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离体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枭  周兴华  叶元土  陈建  段彪 《水产学报》2009,33(2):271-277
采用离体灌注试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鲤鱼肠道壁对氨基酸吸收和跨壁运输量,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研究鲤鱼肠道对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 min内草鲤鱼道可对灌流液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并未出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试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在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结果表明,鲤鱼肠道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鲤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两种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 =0.1251×1/[S] + 0.0524(R2=0.9781,P<0.05)和1/V=0.1887×1/[S]+0.0288(R2=0.9762,P<0.05),动力学参数为:L-甲硫氨酸:Vmax=19.08µmol/g•min,Kmax=2.39mmol/L;L-苯丙氨酸:Vmax=34.72µmol/g•min,Kmax=6.55mmol/L。吸收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鲤鱼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是一种逆浓度、需要转运载体的主动吸收方式,且对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吸收、运输特异性,鲤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的吸收率和跨壁运输能力均强于L-苯丙氨酸(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体灌注试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鲤肠道壁对氨基酸吸收和跨壁运输量,在相同的试验环境下,分别研究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 min内鲤肠道可对灌流液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并未出现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试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鲤肠道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两种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0.125 1×1/[S] + 0.052 4(R2=0.978 1,P<0.05)和1/V=0.188 7×1/[S]+0.028 8(R2=0.976 2,P<0.05),动力学参数为:L-甲硫氨酸:Vmax=19.08 μmol/(g*min),Kmax=2.39 mmol/L;L-苯丙氨酸:Vmax=34.72 μmol/(g*min),Kmax=6.55 mmol/L.吸收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鲤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是一种逆浓度、需要转运载体的主动吸收方式,且对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吸收、运输特异性,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的吸收率和跨壁运输能力均强于L-苯丙氨酸(P<0.05).  相似文献   

3.
作为重要的转运载体,SGLTs(钠依赖性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s)在物质的吸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SGLT1和SGLT2作为SGLTs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调节体内的葡萄糖吸收,从而维持血糖的稳态。为研究SGLT1和SGLT2在草鱼葡萄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RT-PCR技术从草鱼前肠和肾脏中分别克隆了基因sglt1和sglt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草鱼sglt1和sglt2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别为1 977和1 989 bp,并分别编码658和662个氨基酸。经过预测,草鱼SGLT1和SGLT2蛋白均为14次跨膜结构。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草鱼sglt1和sglt2与金鱼、金线鲃中sglt1和sglt2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lt1在草鱼肠道和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sglt2在草鱼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葡萄糖灌喂实验结果显示,草鱼前肠中sglt1和肾脏中sglt2的表达量在灌喂1 h后显著增加。在离体实验中,葡萄糖处理CIK细胞能够显著增加sglt1和sglt2的表达量。本研究为完善SGLTs在调控鱼类血糖稳态方面具有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草鱼肠道、肝胰脏对饲料蛋白质酶解速度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鱼样品体重(1543±213)g。采用离体消化培养和茚三酮比色方法,以草鱼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的粗酶液作为酶源,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进行酶解,并测定酶解14h内,豆粕酶解液中氨基酸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0至4h,内4种饲料蛋白质酶解液中氨基酸的生成量。结果表明,(1)在0至4h内,4种饲料酶解液OD570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2)对于同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以中肠组织粗酶液的酶解速度最大,其余依次为前肠、后肠及肝胰脏粗酶液。表明草鱼中肠对饲料蛋白质的酶解能力强于前肠和后肠,同时,肠道酶液的酶解速度均大于肝胰脏。(3)对于4种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以鱼粉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最大,其他依次为豆粕、菜粕、棉粕。(4)草鱼肝胰脏粗酶液对豆粕的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最大,表明草鱼对豆粕进行酶解消化的能力较强。实验证实,饲料原料种类的差异和饲料蛋白质组成与性质的差异使其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和生成速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易艳  郭世莉  曹勤燕 《河北渔业》2009,(12):19-21,29
采用外翻肠囊和茚三酮显色法研究了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氨基酸浓度范围内,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量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鲇对L-亮氨酸(leu)的吸收量高于L-苯丙氨酸(phe)。  相似文献   

6.
水温(25±2)℃时,给体质量150~200g的草鱼分别口灌4种剂量(10、20、30、40mg/kg)的硫酸新霉素,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肠道和肌肉内的实时药物质量浓度,结合硫酸新霉素对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和草鱼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以及硫酸新霉素在肠道内的代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硫酸新霉素对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μg/mL,抗菌后效应为1h;按不同剂量口灌草鱼后,草鱼肠道内0~24h用药曲线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52.467、72.963、109.907、136.489;肠道内药物的最大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93、15.24、23.20、28.98;口灌剂量为40mg/kg的硫酸新霉素时,血药质量浓度达峰时间为2h,达峰质量浓度为3.833μg/mL。综合肠道0~24h用药曲线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肠道达峰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2个指标,确定硫酸新霉素对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草鱼肠炎病的给药方案为:每日给药1次,每次40mg/kg,连续给药3~5d,休药期为8d。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行喂饲法将^3H-亮氨酸喂饲到幼草鱼前肠,研究幼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对^3H-亮氨酸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均能吸收^3H-亮氨酸,其中前肠总吸收积累率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3H-亮氨酸在草鱼肠道中的吸收主要在前肠和中肠,以单位重量计算共占92%,后肠只占8%。如按肠道总重量计算,前肠和中肠的重量是后肠的7倍以上,则后肠吸收的^3H-亮氨酸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只占不到1%。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 ,利用草鱼肠道消化酶作为酶源 ,在水解 7h后 ,用茚三酮方法测定水解液中生成的氨基酸总量 ,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消化前饲料蛋白质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离体消化率。 4种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鱼粉 6 4 5 6 %、豆粕 88 73%、菜粕 75 0 3%、棉粕 81 0 0 % ,显示出草鱼对 3种植物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于鱼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草鱼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ep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为2 762 bp,包含141 bp的5′UTR序列,479 bp的3′UTR序列,2 14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713个氨基酸;草鱼与鲫(Carassius auratus)、斑马鱼(Danio rerio)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7.6%和74.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0%和76.7%;与其他物种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3.9%~59.1%,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7.2%~61.8%。经预测,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79.29 kD,等电点为5.87,该蛋白具有与哺乳动物十分相似的11个螺旋跨膜结构,跨膜区氨基酸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草鱼PepT1基因与鲫鱼和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PepT1在草鱼前肠组织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组织;草鱼出膜7 d后PepT1 mRNA表达量相对稳定;昼夜节律研究发现,肠道PepT1基因夜间的表达量较白天高。本研究旨在为小肽转运载体PepT1介导肠道转运小肽调控草鱼对饲料蛋白消化吸收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牡蛎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Oyster)为世界性广布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牡蛎的贝壳随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牡6的物种组成及分布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牡蛎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13.
泾河宁夏段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 ~0.210 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 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 ~ 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 mg/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藻类的过度繁盛(水华)将产生大量有机质,并由此造成严重危害,而浮游细菌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描述了2010年4-8月武汉庙湖叶绿素与不同形态氮和磷的浓度,分析了不同形态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以DNA的DGGE图谱为表征)及其与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庙湖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4月与7月的叶绿素浓度均超过120μg/L。在水华间隔期内,自由生活菌的数量大幅度升高(1.39×106~2.72×107个/mL),而附着细菌的数量则大体相近(7.77×105~4.49×106个/mL)。水华衰亡初期,二者的群落结构基本相似,并随时间逐渐分化至显著不同的程度;附着细菌的数量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正比于胞外水解酶活性,在水华有机碎屑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凯  陆宏达 《南方水产》2007,3(6):47-51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L-1的L-cysteine溶液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抗凝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在20℃下培养1h的存活率可维持在(92.5±0.9)%。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贴壁后呈扁平状,胞质可沿玻片表面迅速伸展并伸出类似于伪足的原生质突起,具有吞噬能力,对蜡状芽胞杆菌吞噬率为(5.1±1.4)%,不能吞噬鼠红细胞,血清孵育不能增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温州市珊溪水库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含量。研究表明4龄和6龄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中(鲜样)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8.74±0.98)%和(78.84±1.16)%、(16.87±0.86)%和(16.50±0.80)%、(1.35±0.66)%和(1.36±0.83)%、(1.65±0.82)%和(1.76±1.47)%。鳙肌肉中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90±1.50)%和(16.87±0.8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1.38%和41.46%,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4%和7.75%。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中检测出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淡水鱼丰富,EPA+DHA含量在22.69%和22.24%之间。本研究可为温州市珊溪水库鳙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人类合理膳食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青岛市内3区5个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连续采集贝类样品,其中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 gas 208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169个、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 169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ovoviruses,NV)的感染,旨在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毛蚶样品中NV检出率分别为10.1%和5.3%,而杂色蛤未检出,NV流行的季节主要是11月至次年3月,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贝类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18.
安鑫龙  闫莹  赵艳珍 《河北渔业》2005,(5):19-20,29
首次对秦皇岛市中心的护城河和马坊河分别进行了水样采集,对河水中的浮游植物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护城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隐藻等5门中的12属,优势种群为隐藻;马坊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上述5门中的15属,优势种群为硅藻和绿藻。初步判定两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病 (Vibriosis)是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 .)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 ,其暴发性流行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导致野生的海水鱼类、贝类及甲壳类大量死亡 ,因此 ,对该类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病原弧菌所致养殖动物疾病及其流行情况。收稿日期 :2 0 0 0 -0 6-0 5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资助 (KZ95 2 S1 415号 )作者简介 :吴后波 ( 1967-) ,男 ,中国…  相似文献   

20.
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莉莉 《水利渔业》2006,26(4):17-20
鱼类肠道存在着正常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群为宿主创造生存的微环境,同时宿主也为它们提供生长繁衍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综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肠道菌群的形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消化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相关性、对外来菌群和寄生虫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