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定量测定了长吻(鱼危)、大鳍鳠的含肉率及鱼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了肌肉水解液中氨基酸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评价了两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长吻(鱼危)优于大鳍鳠。  相似文献   

2.
长吻鮠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本实验通过水溶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长吻鮠肌肉含氮物质的比例及各种水溶性(风味)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青鱼、草鱼、鲢、鳙、鳊、鲫和长吻鮠等6种水产动物肌肉样品中,总氮含量较接近。长吻鮠肌肉中的非蛋白氮和氨基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5种鱼肌肉;水溶性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His、Tau、Lys、Ser、Val、Met、Phe和Glu等氨基酸是长吻鮠的主要风味氨基酸,其中His、Tau、Met、Phe和Glu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5种鱼肌肉。  相似文献   

3.
粗唇鮠和大鳍鳠为长江野生鱼类,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染,给鱼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野生资源量大幅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保护长江鱼类多样性,在合理开发长江渔业资源的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7年7月-2008年12月,陆续从长江南京江段收集粗唇鮠、大鳍鳠两种野生鱼类,开展了长江野生鱼类的移植驯化试验工作,其中粗唇鮠507尾,大鳍鳠261尾,运输成活率达95%,采用土池驯养,成活率分别为71.3%和78.72%,有望成为新的池塘套养或主养的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4.
正长吻鮠(Leriocassis Longirostris),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鮠属,又名鮰鱼、江团、肥沱、肥王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长吻鮠外形与珠江流域的名贵品种斑鳠(俗称魽鱼)颇为相似。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6月产卵。对溶氧的要求较高,一旦缺氧浮头,容易造成死亡。对硫  相似文献   

5.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又称江团。体粉红色,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灰色。分布于长江及辽河等水域,为生活于江河的肉食性底层鱼类。陈吻鮠孵化出膜后。由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的阶段,适口饵料成为其生长、成活的重要条件。目前,有关不同通口饵料试喂长吻鮠仔鱼效果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我们选用天然饵料轮虫、丰年虫和豆浆三种饵料进行了试验,以期为选择合适的长吻鮠仔鱼适口饵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免疫球蛋白M 重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涛  张其中  杨莹莹  朱成科  李超  陈霞 《水产学报》2011,35(11):1684-1693
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M(sIgM)重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大鳍鳠sIgM的cDNA全长为1 992 bp,包含5 '非编码区53 bp,3’非编码区226 bp,开放阅读框1 713,编码570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鳍鳠sIgM蛋白质序列可变区含有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恒定区(CH)含有CH1、CH2、CH3和CH4 4个部分.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IgM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保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鲴IgM的相似性最高,为54.3%;与石斑鱼的相似性最低,为24.6%.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与斑点叉尾鲴聚为一支.RT-PCR显示,大鳍鳠IgM基因主要在血细胞、脾脏、头肾和中肾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血细胞、脾脏和头肾IgM重链基因转录表达量在1~10 d内有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大鳍鳠产卵前后肌肉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产卵前后大鳍鳠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22种脂肪酸,油酸(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软脂酸(C16:0)、棕榈酸(C16:1n-7)、亚油酸(C18:2n-6),所占比例分别为22.38%~37.57%、18.86%~23.95%、7.00%~11.52%、7.46%~9.97%。EPA和DHA在大鳍鳠肌肉中占有较高的比例,EPA占总脂肪酸的5.39%,DHA占5.44%。在野生大鳍鳠产卵前后的22种脂肪酸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饱和脂肪酸(PUFA),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在产卵前后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俗称鮰鱼、鮠鱼、江团、肥坨,属辐鳍鱼纲鲶形目鲿科鮠属,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长吻鮠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制成的“鱼肚”,更是享誉海内外。但目前野生资源缺乏,市场供不应求。长吻鮠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经过人工驯化的种类可在湖泊、池塘中饲养。近年来,长吻鮠的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和安徽等省市迅速兴起,对人工配合饲料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为了制定出合理的人工饲料配方,从而生产出质高价廉的配合饲料以满足养殖之需,因此开展长吻觥的营养需要求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全长1 194 bp,包括3’非编码区域(UTR)为224 bp,5’UTR为8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8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3.843 43 ku,等电点为5.00。与斑点叉尾等其他8种脊椎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鳍鳠IL-1β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相似性最高,为79.0%,与原鸡的相似性最低,为22.0%。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L-1β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半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L-1β基因在肌肉、脑、脾脏、头肾、体肾、胃、皮肤、肝脏及肠等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大鳍鳠IL-1β基因在头肾和脾脏的转录表达显示,1 d后该基因在头肾与脾脏中的表达量都达到最大,15 d后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研究显示,大鳍鳠IL-1β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全长1 194 bp,包括3'非编码区域(UTR)为224 bp,5'UTR为8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8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3.843 43 ku,等电点为5.00。与斑点叉尾等其他8种脊椎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鳍鳠IL-1β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相似性最高,为79.0%,与原鸡的相似性最低,为22.0%。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L-1β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半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L-1β基因在肌肉、脑、脾脏、头肾、体肾、胃、皮肤、肝脏及肠等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大鳍鳠IL-1β基因在头肾和脾脏的转录表达显示,1 d后该基因在头肾与脾脏中的表达量都达到最大,15 d后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研究显示,大鳍鳠IL-1β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