养殖环境中箱式池塘投饵机与涡旋式抛撒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时的投喂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差异。一、投喂颗粒饲料的耐水散失情况水产饲料耐水性也称为"水产饲料水中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水库、湖泊养殖通常称作大水面养殖,大部分以主养滤食性鱼(如花、白鲢、银鱼等)为主,也有的利用网箱投料养殖吃食性鱼(如鲤鱼、鱼等)。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大水面施肥、用药、用料有了更严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湖南有可养殖的中、小型湖泊134万亩,约占全国同类水面的4.8%。加上洞庭湖有545万亩。这些宝贵的国土资源,目前仍处于低利用、低产、低效状态。全国五大湖泊亩产2.5—4.5公斤,一般中、小型湖泊亩产10—15公斤,湖泊的生产经济效益很低。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内外在对湖泊进行粗放式开发,的同时,开始重视湖泊渔业资源粗养式开发,以提高大水面的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水体(塘堰、小型水库和小型湖泊)养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小水体水面约占淡水养殖水面的15%,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58%,平均亩产只有96斤。要想提高单产,在各种科学技术措施中,有一个重要措施是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16.
鱼种放养与肥料投施是湖泊大水面养殖生产的两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由于底质状况与积雨面积等因素的不同,不同湖泊、同一湖泊的不同区域,其底泥与水体所表现出的特征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南方各省市河蟹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小型水库养蟹。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带,南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该省不能完全适用,需要根据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结合河蟹不同品系的生活习性,研究出一套崭新的养殖技术。1999年开始,我们在高寒地区大水面进行河蟹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通过三年的摸索,在河蟹品系选择、放养、防逃、捕捞、病害防治、远距离运输、养殖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在高寒地区进行河蟹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河蚬移殖增殖实验我场具有6万余亩养殖水域,1994年我们着手进行河蚬移殖的实验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验的成功,为养殖水面立体开发,增加出口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材料与方法1.实验水域:采用我场梅堰分场的三只中小型外荡,其水质肥沃,水流通畅,无污染。历年的...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物产丰饶,仅河蚬一项蕴藏量就达10余万吨,螺蛳分布则更为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螺蚬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洪泽湖河蚬"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出口创汇拳头产品;"洪泽螺蛳"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行情日益向好。然而,传统的手工化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分拣时对螺蚬的损伤也大,既影响成品品相,也影响幼体回放的成活率。为此,开发利用实用新型的螺蚬筛分装置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致力于螺蚬生产捕捞技术研究,研发了螺蚬液压振动筛、渔用螺蚬液压滚筒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对地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水面水产养殖最早从淡水水域发起,比如水库、湖泊养殖,在海水养殖的历史并不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鱼塘自然纳潮养殖,海水涨潮时,鱼苗随潮流进入港湾,渔民利用天然苗种进行养殖,这是最初的大水面海水养殖。目前,大水面的港湾、池塘在经历了多年的开发与改造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以几亩、几十亩为单位的小型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