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技》2008,35(4)
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氨、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由于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性系统,长期大量的养殖用水排放已成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水产养殖业逐步向生产、生态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池塘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实施,大力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活水、调水、净水、再利用"的作用,实现太湖流域渔业经济向优质、高效、生态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8,(1):75-77
安徽省养殖基地水产品合格率为100%;农业部公布首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国对虾虾汛再现渤海湾;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谈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技术在江苏洪泽示范成功;水产无公害养殖与安全用药技术交流大会在广东饶平召开;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渔业》2008,(2):63-63
据《江苏水产技术推广信息》报道,我国水产养殖用水排放的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从2007年9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1and-basedfishfarming)是一种全面摆脱自然海、淡水水域,采用全封闭式循环,运用高新技术组装的环保型、集约化养殖技术,体现了节水、环保和高密度养殖的要求。它的特点是养殖水体循环利用,不投放药物和激素,排放水体经过处理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需水量巨大,如每养殖1吨对虾则需用8.6万吨海水。若采用传统的频繁换水的方式来改善水质,一方面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给环境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将水产养殖废水进行绿色化处理循环再利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试验采用多种菌类对养殖废水进行了无公害处理,旨在为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产养殖产生的部分废水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和水体。因此,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对于水产养殖水的处理研究以及现状,如何实施才能做到经济适用的综合处理模式,以及养殖用水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青虾在江苏吴江的养殖历史悠久。一方面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其生长速度快、上市时间长、苗种及饲料成本投入少且商品虾市场价格较稳定。这些优点使青虾逐渐成为吴江主导优质水产养殖品种之一。鳜鱼因其肉质鲜嫩,被誉为水产中的"珍品",其作为名贵鱼类售价较高,利润可观,同时鳜鱼苗培育耗时短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