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浙江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按季度分4次对水库6个采样站点的后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9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0属、34种,其中轮虫10属、22种,枝角类4属、6种,桡足类6属、6种;主要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罗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rousseleti)、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和长额象鼻溞(Bomina longirost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年均密度为27.79个/L,年均生物量为0.23 mg/L;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季节间差异显著,夏季略高于其他3个季节;TLI指数显示,老虎潭水库全年各站点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RDA)表明,透明度、溶解氧、水温、高锰酸钾指数和p H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四明湖水库浮游生物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分4次对余姚四明湖水库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及渔产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计8门、47种(属),其中以绿藻为最优势类群,占总密度的36.2%;浮游动物共计3大类、30种,其中原生动占40%;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10.20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2.36mg/L。从水体理化指标数据来看,四明湖水库水质属于II~IV类;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来看,水库属于富营养水平;根据相关公式估算四明湖水库的鱼产潜力为2076kg/hm2。  相似文献   

3.
2006-2007年分4次对余姚四明湖水库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及渔产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计8门、47种(属),其中以绿藻为最优势类群,占总密度的36.2%;浮游动物共计3大类、30种,其中原生动占40%;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10.20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2.36mg/L。从水体理化指标数据来看,四明湖水库水质属于II~IV类;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来看,水库属于富营养水平;根据相关公式估算四明湖水库的鱼产潜力为2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于2016年1月、4月、7月、10月对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进行定量调查,测定各项水质理化参数,并基于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分区,采用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群组成、B/T指数对高邮湖营养状况进行多指标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有17科、27属、47种;其中轮虫7科、14属、28种,占总种类的59.6%;枝角类5科、7属、10种,占总种类的21.3%;桡足类5科、6属、9种,占总种类的19.1%,小型后生浮游动物(轮虫)的生物密度和种类所占比例较高,而大型后生浮游动物(甲壳动物)占比较低。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 434.7个/L,年均生物量为3.2070 mg/L。高邮湖水质总氮、总磷均为超标项目,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区的水质指标与后生浮游动物评价结果相吻合,表明高邮湖已经为富营养型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RDA)分析,解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2属、47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占优,轮虫(12种)和枝角类(11种)次之,桡足类(4种)较少。全年共出现优势种6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仅出现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一种富营养指示种。皖河口浮游动物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0.18个/L和0.1586 mg/L,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生物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总体上呈小型化现象,以食藻原生动物种类群落及喜中营养化轮虫群落结构为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1.53和0.32。综合营养指数(TLI)显示,皖河口水质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性表明,溶解氧(DO)、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氨氮(NH;-N)也是影响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1×105个/L和3.99mg/L,藻类个体密度春季最高。同时利用指示生物、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及浮游植物多度和频度方法评价其水质。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01~3.01,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综合结果显示,陡河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7.
以南亚热带地区2010年3座不同养殖密度的和龙水库、百花林水库、芙蓉嶂水库为对象,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和探讨滤食性鱼类捕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3座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均较低,不超过1.0 mg/L.高养殖密度、富营养水平的和龙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低于其它2座水库,中等养殖密度、富营养水平的百花林水库则高于低养殖密度、贫-中营养水平的芙蓉嶂水库.和龙水库浮游动物全年以轮虫为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芙蓉嶂水库和百花林水库3月和12月浮游动物以枝角类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模糊秀体潘(Di-aphanosoma dubium),8月为桡足类,优势种为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3座水库年均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值均小于0.1,与年渔获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强度的滤食性鱼类捕食使得下行效应比上行效应更强烈,浮游动物表现出低生物量和小个体种类占优势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现状,于2012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庐山西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32种,平均密度为113.48个/L,平均生物量为5.52 mg/L,优势种共有9种;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24种,平均密度为61.45个/L,平均生物量为4.29 mg/L,优势种减少为4种。依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庐山西海浮游动物进行评价,综合判断庐山西海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近似纬度的千岛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历史数据相比较,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密度少于千岛湖和鄱阳湖,而多于洞庭湖;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千岛湖和洞庭湖。  相似文献   

9.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是定量描述河道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动物种类及现存量变化能灵敏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为探究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分季度监测了其群落组成和水质变化,根据涡河中下游水闸的位置,将整个涡河划分为5个河段,每个采样河段均设置2个采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用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对涡河水体的营养状态和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的冗余度,识别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涡河中下游4次采样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0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0种;(2)4个季度的生物量为0.12~8.87 mg/L,均值为1.78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22~3.17,均值为2.13;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污染指数为中污型;(3)春季的浮游动物优势种数较其他三季高,春季多样性指数较夏冬略高,明显高于秋季;(4)义门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接近于严重污染状态,城西镇、高炉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广布多肢轮虫为3个采样点的绝对优势种,在水质治理中应引起重视;(5)冗余度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总体变异解释度为60.70%,流速、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太湖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属207种,其中原生动物37属88种,轮虫38属76种,枝角类17属29种,桡足类12属14种,物种数最多出现在8月(63种),最少出现在2月(25种);岸型对物种数的影响表现为自然滩地型明显高于水泥护岸。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 135.35个/L和2.38mg/L,原生动物和轮虫丰度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丰度主体,轮虫生物量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生物量主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为秋季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浮游动物及各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C区D区B区A区,整体呈现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的趋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湖滨带水质为中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冗余分析表明,TN、DO、Chl-a及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洪门水库为江西省内一个山谷型水库,常年平均有效库容为5.1×10~8 m~3。为了正确评估该水库的营养类型,调查了2016~2017年水库的本底情况,结果表明:该水库水质较好,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分别为45属、24属,年均生物量分别为52.84 mg/L和13.37 mg/L。生物多样性指数H、R处2~3,J处0.5~0.8。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河兰州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4年秋季对兰州市区段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27种属,其中轮虫和原生动物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9~11.1ind./L,均值为4.6ind./L,生物量范围为0.001~0.004 mg/L,均值为0.003mg/L。浮游动物常见种有4种,以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出现频率最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2.2,平均值为1.9,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区段水质受到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3.
泾河宁夏段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 ~0.210 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 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 ~ 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 mg/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转基因鲤的生态风险,构建了转基因鲤生态安全研究人工湖泊生态系统。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试验湖泊中的游动物群落进行连续监测,研究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湖泊中的浮游动物有104种,其中原生动物30种,占总种数28.8%;轮虫52种,占50.0%;枝角类13种,占12.5%;桡足类9种,占8.7%。浮游动物密度在4年间呈下降趋势,2007年下半年最高,平均密度为17239.1个/L;2010年最低,平均密度为3547.4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则有所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的平均生物量最高,为3.17mg/L,2010年最低,为1.45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30~2.14,其中2007年冬季最低,为1.30,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0.63;2010年秋季最高,H’为2.14,d为2.86;均匀度指数(E)的变化范围较小,为0.49~0.68。研究表明,转基因鱼对浮游动物群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时间推移,该影响在逐渐减弱;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加,湖泊水质有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于2013年5月对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的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了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取浮游动物4个大类,12个种,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类群是轮虫。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6个/L,变化范围为0.2~21.0个/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4.8μg/L,变化范围为0.1~56.3μg/L。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浮游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8,变化范围为1.00~2.12。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水质受污染程度为中等,河流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以渭河第二大支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9月对整个水系内13个点位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动物种类有31属49种,其中轮虫最多,原生动物次之,分别占种类总数的83.67%和8.16%,浮游动物密度为1.8~479.4ind./L,平均值为57.7ind./L,生物量为0.002~0.604mg/L,平均值为0.070mg/L。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根据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该流域水质状况进行简单评价表明,北洛河流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简单,需要加大河道管理,防止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7、10月,2020年1、5月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6属11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59%),其次是绿藻门(29.91%);浮游动物44属74种,以轮虫(48.65%)和原生动物(20.27%)为主。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包括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小环藻(Cyclotell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等。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5.3×10~5 cells/L、1.54 mg/L;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69.61 ind./L、0.61 mg/L。根据生物多样性评价,初步得出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且水质状况呈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型。冗余分析表明,TP、TN和NH_3-N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TP、NH_3-N、COD_(Mn)是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和8月调查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浮游生物属或种,统计分析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巴里坤盐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2属,平均密度为9.34×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97 mg/L,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除卤虫外)3门30属,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46.4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51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22~3.509,浮游动物为0~2.919。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呈明显的水期变化和分布差异;较1990s浮游生物物种数目增加28属,密度显著降低(P<0.05),生物量有所增加(P>0.05),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盐度和水温变化可能是造成浮游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对柴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渔产力进行了研究。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其多样性等。结果表明,柴河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135种,组成上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58×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6.25mg/L,以小球藻(Chlor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为优势种;共检出浮游动物42种,种类组成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358个/L,生物量平均为3.49mg/L,以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为4.27和3.15 ,浮游生物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湖滨带水体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06±0.13)mg/L、(0.22±0.02)mg/L,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5.35±9.09)mg/L。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8种,轮虫16种;太湖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100±11)个/L,其中竺山湾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273±54)个/L,胥口湾密度最低,仅为(31±6)个/L;太湖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45±0.99)mg/L,生物量最高的是竺山湾,为(17.70±6.48)mg/L,胥口湾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03±0.23)mg/L。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各表征指标均与叶绿素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溶解性总氮、总磷、透明度、溶解氧及pH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