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对2005-2017年的秦皇岛市海域海洋赤潮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型面积赤潮(大于100km~2)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2.
赤潮与赤潮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沿海海域的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尤以河口、近海、内湾更为突出,导致赤潮频频发生。赤潮不仅影响鱼、虾的洄游,以及多种水产生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屡有赤潮发生的报道,引起了海洋环境工作者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3.
2000-2013年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历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灾害公报、南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以2000-2013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发生的赤潮事件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的时空动态、赤潮生物的生态演替以及与温度、营养盐、地理水文要素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的关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赤潮高发期为2月和8月,9月和12月发生频次较低;(2)空间分布上,赤潮集中发生在珠江口以及大鹏湾、大亚湾、深圳湾3个海湾,汕头港、汕尾港、湛江港以及涠洲岛、硇洲岛附近也是赤潮频发海域;(3)引发赤潮的生物共检出31种,包括甲藻20种、硅藻5种、金藻2种、蓝藻2种、黄藻1种、原生动物1种,共检出149次,其中以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甲藻门的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次数较多;(4)赤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温度和营养盐结构对赤潮爆发及其优势种演替起关键作用,高通量的陆源污染物与弱化的水动力相互叠加为诱发赤潮提供了条件,而厄尔尼诺效应强度与赤潮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1989~1992年,我们对唐海县虾池赤潮生物种类与赤潮类型进行了研究。共发现赤潮生物21种,赤潮类型4种(单相型、双相型、三相型和四相型)。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该县虾池中的绝大多数赤潮为多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5.
吴琴瑟 《海洋与渔业》2009,(8):45-46,17
随着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变化,海水中某些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而形成赤潮。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其中1998年-2002年的5年间发生赤潮221起。而2007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11610km^2,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6000万元。这些赤潮多数发生在近海港湾、给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近年来对水域环境进行不少保护措施,但近海水环境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减少损失,我们要了解赤潮形成原因,对渔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生活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厦门同安湾海域一次三相型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秀霞 《福建水产》2012,(3):203-207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9,(6):20-20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日前称,浙江省近海海域即将进入赤潮高发期。2009年4月23日,温州苍南县大渔湾一带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60平方公里,呈块状分布。24日赤潮面积扩大为80平方公里。受降雨影响,25日赤潮已消散。截至目前,赤潮发生海域尚无鱼、虾死亡报告。这次赤潮已临近养殖区,预计近海海域即将进入以甲藻为主的赤潮高发期。  相似文献   

8.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91,13(2):78-80,75
<正> 一、赤潮的发生及危害1989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赤潮出现,不仅范围广,而且危害严重。1989年8月至9月,河北省沿海7县市近海发生了大面积赤潮,10万亩虾池不同程度受灾,养殖对虾减产1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天津市海域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达436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灾害也波及到山东省渤海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5月25日发现赤潮生物以后,26日昌黎县水产局组织部分技术人员从早晨7点至下午5点利用10h继续对全县的浅海水域进行跟踪监测.发现赤潮范围较广,密度较大。经镜检.赤潮生物种类主要是夜光藻,赤潮发生的水域海水颜色为桃红色。新开口较为严重.大滩、蒲河次之,从3—10n mile的范围均有赤潮生物.面积约为3.5万hm^2,赤潮区域成斑块或条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天久  李支薇  江涛  吴锋  佟蒙蒙 《水产学报》2011,35(10):1582-1588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9年10—11月双胞旋沟藻赤潮期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赤潮灾害发生期近岸捕捞及旅游观光业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并依据在该海域从事生产活动船只吨位的大小及经营的方式,分别构建了赤潮灾害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模式。评估结果显示,这次赤潮造成以近岸捕捞为主的小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万元,以旅游观光兼捕捞的中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101万元,以捕捞为主的大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61万元,上述经济损失合计约216万元。本文建立的评估方法填补了我国在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精确评估的空白,对近海其它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厦门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3月和2009年2月,厦门海域发生了以血红哈卡藻为优势藻种的赤潮,两次赤潮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针对近两年厦门海域两次在冬季爆发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赤潮期间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发生前后,1000hPa环流形势表现为西南地区的倒槽或者气旋,并随着冷空气的北退而向内陆地区延伸,台湾海峡的气流多为东南到西南向,气温和水温持续回升、风速偏弱、相对湿度偏高,盐度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此种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促使了厦门海域冬季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福建海域赤潮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往往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但由于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对其进行预报非常困难。本研究收集了福建海区2000年至2016年发生的219个赤潮案例有效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型建立了其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并将这些赤潮案例数据与相应的气象指标按闽东、闽中和闽南3个海区,分别输入模型进行学习、训练与预测。结果显示:1)闽东海区53个训练样本45个预测正确,正确率达84.91%,3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2)闽中海区69个训练样本58个预测正确,正确率达84.06%,4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3)闽南海区85个训练样本的运算预测结果63个正确,正确率74.12%,5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达到预期的结果。研究表明,以气象因子为自变量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赤潮的发生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赤潮的预测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文毅 《水产学报》2001,25(3):222-226
分析了1999年6月8日-15日胶州湾东北养殖消耗域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及赤潮成因,结果表明,该海域无机营养盐含量较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赤潮发生前天气闷热无雨,有利于浮动弯角藻的快速生长繁殖;赤潮形成至发展期该海域盛行南风,浮动弯角藻的物理性聚集对赤潮迅速形成有重要影响;赤潮维持阶段天气稳定,赤潮持续时间较长;最终无机磷、活性硅酸盐的耗尽使赤潮逐步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以2000-2016年渤海发生的赤潮事件为对象,研究了赤潮发生的时空动态、赤潮生物的生态演替以及与温度、营养盐、地理水文要素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的关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赤潮高发期为5-8月,2-4月和11月发生频次较低;(2)空间分布上,赤潮集中发生在河北秦皇岛-唐山-辽宁绥中近岸、辽宁营口鲅鱼圈附近以及渤海湾近岸海域;(3)共检出赤潮生物40种,包括甲藻18种、硅藻18种、金藻2种、褐胞藻1种,另外还有原生动物1种,其中甲藻门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是渤海爆发频次较高的赤潮优势种,另外海区的赤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生态演替现象;(4)温度和营养盐结构对赤潮爆发及其优势种演替起到关键作用,高通量的陆源污染物与弱化的水动力相互叠加为诱发赤潮提供了条件,而厄尔尼诺效应强度与赤潮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诱发三都湾海域赤潮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23日三都湾海域爆发赤潮,爆发时间长达16d,主要是由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为优势藻种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三都湾海域大黄鱼种质资源养殖基地的海水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次赤潮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发生赤潮前期水温急剧上升,从11.80℃升至21.20℃,赤潮发生时的水温维持在16.40~21.20℃之间;盐度呈现下降状态,从25.12‰降至23.30‰;pH呈现明显上升状态,从8.03升至8.25;营养状态指数E值维持在1.6~9.2之间,长期属于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赤潮发生与水温、盐度、pH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沧州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乐 《河北渔业》2007,(10):12-16
于2006年5-10月在沧州沿岸设6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沧州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1属58种,优势种类有球形棕囊藻、中肋骨条藻、格氏圆筛藻等。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1.8×106L-1(cells/L),最低52.7 L-1。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064~3.22,平均1.86。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0021~0.79,平均0.53。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沧州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调查共发现赤潮生物41种,其中球形棕囊藻在10月末引起赤潮。  相似文献   

17.
赤潮对羊栖菜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0年 4~ 6月 ,浙江省洞头海区发生了 2次赤潮。经测定 ,在该区栽培的羊栖菜 (Hizikiafusiforme)的鲜干比增加 ,日平均增长率、平均长度减少 ,营养生长减慢。羊栖菜个体的繁殖部分受影响较小 ,假根次之 ,主茎、次生叶 (气囊 )、分枝部分受影响最大 ,后者在羊栖菜产量中的比重最大。但在赤潮发生区的羊栖菜未出现明显病烂现象 ,生长发育正常 ,表明羊栖菜对赤潮有一定忍耐力  相似文献   

18.
海州湾海域的赤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8年海州湾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海州湾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描述、归纳及总结,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在海州湾海域共监测到121种赤潮生物,其中重要的赤潮生物有: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多纹膝沟藻、短角弯角藻、赤潮异弯藻、链状裸甲藻、海链藻属,这7种(属)赤潮生物都曾经在该海域引发过赤潮。此外,中华盒形藻、海洋原甲藻、梭角藻、三角角藻、圆筛藻属、角毛藻属等赤潮生物在海州湾海域常年分布,也具有引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