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对虾幼体中肠腺的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组织学、细胞学以及细胞化学等手段对中国对虾中肠腺的结构发生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肠腺始于N4-5期,为中肠前端先后向两侧突出的2对盲囊,第1对中肠腺盲惠至M3期退化消失,成体中肠腺由第2对中肠腺盲囊发育而成。中肠腺小管上 Z2期细胞已有了分化,由4类细胞组成,即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泡状细胞(B细胞)和吸收细胞(R细胞)。电镜下,腺上皮细胞在发育的各个时期基本一致;E细胞的  相似文献   

2.
4种沼虾的SRFA指纹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用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4个主要种:罗氏沼虾(M.rosenbergi)、海南沼虾(M.hainanense)、日本沼虾(M.nipponense)、粗糙沼虾(M.asperulum)作材料,构建了它们的SRFA-DNA指纹,经比较得到这4个种的SRFA分子标记,并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图,发现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在遗传上比较接近,属于同一“支序”,粗糙沼虾与另外3者在遗传上都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3.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肠道具有消化脂类的能力,还参与钙、铁等无机盐代谢。  相似文献   

4.
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肝胰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素芬 《水产学报》2005,29(6):737-744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中国龙虾发育早期(Ⅰ~Ⅳ期)叶状幼体的肝胰腺的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肝胰腺左右对称各分成3叶,每叶由许多分支的肝胰腺管组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腺管上皮细胞可分为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胚性细胞(E细胞)四种类型。各类细胞的游离面具微绒毛。B细胞有明显胞饮现象,内含一个大消化泡和许多液泡,起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R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较丰富,含少量脂滴,具吸收与储存养分的功能。F细胞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酶原颗粒,行细胞外消化作用。E细胞胞器不发达,是细胞分化的起点。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各类细胞大多有多糖类物质,R细胞含少量糖原和脂类,F细胞内含丰富蛋白质,其它细胞含量次之。本文还讨论了肝胰腺细胞的类型及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缢蛏消化盲囊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星鸿 《水产学报》2003,27(3):225-230
运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缢蛏消化盲囊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组成,它们在分布位置、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各有其特点:E-细胞主要存在于近端(与导管相连处),体积较小、核质比大,能分化为其它类型的腺细胞;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功能是合成、分泌消化酶;R-细胞以脂肪滴和糖原粒的形式储存丰富的能量;B-细胞只见于远端,游离端具发达的微绒毛,内含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和消化残体,有很强的吸收和细胞内消化功能;B-细胞和R-细胞消化脂类的能力较强。导管壁由单层短柱状纤毛细胞和丰富的粘液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能合成、分泌消化酶。消化盲囊参与无机盐代谢。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食道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龙波 《水产学报》2002,26(1):7-14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食道,食道可分为前,中后,三段,中段又可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闰状腺细胞,微绒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纤毛柱状细胞参与运输食物和分泌物,并呈现吸收细胞的结构特征;粘液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粘多糖;颗粒状腺细胞内充盈分泌颗粒;微绒毛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特征;分泌细胞具有强的蛋白酶等酶活性,能以楔浆分泌形式分泌消化酶,该细胞还具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食道中段还呈现3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感染溶藻弧菌对日本蟳肝胰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探讨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采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健康日本蟳,分析了感染前后日本蟳肝胰腺 PO、SOD和LSZ活性变化及注射免疫多糖后的免疫保护率,并研究了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后,肝胰腺中PO、SOD和 LSZ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感染6~12 h,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免疫感染组因感染弧菌前注射了免疫多糖,日本蟳肝胰腺中PO、SOD和LSZ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的酶活性,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高达72.73%,表明免疫多糖可提高酶的活性,使机体的抗病菌能力增强。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日本蟳肝胰腺细胞结构形态正常,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免疫组内质网、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丰富,微绒毛排列致密;感染组肝胰腺组织受到明显的损伤,细胞和部分微绒毛脱落、受损;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形、水肿或仅剩一空泡;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核膜破裂。与感染组相比,免疫后感染组具有形态结构较正常的细胞核、整齐致密的微绒毛和丰富的溶酶体,但依然可见水肿的内质网和狭长畸变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素芬 《水产学报》2005,29(1):25-32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发育早期(Ⅰ~Ⅳ期)消化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结构随幼体发育逐渐复杂化。口部的口器发达。食道壁内褶形成四个食道嵴。贲门胃的结构简单,至Ⅳ期幼体只有胃磨齿的雏形;幽门胃内具有由栉状刚毛组成的腺滤器,其结构与过滤功能逐渐完善。中肠上皮细胞具微绒毛,胞质中富含胞器。后肠有六个纵嵴。各段管壁上皮细胞内的胞器以线粒体与内质网居多。在各期幼体消化道中,几丁质层具较多的多糖类物质,中肠上皮细胞含少量糖原;肌细胞内含丰富蛋白质,幽门胃与中肠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龙虾幼体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钙离子浓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感光细胞中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含量的影响。以暗适应状态日本沼虾的复眼视网膜为材料,分别用高钙溶液、生理溶液、低钙溶液进行孵育,应用SDS—PAGE及免疫印迹技术对其可溶性蛋白粗提取液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Tanon 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对蛋白条带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钙离子浓度中孵育的日本沼虾感光细胞蛋白的条带数量和分子量大小基本相同。兔抗Gqcx多克隆抗体在高钙溶液、生理溶液及低钙溶液处理的日本沼虾感光细胞中均识别了可溶性Gq蛋白仅亚基,分子量为42ku,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分别是8.6%、8.4%和7.2%。在暗适应条件下,细胞中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与钙离子浓度成正比,这表明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可俾刍牛膳结合的Go蛋白α某转化为可溶性的Ga蛋白α亚基。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沼虾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区不同水域的沼虾有8种以上,其中日本沼虾为优势种,可占65%-95%,九江沼虾占1%-10%,贪食沼虾5%-35%,韩氏沼虾为1%-5%,江西沼虾占2%-8%,春沼虾占0.5%-l.0%,粗糙沼虾占0.1%-0.8%,安徽沼虾占1%-2%。日本沼虾在各水体中出现频率为100%,贪食沼虾为8%-55%,九江沼虾则在南湖水域有较为集中分布,出现频率为17%-28%,其它种为0.5%-2%;比较了各采样时间内日本沼虾的平均体长分布和近年捕捞产量的变化,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促雄腺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镜观察及组织切片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促雄腺的位置、形态、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疣梭子蟹促雄腺1对,附着在左右射精管的表面,呈不规则索状。随着个体繁殖周期的变化,促雄腺结构各异,可划分为增殖期、合成期和分泌期3个发育时期。腺体进行全浆分泌,有A、B2种细胞类型,A型细胞具常染色质,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B型细胞具异染色质,细胞核固缩。处于增殖期的促雄腺量少,体积小,细胞界限清晰;合成期促雄腺体积大,呈索状,内质网和线粒体发达,A型细胞居多;分泌期分为分泌前期和分泌后期,分泌前期促雄腺体积较大,以B型细胞居多,分泌后期促雄腺体积小,部分有脱落现象,细胞器解体,细胞内存在大量空泡,有的细胞已经解体。  相似文献   

12.
虾蛄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虾蛄( Squilla oratoria) 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中肠腺组成,前者包括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和中肠盲囊、后肠以及肛门。中肠腺甚为发达,为复管状腺,腺管上皮由分泌细胞、储存细胞、吸收细胞和胚细胞4 种类型细胞组成。分泌细胞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分泌囊泡,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可通过分泌囊泡外排或顶端细胞质崩解而向腺腔分泌水解酶类,后者进入消化道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吸收细胞细胞质内含丰富的RNA 和蛋白质,表明该细胞具有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储存细胞含有糖原和脂类,其基部质膜显示碱性磷酶酶活性,表明储存细胞可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转运至腺管间的血窦。胚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嗜碱性,但细胞核大而圆。消化道粘膜上皮主要为柱状细胞,贲门胃和幽门胃上皮细胞表面有几丁质层覆盖。贲门胃肌层发达,主要起机械研磨食物的作用。幽门胃的几丁质层特化形成间壶腹脊和壶腹上脊,两者相互配合而起过滤作用。中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无几丁质层,上皮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表明中肠也能分泌消化水解酶。中肠上皮细胞具有微绒毛,亦表明中肠可能参与食物的吸收。后肠肠腔虽宽大,但其上皮细胞仅呈现较弱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故后  相似文献   

13.
以透射电镜观察 4月龄、体长 12~ 16cm、体重 16~ 2 5 g的苏氏鲶 (Pangasiussutchi)的肝脏组织。结果表明 ,苏氏鲶肝细胞存在双态现象。根据胞质内电子密度不同 ,鲶肝细胞可以区分“淡”细胞和“暗”细胞 2种类型 ,越冬前“淡”细胞占优势 ,越冬后“暗”细胞数量增加。鲶肝细胞与周边细胞之间存在有 3种不同的联系状态 :①相邻肝细胞间以桥粒结构连接 ;②与血窦的间接连接 ;③与胆小管邻接 ,显示了肝脏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功能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越冬前后肝细胞中细胞器和内含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认为鲶越冬前贮备足够的糖原对于顺利越冬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褶纹冠蚌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杜晓东  许国领 《水产学报》1990,14(3):212-218
本文报道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发育阶段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珍珠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的结果。观察表明,珍珠囊上皮细胞在发育的各阶段都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基底迷路结构和胞间空间;线粒体、核糖核蛋白体十分丰富,高尔基体非常活跃。在发育的早期,上皮细胞及核都呈柱状,常见细胞器的自溶现象以及板层小体的形成;核糖核蛋白体大多呈游离解聚状态。在发育的晚期,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状,核的形状不规则;大量的、梅花状的多聚核糖核蛋白体形成。珍珠囊附近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类结缔组织钙细胞、肌纤维、胞间微纤维、无核细胞样结构和细胞碎片组成。  相似文献   

15.
文蛤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 ,常规方法制成切片 ,以透射电镜(TEM )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质膜伸出大量的微绒毛 ,并出现卵黄膜 ,胞质中有大量膜性小泡 ,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在卵黄合成中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活动活跃 ,卵母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卵黄物质 ,细胞质膜外凸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卵黄合成后期 ,卵质内贮存了大量的卵黄粒 ,细胞器不发达。此外 ,还对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卵黄颗粒的细胞内、外原料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lymphoid organ spheroids (LO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in Penaeus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S only appeared in the individuals with relatively large lymphoid organ (long diameter>2 mm.). The LOS were mainly made up of two types of cells, one of which had a low cytoplasm to nuclear volumetric ratio, developed marginated chromatin and 1–2 nucleoli, while the other had large cytoplasm to nuclear volumetric ratio, homogeneous chromatin, and no or only one nucleolus. These two kinds of cells all contained mitochondria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The necrotic cells could usually be observed. The LOS showed negative PAS reaction, weak positive phenoloxidase, and negative -naphthyl-acetate esterase (-NAE).  相似文献   

17.
长吻鮠不同时期脑垂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性周期内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的雌性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吻鮠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腺垂体组织中有6种分泌细胞,即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生长激素(S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A型(A1、T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A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B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产卵前GTH细胞胞质中充满了电子密度较高的大、小两种分泌颗粒;TSH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排空,电子密度降低,出现大空泡;STH细胞处于活跃的合成和分泌状态;MSH细胞粗面内质网相当发达,成层围核分布,分泌颗粒极少;PRL细胞电子密度高,具圆球形被膜的分泌颗粒;ACTH细胞分泌物颗粒数量少。产卵后GTH细胞中的分泌颗粒排空;TSH细胞出现空泡;STH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围核环状排列;MSH细胞分泌颗粒多但比较小,粗面内质网呈扁状或网状;PRL细胞分泌颗粒极少,分布不均匀;ACTH细胞内质网近核分布。秋季GTH细胞中发现GTH1和GTH2两种细胞,GTH1细胞具有大量围核分布的分泌颗粒,GTH2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STH细胞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极发达,围核分布,线粒体数量增加;TSH细胞内质网膨大成泡状;MSH细胞有明显的双核结构,其中一核具核仁,胞质内分泌颗粒较产后增多;PRL细胞具有呈不均匀分布的圆球形分泌颗粒;ACTH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围核分布,分泌颗粒较少,不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冬季GTH细胞内有少量分泌颗粒散布在核周围;TSH细胞含有较多的小型分泌颗粒,胞核外周有大量长条形的粗面内质网;STH细胞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合成和分泌活动微弱;MSH细胞粗面内质网呈泡化状,绕核排列;PRL细胞、ACTH细胞和秋季时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神经垂体中的分泌纤维各阶段也有一定的变化,产前阶段具有较多球形的无被膜分泌颗粒,产后阶段分泌颗粒呈现排空,秋季部分可见到分泌颗粒,但数量相对较少,冬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