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鱼类的血型及其在区分种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汉 《淡水渔业》1979,(7):27-31,7
鱼类种群的区分是鱼类学及渔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渔业生产上对任何一种经济鱼类的养殖或捕捞对象实际上是该种鱼类的一定种群的代表,因此只有在正确区分鱼类种群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种群的特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渔业效果。在鱼类学的研究中,种群的区分是有关鱼类分类、演化、生态、遗传等问题的前题,一些较年青的学科如种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数学生态学、数学分类学等都是以不同种群作为基本对象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没看到本人之前,不知道蓝昭军是如此的年轻。记者第一次前往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韶关推广站”)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位戴着眼镜、笑容腼腆的年轻人就是韶关推广站站长。蓝昭军说自己不善言辞,与他低调个性相对的是,他在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鱼类人工驯养及繁育、鱼类育种学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在鱼类学理论研究及渔业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建立 5 0年来 ,鱼类资源研究室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省部、地市级有关东北、西北等地区流域的鱼类资源方面的研究课题。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 ,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北方水域渔业特点的湖沼学、水化学、淡水生物学、鱼类生态学、水产资源增殖学等学科的鱼类资源研究体系 ,建立了仪器和设备齐全的鱼类生态学实验室 ;同时造就培养了一支由高、中级人才组成的 ,具有精深专业理论和丰富技术经济经验的科研队伍 ,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对促进黑龙江流域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主要研究课题鱼类资源研究室创建于 195 0年 ,先…  相似文献   

4.
正二、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科技进步及主要成效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1.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先后开展了大黄鱼、石斑鱼、海鲈、鲷科鱼类等海水鱼类的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氮冷藏技术保存鱼类精子的研究工作,在近数年来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国内学者梁荣计(1978)、王洪(1983、1984),宗毫侣等(1983)分别对几种常见的鲤科鱼类精液进行保藏试验,并将冷藏过的精液应用于授精,同时孵出了幼鱼。  相似文献   

6.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邓中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鱼类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鱼类个体、种群或群落,内容包括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个体生物学研究着重于鱼类的年龄、生长、繁殖、发育、摄食、洄游(迁...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渔业生产中,人们总是设法从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手段干予和控制鱼类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代谢、繁殖、遗传),以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在繁殖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态学原理,控制鲤鱼在池圹中产卵繁殖的国家,而用生理学原理控制鱼类繁殖的研究工作,则是30年代阿根廷学者Houssay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曹渠江 《水产学报》1988,12(1):71-80
鱼类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描述鱼类生长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因鱼类本身的生长规律及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的不同而异。von Bertalanffy(1938)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假设鱼类体重与其体长的立方成正比,提出了著名的Von Bertalaffy生长方程,迄今在鱼类生物学与资源学中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仔稚鱼摄食行为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稚鱼摄食行为是仔稚鱼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事件之一。有关仔稚鱼摄食的形态、生态、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鱼类自然资源保护和增殖、种群数量变动和养殖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饵料研制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鱼类生态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外利用这方面知识指导有关鱼类苗种培育,有效地推动了鱼类养殖业和大规模人工放流的发展。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研究材料的容易获得,以及苗种生产实践对相关理论的迫切要求,使得鱼类的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  相似文献   

11.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的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鱼类免疫学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在实际生产应用科技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解决了一些养殖生产上急需的问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毛震华 《水产学报》1988,12(4):302-302
楼允东和李元善两位副教授编著的“鱼类育种学”一书,即将由上海市百家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鱼类育种学著作,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鱼类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十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品种的概念、育种的目标、育种的方法以及我国鱼类育种技术研究的成就等。  相似文献   

13.
单养——在一个系统中生产单独的一种鱼,在美国是一种主要的养鱼方法。沟鲶(Ictalurus punctalus)是主要的温水性养殖鱼类,由于鲶鱼养殖成功,新近研究鲶鱼与另一些鱼类养殖,以生产食物鱼(Buck 1977)。两种或多品种混养在许多国家进行得是很有成就的。  相似文献   

14.
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越来越多受到寄生虫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生态位分析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单殖吸虫生态学的研究也吸引了不少科学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鱼类疫苗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降低由疾病引起的经济损失 ,尽管鱼类疫苗学 (vacci nology)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但在科技与科技向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 疫苗接种方法鱼类免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腹腔或肌肉内注射 ;二是浸泡或喷雾 ;三是口服。这三种方法在保护预防的实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注射免疫能有效利用抗原 ,获得较强的免疫效果 ,若辅以佐剂更可提高和延长免疫应答反应(PatersonandFryer,1974 ;Cossapic…  相似文献   

16.
鲐鱼能量收支及其饵料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耀  张波 《海洋水产研究》1999,20(2):96-100
我国海洋鱼类生态学研究目前尚多集中于自然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上;鉴于这种现场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要想深入了解和定量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过程,则必需配合现场或室内实验模拟手段,以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由于海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中上层大型鱼类)游动迅速,洄游性强,难以捕获活体并经驯化后用于实验,故迄今该类鱼种有关生物能量学室内或现场研究的报道仍属鲜见。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属暖水大洋性中上层鱼类,为捕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在渤、黄、东、南海均有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中上…  相似文献   

17.
摇蚊幼虫是多种经济鱼类的优良饵料,浮游阶段时,不少幼鱼可摄取,转入底栖时则是底层鱼类,鲤、鲫、青鱼等的佳饵。目前尚未见其影响或危害鱼类的报道。笔者在1983年5月上旬,发现本场203号池岳鲤。苗(体长13毫米-20毫米)死亡甚多,经检查试验证明是气泡病及猎食性摇蚊幼虫(以下简称幼虫)综合引起的结果。因此,我们进行了幼虫对培育鱼苗的影响及防治方法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水产学报》2023,47(11):119414-119414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养鱼池塘生态系统及白鲢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拟就我国养鱼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白鲢可能生产量的估算、白鲢合理放养的依据以及白鲢在养鱼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 我国池塘养鱼的根本特点之一是通过多种鱼类的混养,特别是放养食植物性鱼类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还人为地对这些饵料生物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培养饵料生物的同时进行养鱼并获得高产。“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可谓我国群众养鱼经验的核心。为此,我们曾把我国的池塘养鱼归结到生态学的范畴之内(李元善,1978),而我国养鱼的池塘做为一个生态系统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鱼类鳞片应用于鱼类生态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50年前采用鳞片来估测鱼类生长的方法就已推广。以往,鳞片一般用于估测鱼类年龄,鱼的年生长率以及用退算法推测鱼类的生长历史(包括体重、体长、生长率)。但对鱼类在短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