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至8月我们在文昌龙楼耶湾海水养殖场进行了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混养试验,经过132天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蓝于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至12月我们在文昌淇湾海水养殖场进行了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蓝子鱼混养试验,经过153天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位池地膜鱼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7日—8月7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耶湾对虾养殖场采用高位池铺地膜进行南美白对虾和鲻鱼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934kg/667m^2,鲻鱼平均单产40kg/667m^2,平均利润1.68元/667m^2;该养殖模式对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和增产增收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同属广盐性热带品种,其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相近。为探索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地区海水和盐碱地低盐水池塘中的混养生长情况,我们于2002年开展了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于2002年6~10月分别在山东省东营市鲁东生物养殖公司第一养殖场和河口区六合乡后毕村进行。鲁东公司试验池塘面积10亩,塘深2.5米,设进排水闸门,配备有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台,水源为沉淀后的新鲜海水,水质优良。后毕村试验池塘面积4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其优越的黄河水与地下卤水资源,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阵地。为了避免病害的困扰,保证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高产高效,我们先后进行了鱼虾混养、双季轮养、高位池养殖、适宜放养密度等方面的研究,并深入研究了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水质调控技术。高效生态养殖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水环境调控技术,直接影响到虾鱼的生长和生存。南美白对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至12月我们在文昌淇湾海水养殖场进行了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蓝子鱼混养试验,经过153天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池塘条件1.池塘试验池为一口旧高位池,面积5亩,全铺黑色地膜,池深2.8米,池底铺砂0.4米,蓄水深度1.6米,虾池中央设置排污口,进水口处设置60目尼龙筛绢过滤。另外,该场还配备砂滤井、淡水井(水源充足)、蓄水池(全铺黑色地膜)和养殖废水处理池,其中大蓄水池(6亩)用于蓄积、沉淀和消毒海水,小蓄水池(1.2亩)用于蓄积、沉淀淡水。2.水源与水质水源来自砂滤井提抽(不受…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制约,以自繁自育的SIS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海水高位池养殖系统及其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高位池养虾高产技术生产性研究,以探析高位池养虾的适宜条件与高产技术。试验在6个海水高位池中进行,放养公司自行培育的青年虾(平均规格25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经80d左右饲养,平均单产3.65kg/m^3(3.29~4.14kg/m^3),平均成活率94.29%(92.52%~95.91%),饲料系数0.89。结果表明,海水高位池系统不仅适合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还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由台州市科技局立项的南美白对虾高位池无公害养殖试验在台州市金潮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三门基地获得成功。该试验在借鉴湛江高位池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出南美白对虾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措施,采用高位池养殖,严格控制进、排水,进行水体消毒,培养生物饵料,放  相似文献   

10.
<正>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但自2008年起,中国沿海连续暴发病毒性和细菌性对虾病害,南美白对虾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探索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笔者于2013年12月19日在何敬祥为团长的带领下前往印尼东部马鲁古省瑟兰岛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参观考察,该基地总面积7600多公顷,是由印尼华人著名企业家黄双安先生与中国福建恒盛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这里自然环境好,海水纯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下海水进行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其操作方法与普通池或高位池有较大区别,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平均每667m^2产量可达1500—3000kg。由于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是高密度精养,投资成本高,如果操作不当,会损失惨重,风险较大。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品种驯化到淡水中养殖的成功模式之一,在江苏省射阳县已开展多年,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射阳县盘湾镇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白斑病害严重且难控制的现状,对此,为避开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高风险,笔者在盘湾镇中华村吴金干塘口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锦鲤、鲢鱼、草鱼、黑鱼等进行多品种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  相似文献   

13.
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同属广盐性热带品种,其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相近。为探索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地区海水和盐碱地低盐水池塘中的混养生长情况,合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水体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4.
南方沿海地区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条件优越,有海水也有淡水,基础设施投资大,进排水系统及增氧设施比较完善,笔者通过仔细实地考察与分析,发现高位池养殖对虾过程中,虾农产生了一些误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省份之一,但自1993年以来流行的对虾病毒病曾使一度兴旺的海水对虾养殖步入低谷。后江苏地区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主要是与中国对虾混养,但并不是很成功。1999年江苏省开始第二轮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1000亩左右,主要为海水养殖。2001年江苏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迅速发展,总养殖面积在3.5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的养殖面积分别为14000亩、8000亩、5000亩,内陆的苏州市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为3500亩,其余9个市平均为500亩。海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盘锦地区淡水养殖产量虽高,鱼价偏低,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了调整淡水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012年笔者在大洼县西安镇养殖场利用0.2hm^2(3亩)池塘投放亲鳅、自繁泥鳅苗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经90天的混养,取得了南美白对虾1310始,泥鳅187kg较高产量,21330元的较好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控制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任务,也是水产养殖技术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随着高位池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南美白对虾种群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对池底的压力不断增加,高位池中的水质越来越容易出现异常甚至恶化。养殖水体表面泡沫在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矛尾复虾虎鱼、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海安县在南美白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矛尾复虾虎鱼,摄食感染桃拉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等的病态个体,开展南美白对虾、矛尾复虾虎鱼高位池生态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矛尾复虾虎鱼的食性,有效切断虾病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活率,经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南美白对虾自引入沧州开展人工育苗、养成已有近二十年时间。这些年来人们的养殖热情一直很高,高位池精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不断出新,近三、四年来温棚(大棚、小棚)养殖方兴未艾,同时任丘市、献县等内陆地区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成星火燎原之势。养殖户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观念也在转变,与此同时病害频发,先是病毒性疾病(白斑病毒病、红体病、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大爆发,继而又出现因副溶血弧菌感染造成的早期死亡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