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南昌县水科所的池塘中进行,设置标准池塘三口,每口面积0.667ha分别将9010、8020、7030草鱼主养模式的鱼种放入池塘,采用颗粒配合饲料.经过7个月的试验,结果是8020的池塘起水鲜鱼8345.6kg、饵料系数1.5,9010的池塘起水鲜鱼7245.5kg、饵料系数1.8,7030的池塘起水鲜鱼7974.7kg、饵料系数1.7,8020的养殖模式要比9010和7030的养殖模式好.  相似文献   

2.
池塘主养匙吻鲟商品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库坝下0.4hm^2、水深2.5m的池塘中,开展以匙吻鲟为主,配养鲢、草鱼、青鱼、团头鲂的养鱼试验。匙吻鲟饵料系数为2,饵料成本占生产成本48%,匙吻鲟单产超过3000kg/hm^2,投入产出比1:2。  相似文献   

3.
利用面积0.333hm^2和0.667hm^2的2口池塘进行大弹涂鱼高效养殖试验。2007年4月,2口池塘共放养规格为150-220尾/kg的大弹涂鱼苗种120000尾。采用池外源预先肥水养藻,定向培养生物饵料,结合池内追肥繁藻和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技术。以满足大弹涂鱼养殖饵料营养的需求。经过精心管理,至收获时商品鱼个体重16-23g/尾,产量为2044.5kg。平均产量136.30kg/667m^2,成活率达85.2%,投入产出比1:2.0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闫保国 《河北渔业》2008,(12):20-20
近年来,随着饵料价格的上涨,池塘养殖成本上升,传统的鱼类养殖效益明显下降,如何调整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者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本市的养殖实验,在普通鱼池中套养中华鳖,除养殖鱼类产量外,还可以产中华鳖450~750kg/hm^2,在不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可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hm^2,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池塘半封闭淡化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池塘条件下半封闭式淡化养殖斑节对虾的技术,成功地将斑节对虾养殖环境的盐度下限控制在1~2。通过培养基础饵料、科学驯养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手段,使对虾的平均单产达到了3812kg/hm^2,产值达到10.8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通过对低产池塘的改造、清塘、培养底栖硅藻等方法,提高低产池塘的经济产出。(2002~2005)年累计池塘养殖双齿围沙蚕80hm^2,总产沙蚕120411kg,平均单产为1505.14kg/hm^2;滩涂养殖:通过在滩涂上放养沙蚕幼体和贝类,来抑制大米草的生长,达到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004~2005)年累计滩涂养殖面积为400hm^2,沙蚕总产337.7t,沙蚕平均单产844.25kg/hm^2,贝类1315.1t,贝类平均单产3287.75kg/hm^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江西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池塘中进行,选择标准池塘2口,每口面积3亩,分别用浮性和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斑点叉尾(鱼回)主养.经过7个月的养殖,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1720kg、饵料系数1.6;而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1640kg、饵料系数1.9.结果表明,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产量还是饵料系数都要优于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8.
丁(鱼岁)池塘主养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江 《水利渔业》2005,25(2):34-34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效益,龙庆公司于2003年引进丁鱥寸片进行池塘成鱼养殖,2004年6月全部收获,成活率70%,饵料系数1.8,纯利润8.5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江西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池塘中进行 ,选择标准池塘 2口 ,每口面积 3亩 ,分别用浮性和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斑点叉尾主养。经过 7个月的养殖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72 0kg、饵料系数 1.6 ;而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6 40kg、饵料系数 1.9。结果表明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产量还是饵料系数都要优于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0.
马旭洲 《水利渔业》2001,21(3):36-37
主养鲤鱼试验池5口,鱼种放养密度均为900kg/hm^2,改变鲢鳙的放养比例,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鲢鳙比1:3为最佳效果,单产最高(9720kg/hm^2),饵料系数最低(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