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壳蛤稚贝对淡水浸泡、干露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表明:水温26~30℃,随着稚贝规格的增大,对淡水的耐受能力增加,壳长784μm的稚贝淡水浸泡30min无死亡,浸泡120min稚贝死亡率为23 3%;壳长1 32mm的稚贝浸泡3h无死亡,浸泡16h死亡率为100%。气温28~30℃,壳长为1 54mm的稚贝干露24h无死亡;干露36h和48h的死亡率分别为20 0%和63 3%。壳长6~8mm的稚贝0℃下22d无死亡,49d死亡率为70%;在-2 5℃下12d无死亡,34d死亡率为90%。硬壳蛤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力。  相似文献   

2.
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5mm时,随规格增大而增大,当稚贝规格9.5mm时,耐淡水浸泡能力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经干露和淡水浸泡的稚贝在开始7d内生长缓慢,生长速度远不及未经处理的稚贝,7d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经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湾扇贝高起始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的高温端最低温度(记为USIT);把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定义为高温端168 h内导致各规格贝50%死亡的温度(记为168 h UILT50)。研究结果表明,稚、小、中、大4种规格贝的168 h UILT50分别为(32.40±0.01)℃、(32.67±0.01)℃、(32.71±0.01)℃、(32.08±0.02)℃,不同规格的墨西哥湾扇贝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耐受性排列为小贝=中贝>稚贝>大贝。实验期间,未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其168 h UILT50为(32.41±0.02)℃,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则下降为(31.73±0.02)℃,两者对高温的耐受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稚贝与大贝的USIT均为31.5℃,而小、中贝则为32.0℃,进一步说明稚贝与大贝高温耐受性比小、中贝低。研究结果肯定了北部湾6 m以上水深海域夏天养殖该贝的安全性,也为墨西哥湾扇贝养殖场合适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幼虫适宜水温为15~20℃,15℃组幼虫畸形率显著低于20℃组,生长率20℃组最高达5.4μm/d;水温25℃和30℃下,幼虫畸形率均显著高于15℃组和20℃组,并分别在第6天和第4天全部死亡。相对于高温而言,偏顶蛤幼虫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更强。本文旨在为偏顶蛤繁殖生物学和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15~17℃和20℃)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μm、3.2mm和26.7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μm的稚贝对干露耐受性最高。在起始温度15℃和10℃干露条件下,20h以前,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与壳高26.7mm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壳高3.2mm虾夷扇贝成活率略低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20h后,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干露成活率显著高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P0.05)。本研究结果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苗种运输时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纹巴非蛤是我国浅海养殖的新品种,开展人工育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光照培养箱来调节,研究了水温(15、20、25、30℃和35℃)和盐度(15、20、25、30和35)对波纹巴非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30℃、盐度30最适合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幼体存活率、附着率及变态率最高;稚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8.
管角螺对几种环境因子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 ℃,适宜温度20~30 ℃.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 ℃,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5%和100%.幼螺营底栖生活,底质条件对管角螺的个体成活率无明显影响.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对贝肉、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蛤仔稚贝最适生长环境条件的响应面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温度(T)、盐度(S)、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壳长生长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 7.0软件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寻找最适生长条件组合,并构造蛤仔稚贝壳长生长模型。实验进行30 d对蛤仔稚贝壳长(L)进行测量。实验条件梯度设计为温度(30℃、25℃、20℃)、盐度(15、20、25)、pH[(7.00±0.09)、(8.00±0.09)、(9.00±0.09)]。结果显示:(1)温度在实验区间内与蛤仔稚贝壳长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在30℃附近达到壳长极值,盐度在实验区间内也与壳长生长呈一定正相关,但在接近25时达到壳长极值,pH在8~9时出现壳长极值,略偏碱性水体有利于蛤仔稚贝生长。(2)温度、盐度及pH三者间对蛤仔稚贝生长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蛤仔稚贝壳长Y对编码自变量A、B和C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4.08+0.10A+0.18B+0.11C-0.055A2-0.13B2-0.12C2(R2=0.977 4),软件模拟最适蛤仔稚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T=29.65℃,S=23.35,pH=(8.46±0.09)]。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密闭和开放条件下,温度等因子对于露虾夷扇贝幼贝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闭条件下,低温可提高干露幼贝成活率,20℃组5小时内成活率高于90%,两低温组成活率15小时时高于或接近90%,5小时与15小时可作为不同温度条件运输幼贝的时间上限。开放干露时在气温相似情况下,室内组2小时成活率100%,4小时之前成活率高于90%,此后成活率迅速下降,至12小时全部死亡;室外组1小时成活率100%,2小时成活率低于80%,6小时全部死亡。在气温25-26℃条件下,室内干露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海上分苗操作时干露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本研究结果对虾夷扇贝幼贝运输方式及分苗操作方法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