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角褐指藻固定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褐藻酸钙对三角褐指藻进行固定化培养实验,测定了不同胶粒大小,不同胶粒密度及不同接种量对该藻的影响,比较了自由生长和固定细胞的生长曲线,还进行了常温组和低温组固定化细胞的活化复苏实验,三角褐指藻在褐藻酸钙胶中仍具有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能力,球径为2.5mm时,细胞生长快,每50ml培养液中加入150个胶球时细胞生长量大,接种量不能低于10^5个细胞/ml,在冰箱(4℃)中可保存21个月,本藻适合用固定  相似文献   

2.
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学玺 《水产学报》1997,21(4):438-442
久效磷对饵料单胞藻-三角褐指藻有严重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其毒害下,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大,细胞内的电解质大量外漏,细胞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3.
三角褐指藻不同藻株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 ̄1998年对上海、浙江和厦门的三角褐指藻进行分离克隆,比较了其中5个藻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脂肪酸组成及培养液淡化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藻株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基本一致,均具有高比例的肉豆蔻酸(14:0)、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十六碳二烯酸(16:2)和EPA(20:5),只有低含量的DHA(22:6),花生烯酸(20:1)和18碳脂肪酸,但不同藻株的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4.
中肋骨条藻的浓缩与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中肋骨条藻在0~10℃的低温保存60d的存活率达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0~10℃是中肋骨条藻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UV-B辐射对三角褐指藻DNA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对三角褐指藻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的UV-B辐射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则有抑制作用。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三角褐指藻DNA损伤程度加剧。而UV-B辐射处理解除后,DNA的损伤可明显恢复。说明DNA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微藻受UV-B辐射伤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具有生长快、耐低温,容易培养的优点,是贝类和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在象山县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厂,笔者于1989、1990、1992年在培养这两种藻类用于中国对虾育苗的生产过程中,在藻类培养池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原池追肥和吸去沉淀物少量补充培养的方法,有效地延长了藻类的生长期和提高了培养浓度,从而保证了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随时都有较高浓度的优质藻液供应,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磷硅含量和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P和Si质量浓度对藻生长率无影响。当N质量浓度 89.4mg/L ,接种密度 8.4×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可达 0 .4 92d- 1。  相似文献   

8.
温度影响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脂肪酸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时EP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达到最高值25.71%。  相似文献   

9.
设置氮质量浓度和硅质量浓度双因子试验,探讨其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及对藻细胞增殖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氮质量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不论是在低硅质量浓度,还是高硅质量浓度下,与高氮处理相比较,缺氰处理下藻细胞不能存活,低氮处理下藻细胞生长受严重抑制.试验结束时,低硅质量浓度下缺氮、低氮和高氮处理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0、5.0×105个/mL和7.37×106个/mL.硅质量浓度同样对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产生显著性影响,高硅质量浓度下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低硅质量浓度下的藻细胞密度.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氮和硅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但试验后期,氮和硅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角褐指藻是一种单细胞蛋白,通过测定三角褐指藻藻液中的主要营养指标蛋白质的变化,旨存探讨三角褐指藻藻液的采收,研究三角褐指藻作为蛋白质饲料添加到饲料中的可能性,为饲料蛋门质提供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液态浓缩制剂的保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选育保藏的具有高效降解养殖水体氨氮,亚硝基氮的耐盐红螺菌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和研制成10倍浓缩制剂。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菌剂保藏的光线、温度及pH对液态浓缩制剂保藏期的影响,以及在菌剂中添加化学物质后的保藏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浓缩菌剂在pH值5.5、室温及避光条件下保藏效果最好。而在菌剂中添加1%甘油、7%二甲亚砜和0.5-1.1ug/ml红霉素对延长菌剂的保藏均较为有效,其中以添加1%甘油的保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变温和水浴恒温的条件下。用3种接种密度培养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formis,以研究其增殖形式。结果表明,较高接种密度时,扁藻密度始终较高且较早进入平稳期;接种密度相同,恒温下较早进入平稳期。但就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而言,变温培养时更高;低密度接种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而中等接种密度下的比生长速率最稳定;培养时的比生长速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增殖模型所反映的和观测结果一致。随着接种密度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增加而瞬时增殖速度下降。模型也反映出在相同接种密度条件下,变温培养的环境容量大于恒温培养;恒温时的微藻瞬时增长速度要大于变温时。就(N_t)/(N_0)而言,在变温下培养扁藻,各处理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恒温培养时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低密度接种时,变温和恒温条件下的(N_t)/(N_0)具有显著差异,而在中密度接种和高密度接种时,两种温度条件下的(N_t)/(N_0)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应用于三种海洋微藻保存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青霉素处理三种常用海洋微藻,研究不同青霉素浓度对处理藻类的培养与保存的影响。结果得出:在第5d内2000IU/L以上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明显抑制,第10d以后各组生长率趋于一致;在100~1000IU/L范围内,添加青霉素有利于异胶藻的培养和保存,在青霉素浓度为500~1000IU/L时效果较好,培养至第4d的方差分析表明其对异胶藻培养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浓度在250~1500IU/L范围内,青霉素对巴夫藻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其第4d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exogenous (water temperature) and endogenous (lipid droplet adherence) factors were experimentally tested on early survival of southern hake Merluccius australis rear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10, 12 and 14 °C) on larval growth rates and yolk-sac absorption rates of unfed southern hake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tested (ANCOVA, F = 0.164, p > 0.25), but yolk-sac absorption rates and mortality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ANCOVA, F = 53.84, p < 0.001). A high percentage (between 31 and 81%) of hake eggs showed a lipid droplet not adhered (i.e., freely moving in the yolk, and not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most portion of the yolk-sac). In a second experiment, fed southern hake larvae with the lipid droplet not adhered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did not survive after yolk-sac absorp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data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ipid droplet absorption on larval survival of cultured hake, and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indi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batch.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 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1.35 U/ml,其后显著下降,第60天时显著低于初始值,分别下降27.87%、38.08%、53.43%;其体质量在第60天时为初始体质量的68.08%,呈现负生长;脏壁比逐渐增大,第60天时为0.56,显著高于初始值0.44 (P<0.05)。随着存储营养物质的消耗,刺参体质量损失率增加,存活率下降,存活率与体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着y = ?0.0354x2+0.4354x 99.117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曲线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饥饿时刺参通过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刺参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刺参的健康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实验通过分别设置4个栽培密度(1,2,3和4 g/L),3个营养盐梯度(中营养,富营养和极富营养),跟踪检测了培养液中硝氮(NO3-N)、亚硝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变化;并对印度小竹节草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盐的衰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具有很强的营养盐去除能力,栽培密度为4 g/L时,T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50%和93.45%,各处理组间的TN和TP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营养程度对印度小竹节草N、P吸收速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N、P吸收速率随着各组 N、P 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极富营养处理组TN、TP吸收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11和0.15 μmol/(g ? h)。同时,极富营养处理组TN、TP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高达99.46%和90.75%。共培养实验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藻率高达99.89%。实验组TP浓度后期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性,且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印度小竹节草可考虑作为生物修复物种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种植,同时在铜绿微囊藻水华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理生态学和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温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甲壳动物食性指标的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在1.2?1.5之间,说明此阶段中华原钩虾幼体偏植物食性。中华原钩虾日摄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水温20?25℃之间,中华原钩虾幼体具有最大摄食率,其回归方程为:y = ?0.754 x2+33.297 x?277.57 (R2=0.958),最大日摄食率为89.84%。成体在20℃左右达到日摄食率的最大值,其回归方程为:y = ?0.247 x2+10.463 x– 78.287 (R2=0.998),最大日摄食率为32.47%;中华原钩虾幼体和成体饵料吸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处理组幼体的饵料吸收率均高于成体。根据饵料吸收率回归方程,可得到最大饵料吸收率,幼体为59.86%,成体为56.86%,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幼体21.30℃、成体21.24℃。因此,20?25℃是培育中华原钩虾的适宜水温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钝缀锦蛤 (Tapes dorsatus) 在广西北部湾海域的适宜养殖密度和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区滩涂进行筐式中培、筐式养成和网笼吊养实验。结果显示:1) 钝缀锦蛤在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区的适宜中培密度分别为2 000、1 500、1 500 粒·筐−1,随着中培密度的增加,其生长指标和成活率均呈下降趋势;北海海区各密度组的成活率均优于防城港和钦州海区且差异显著 (P<0.05),除d5组 (3 000 粒·筐−1) 的生长指标 (壳长、壳宽及体质量) 小于防城港和钦州海区外,其他组生长指标均大于防城港和钦州海区。2) 养成期钝缀锦蛤在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区适宜养殖密度分别为40、40、20 粒·筐−1,各生长指标与成活率均为北海>防城港>钦州,且成活率随养成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防城港海区的网笼吊养密度为30 粒·笼−1时的各生长指标均为最大,50 粒·笼−1时的成活率最高;网笼吊养模式下,各个密度组的生长指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海区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北海海区的年平均水温、滩温、盐度、透明度、pH、溶解氧 (DO) 略高于防城港和钦州海区,水质较为稳定,钦州、防城港海区的水质环境变化较大且较不稳定;北海滩涂底质粒径以粗砂为主 (49.00%),防城港以中砂为主 (59.28%),钦州以细砂为主 (77.33%)。海区浮游植物调查显示,浮游植物藻属种类和数量以北海最多,防城港次之,钦州最少。研究表明,钝缀锦蛤适宜在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海区进行筐式中培和养成,北海的养殖效果优于防城港和钦州,且1.5 龄贝适宜在防城港海区进行网笼吊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鼠尾藻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将不同密度的平均体重为(16.7±0.95)g的刺参和鼠尾藻混养在1 m3水体的塑料桶内,实验分为12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刺参、鼠尾藻的生长及养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1)刺参、鼠尾藻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和鼠尾藻密度影响显著(P<0.05)。作为对照,无鼠尾藻、刺参密度为750、500、250 g/m3时,其生长均相对较差;刺参密度为250 g/m3、鼠尾藻密度为1000、1500 g/m3时,刺参生长相对最好。刺参密度为750 g/m3、鼠尾藻密度为500 g/m3时,鼠尾藻特定生长率(SGR)最大;刺参密度为250 g/m3、鼠尾藻密度为1500 g/m3时,鼠尾藻特定生长率(SGR)最小;2)NH4+-N、NO2–-N、NO3–-N和PO4–-P含量变化受刺参和鼠尾藻养殖量的影响显著(P<0.05)。无鼠尾藻,刺参密度为750、500、250 g/m3时,实验组NH4+-N、NO2–-N、NO3–-N和PO4–-P含量相对较高,其中,刺参为750 g/m3实验组含量最高;刺参密度为250 g/m3、鼠尾藻密度为1000、1500 g/m3时,实验组NH4+-N、NO2–-N、NO3–-N和PO4–-P含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显示,鼠尾藻密度的大小对促进刺参的生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对养殖水体中的营养因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本研究条件下,刺参密度为250 g/m3、鼠尾藻密度为1000、1500 g/m3模式参藻搭配比例较合适,其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