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硝酸钠(0、0.5、1.0、2.0 mg/L)和不同作用时间(24、72、120、168、264 h)对草鱼种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0 mg/L组红细胞数量减幅最大,2.0 mg/L组与1.0、0.5 mg/L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0 mg/L组与0.5 mg/L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亚硝酸盐作用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0 h内变化变化明显.72 h与24 h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 h与72 h差异极显著(P<0.01),120、168、264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血涂片共观察到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4种白细胞.实验组血栓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单核细胞由于数量极少,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亚硝酸盐对草鱼外周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2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态净水剂65天后对鲤鱼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后显著降低了鲤鱼红细胞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使红细胞数由1,126,000/mm3显著增加到1,224,000/mm3,血红蛋白由4.60g/100ml极显著增加到6.90g/100ml,红细胞压积由35.2%显著增加到39.2%;血清中TP、 ALB、GLO、白球比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中GLU、AL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1%( p <0.01),50.8% (p <0.05);血清中ACP、GP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4%( p >0.05) ,24%( p <0.05)。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能优化鲤鱼的抗应激指标,具有提高体鱼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红景天苷(Salidroside)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到水生生物饲料中,按0(对照组)、30、60和90μg/kg 4个梯度,添加到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17.2±4.53 g)饲料中,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试验周期为45 d,每天投喂两次。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红景天苷添加量的升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肌酐水平显著升高(0<30μg/kg<60μg/kg<90μg/kg);90μg/kg组血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饲料组,血液中其它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血糖、球蛋白和尿素/肌酐)不受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红景天苷的适宜添加量为30μg/kg。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饼水浸液对黄鳝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直线内插法计算油茶籽饼对黄鳝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37.91、30.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00 mg/L。黄鳝对油茶籽饼浸液有明显的退避现象,死亡黄鳝的鳃裂处溢出血液,体表有大量黏液,体色变黑。黄鳝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红细胞渗透脆性和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油茶籽饼对黄鳝应属于微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0mg/L、0.5mg/L、1.0 mg/L、2.0mg/L)和不同作用时间(24h、72h、120h、168h、264h)对草鱼鱼种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0mg/L组红细胞数量最少,与1.0mg/L、0.5mg/L组差异极显著(P<0.01),1.0mg/L组与0.5mg/L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0h内变化明显。72h与24h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与72h差异极显著(P<0.01),120h、168h、264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血涂片共观察到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四种白细胞。实验组血栓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1.0mg/L与2.0mg/L浓度组草鱼血栓细胞比例接近,并低于0.5mg/L浓度组。实验组草鱼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1.0mg/L、2.0mg/L浓度组草鱼淋巴细胞比例接近,并高于0.5mg/L浓度组;三个浓度组草鱼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接近。实验组单核细胞均高于对照组,但由于比例较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离子对鱼类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鲤鱼经短时间高浓度的重金属溶液的暴露,几项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鲤鱼分别在铅、铜、镉、锌溶液中暴露3h后,随即转置于清洁水中,并立即随机抽取血液样本,以后隔天抽样,到第96h抽样后完成。结果发现:在红细胞系中,红细胞比容短暂升高,红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体积发生临时膨胀,原红细胞比率增加。在白细胞系中,由于淋巴细胞数量的下降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嗜中性白细胞比率增加。结果表明:即使是在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中短时间的暴露,也会诱发鱼体的应激反应,机体加大能量的消耗来满足红细胞系的适应性变化,白细胞系内则出现了明显的免疫抑制反应,从而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分子氨对草鱼鱼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分子氨(0.2、0.5、1.0 mg/L)处理不同时间(24、72、120、168、264 h)后对草鱼鱼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明显增大,红细胞脆性最小抵抗值、最大抵抗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0 mg/L组红细胞脆性增幅最大,脆性最小抵抗值、最大抵抗值与0.2、0.5 mg/L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时间内,对照组草鱼细胞渗透脆性无明显变化,试验组红细胞脆性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168 h内增幅较大,24、72、120、168 h红细胞脆性最小抵抗值、最大抵抗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68 h后增幅变小,264 h与168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64 h与120 h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分子氨可致草鱼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二者间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并有明显的时间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评价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鲤鱼品种的免疫能力,该试验比较分析了清远连山禾花鲤稻田养殖品种和肇庆麦溪鲤养殖品种的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在两个鲤品种的血液生理指标中,禾花鲤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麦溪鲤;在两个鲤品种的血液生化指标中,禾花鲤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著高于麦溪鲤(P0.05),禾花鲤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极显著高于麦溪鲤(P0.01)。在两个鲤品种的免疫指标中,麦溪鲤血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溶菌酶(LZ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显著强于禾花鲤(P0.05)。研究表明:禾花鲤的免疫能力、耐低氧能力和肝脏、肾脏的解毒能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弱于麦溪鲤。可以认为禾花鲤的养殖难度大于麦溪鲤,应在养殖中更加注重养殖环境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对鲫三项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嗜水气单胞菌(浓度9×108CFU/mL)感染健康鲫(剂量为0.3mL/尾),4d后观察鲫的发病情况,并对鲫三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染鲫表现出典型的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症状,与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下降,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金鲫进行攻毒试验,对试验鱼进行血液有形成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单核细胞数、谷丙转氨酶(GPT)、总胆固醇(CHO)、钾(K)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谷草转氨酶(AST/GOT)和胆碱酯酶(CHE)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体长9·7~12·0cm、平均体重8·3g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16d状态下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红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67·5%,63·0%、61·3%和60·5%,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的体积变大,饥饿到第16d时,红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分别比正常摄食时增加了2·8%和13·0%;白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白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114·3%、121·7%、137·1%和139·4%;白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饥饿到第16d时,其长径和短径分别是正常摄食时的88·2%和89·4%,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含量在前8d的饥饿中是下降的,之后出现上升;红细胞的脆性在饥饿前期有所下降,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红细胞的沉降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加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以含可消化糖水平为0%、6%、23%和40%的等蛋白、等脂肪饲料饲养宝石鲈(Scortum barcoo)6周,禁食36h后饱食投喂,测定不同时间段血液指标及肝肌糖元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喂Ⅱ组(23%)饲料的宝石鲈生长及饲料利用状况最佳;摄食后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为先上升后下降,随可消化糖水平升高,血糖和甘油三酯上升幅度显著增大(P〈0.05),总胆固醇上升幅度依次减小,总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肝糖元除Ⅲ组(40%)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肌糖元先上升后下降,最后维持稳定。肝肌糖元含量上升幅度均随可消化糖水平升高而增大。结果显示在饲料可消化糖水平为23%时,宝石鲈的生长及饲料利用状况最佳,过高的可消化糖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生理负荷及胁迫作用,影响其生长及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逐渐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与肥满度均先上升后下降,1~5组肥满度分别为1.63±0.14、1.78±0.21、1.92±0.18、1.80±0.21和1.74±0.24。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形态学有明显影响,4~5组病鱼的肝胰脏肿大,呈油腻状,颜色发黄,柔软粉糊,有的出现白色坏死病灶,部分胆囊肿大且颜色变深,肠系膜均有过量的白色脂肪沉积。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组织学亦有明显影响,1~5组试验鱼的肝细胞直径随之增大,低脂肪水平的1~3组与高脂肪水平的4~5组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8.9和17.9μm,高脂肪水平的4~5组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研究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添加量超过4%时对其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Mass death of farmed brook trout Salvelinus fontinalis reared in raceway culture on a commercial fish farm was recorded in May. The condition was caused by natural infection with external signs of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Haematolog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peripheral blood from 10 fish from each group. Anaemia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educed erythrocyte count and lower haemoglobin levels; the values of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nd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were higher and the values of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were decreased. Clinical chemistry analyses in blood plasma indicated decreased levels of total protein, glucose and total calcium and an increase in the urea level. Among the four enzymes analysed, a catalytic activity reaching multiples of the normal level was found 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The catalytic concentr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decreased. Electrophoretic analyses of the plasma protein indicated a reduced level of albumin. The moribund fish had a higher hepatosomatic index and their condition coefficient after Fulton and after Clark was also higher.  相似文献   

16.
用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黄霉素(4 mg/kg)和3种植物提取物(皂树皂甙150 mg/kg、茶多酚50 mg/kg、水飞蓟素100 mg/kg)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各组鱼生长性能,并于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黄霉素组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组间的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皂树皂甙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茶多酚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含量(P<0.05);水飞蓟素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添加几种自拟中草药复方药剂,研究其对平均体重0.08—0.10kg的1+龄哲罗鱼(Huchotaimen)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组织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30尾,饲养在室内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每天按照鱼体重的2.O%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每组设平行组。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对鱼体进行采样,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五对鱼体的增重效果显著;所有复方实验组鱼皆没有死亡;生化指标方面,复方二明显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复方一能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复方二组、复方三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鲑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改变与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为1.87、2.94;肥满度为15.23、12.5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40%、18.26%;粗脂肪含量为0.75%、1.32%;胶原蛋白为2.03、2.91;肌原纤维耐折力为33.93μm、64.84μm;滴水损失为2.59%、1.82%。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方面,脆化饲料组罗非鱼增重率、肥满度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耐折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脆化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为主要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源,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1、3∶1、2∶1和1∶1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等氮等脂饲料配方,按配方制备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4。牙鲆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设有循环水系统的玻璃钢桶内(900L),每3桶鱼饲喂一种饲料,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达到表观饱食,饲喂期为56d。以增重率(WGR)、饵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指数(HSI)、肥满度(CF)、鱼体成分和饲料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饲料中不同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的饲养效果。通过测定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游离脂肪酸(FFA)、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随豆粕比例的增加,WGR、PER和SGR逐渐降低,FCR逐渐增加,当饲料中豆粕比例在24%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HSI逐渐增加,且D1组显著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 和 TG 含量降低;GLU 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 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 先上升后降低,而 CREA 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