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16年3、5、8和10月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石油类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石油类的浓度范围为0.00642~0.0542mg/L,平均值为0.0237mg/L。从平面分布上看,全年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质量浓度呈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季节变化上看,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质量浓度呈冬、春、秋、夏依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看(0.18~0.41μmol/L),该水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小型鳀鲱鱼类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燕 《水产学报》2001,25(4):323-329
以莱州湾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青鳞小沙丁、斑Ji、日本Ti、赤鼻LingTi、黄鲫等5种小型Ti鲱鱼类的渔获体长、体重与年龄组成、生长特性,繁殖期与繁殖力以及饵料食性等学特征。文中还就上述鱼种在地域性渔业上的重要意义。种间更替进行了讨论。并对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莱州湾盐度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静  靳洋 《齐鲁渔业》1998,15(5):46-47
1995~1997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了莱州湾14个站位的盐度监测,结果:1995~1996年莱州湾盐度西低东高,层次分明1997年盐度大幅度升高,仅出现一条盐度30的等值线,这主要是由气候干旱,黄河入海径流不断减少,断流时间逐年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5.
性别和年龄等生物学特征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栖息地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口虾蛄空间分布与关键环境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本研究基于 2017 年 5 月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 对获得的口虾蛄样品依据性别和年龄划分, 将雌、雄和当年、非当年生口虾蛄相对生物量作为响应变量, 利用 BP 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口虾蛄的栖息地分布特征, 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口虾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雌、雄口虾蛄分布无明显差异, 均分布于近岸海域; 当年生口虾蛄在各调查站位均匀分布, 而非当年生口虾蛄更趋向于近岸集中分布。通过逐步法筛选出经度、表层温度、表层盐度和水深为关键环境因子, 对口虾蛄相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雌雄口虾蛄适宜栖息环境存在性别差异, 其中在经度 120.5°E~121.5°E 范围内, 雌性口虾蛄的适宜性高于雄性, 且对盐度的适宜性相对较高; 对低温和水深的适应范围雄性较雌性更好。非当年生口虾蛄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 其中当年生对低经度的适宜性高于非当年生口虾蛄, 而对较高经度和较浅水深的适宜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性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了除环境因素外口虾蛄自身生物学特征对其栖息地和资源量的影响, 旨为山东近海口虾蛄栖息地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莱州湾浅海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赤潮生物和群落结构特征。 1997年5~ 12月间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 19.0 0~ 6873.5× 10 3cell/m3,浮游植物的数量高峰出现在秋季 9月 ,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 2 5属 61种。其中硅藻 2 1属 5 5种 ,占 89.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4 % ;蓝藻 1属 1种 ,占 1.5 %。另共出现赤潮生物 2 6种 ,占总种数的 4 2 .6%。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 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10~150 mm,优势体质量为20~50 g;除12月外,其余月份雌、雄样品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样品性腺成熟度在Ⅰ~Ⅳ期,Ⅲ期和Ⅳ期个体主要出现在4—5月及10月—次年1月;雌性有2个性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1月。10月雌、雄口虾蛄空胃率全年最低,体长相对增长速率最高。雌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39×10–5 L2.7098(R2=0.8254,P<0.05),雄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2.62×10–5L2.8744(R2=0.7986,P<0.05)。流刺网渔获物中雌、雄口虾蛄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东部养殖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1997年5月-1998年6月对莱州湾的6次调查资料,研究了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结合历史资料讨论了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演变。提出在研究近岸海生态体系中氮,磷营养盐限制性,应该对氮,磷营养盐的周转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口虾蛄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口虾蛄的室内人工繁殖试验,观察了口虾蛄亲虾的繁殖习性,包括亲虾的产卵和其护卵行为,并观察了其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出膜过程,初步探讨了口虾蛄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代表的甲壳类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增长,但其空间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解山东近海海域口虾蛄的栖息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在山东近海进行的4个航次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可加模型以及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了口虾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在季节间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密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近岸资源密度高于远岸,且由南到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模型分析表明,纬度、海水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对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分布有显著影响。3种模型中,广义可加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性最好。本研究通过不同模型结果的比较,揭示了影响山东近海口虾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口虾蛄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 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补充机制,本研究基于2015 年、2017 年、2018 年 5 月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two-stag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小黄鱼鱼卵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黄鱼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较大,鱼卵高丰度区集中分布在 33.5°N^34.5°N、水深 10~20 m 的近岸河口区。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小黄鱼鱼卵分布重要的因素。鱼卵集中分布区表层温度为 17℃,表层盐度为 29.5~30.5;底层温度为 16~18℃,底层盐度为 29。水温的年际变动也影响了小黄鱼鱼卵丰度,在水温较高的年份鱼卵丰度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小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鹏程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水产学报》2021,45(11):1843-1853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以解析生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灵活处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结构复杂,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与应用。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口虾蛄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口虾蛄资源分布模型,同时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GMDH)、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和自适应算法(adaptive algorithm)分别对模型输入变量、初始权值和隐节点数目3方面进行优化,构建7种不同组合优化模型。结果显示,7种模型的优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单方面和两方面组合优化模型预测性能基本保持一致;而三方面共同优化其均方根误差与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35和1.94,较初始模型的0.52和2.40更小,且相关系数最大为0.45,表明模型优化效果最好。对比优化前后发现,口虾蛄资源密度随纬度和底层盐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随底层温度的升高,口虾蛄资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最优模型较初始模型增加水深为关键环境因子,对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开发了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优化的方法,证明了参数优化对BP模型的预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模型优化对于分析口虾蛄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人工鱼礁区鰉分布的影响,实验以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鰉为对象,根据2014—2017年春季和秋季礁区三重刺网调查数据,主要应用GAM模型研究了水温、盐度、pH、溶解氧、饵料生物和人工鱼礁等环境参数以及年份、月份对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各站位平均体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礁区和非礁区CPUE差异不显著,秋季礁区CPUE高于非礁区,是非礁区的3.53倍。礁区和非礁区体长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鰉CPUE受到年份、月份、人工鱼礁、年份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影响,平均体长则主要受到年份的影响。Delta GAM模型表明,人工鱼礁和水温对CPUE影响显著,鰉在人工鱼礁区出现的概率大于非礁区,随着水温的升高,鰉出现的概率降低;CPUE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C达到最高值;饵料浮游植物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是影响鰉平均体长的关键因子,当硅藻丰度小于3×10~5个/m~3时,鰉平均体长随硅藻丰度上升而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鰉平均体长随浮游动物丰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研究表明,鰉主要分布在秋季水温较低时的人工鱼礁区,体长较大的鰉主要出现在硅藻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0—2017年莱州湾"伏休"结束前底拖网调查资料,通过轮廓系数法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放流回捕资料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资源状况提出了建议。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三疣梭子蟹南部资源明显优于北部;依据Rousseeuw质量指数分为3组,分别为近岸组、远岸组和深海组,分组评估合理,平均轮廓系数为0.34,组内相似度较高,聚类效果较好;从时间变化上,三疣梭子蟹资源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性,依据Rousseeuw质量指数分为3组,分别为较好组、一般组和较差组,分组评估合理,平均轮廓系数为0.15,组内相似度较低,聚类效果较差。另外,空间分组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资源状况与"伏休"结束前近岸组资源密切相关;时间分组的SIMPER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三疣梭子蟹资源状况主要取决于"伏休"结束前的近岸资源。因此,"伏休"结束前三疣梭子蟹近岸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对于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建议在实施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时,不仅要保持增殖的规模,还应重点关注前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从而有效增加近岸资源,进一步实现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修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为75mgC/m2·d和0.20,6月为24mgC/m2·d和0.16。5月的标准生物量谱线性方程y=-0.9629x+14.893(R2=0.60),6月y=-0.9063x+12.832(R2=0.80)。基于Borgmann模型的估算,5月粒级为14~16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57gC/m2,6月粒级12~25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1gC/m2。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信息,实验以2018年4-8月渤海湾逐月拖网资源科学调查捕获的口虾蛄为对象,分别建立口虾蛄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和两段式关系式,并基于两段式关系模型进行初次性成熟体长估算.结果显示,两段式关系模型较幂函数关系模型更适于表达口虾蛄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基于Huxley's传统的幂函数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