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工程作为长江上最大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其建成运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产生广泛且明显的生态环境影响。径流是河流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三峡工程运行对水文情势的调节是产生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驱动力。从工程规模、设计运行方式和实时调度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工程对下游径流的调节作用。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对坝下流量调节有限,除蓄水期和供水期外,基本维持天然流量过程,年下泄总量不变;三峡工程对下游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蓄水期和供水期。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开县库区渔业现状问题及生态渔业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型水利工程,它的兴建必将对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其它任何工程所无法比拟的。今年六月三峡工程已开始蓄水发电,即将竣工建成,然而,因其实行冬蓄夏放的特定运行方式,将使重庆开县形成广阔的消落区污染带,冬淹夏露,烈日曝晒,不加开发治理将会导致流行病和疫病的发生。因此,进行库区及消落区污染带的治理开发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现就三峡水库开县库区渔业现状、问题及其生态渔业开发作一探讨,供同行讨论。自然地理条件及其渔业生产现…  相似文献   

3.
葫芦口水库位于威远河上,1975年动工、1979年建成,系供水溢流式水利设施。拦河坝长206米,坝高71米,控制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面积4500亩.工程运转后,调节了河流径流,使原有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为了解工程引起的生态学效应,1983年9月28日至10月9日,作者受四川省水利学会的委托,对水库的鱼类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巫山境内已知的鱼类有9目、22科、174种,大宁河鱼类资源尤为丰富。葛州坝工程截流蓄水后,水域生态环境渐渐变化,一些鱼类产卵场逐渐减少或消失。至三峡工程蓄水前,鱼类种群资源进一步减退,唯有圆口铜鱼,长须铜鱼,长鳍吻等鱼类种群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蓄水后,多数鱼类一时难以适应,飘游水体上层中。到8至9月,部分鱼类,特别是鲶鱼,暗鳜、鲢鱼等种群恢复增殖迅速。青鱼,草鱼、三角鲂、长春鳊、红鮊等苗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 2 0 0 2年 9月中旬制订了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和长江河口地区三个特定区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三峡工程蓄水日期日益临近 ,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为 :到 2 0 10年完成库区主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库湾水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水库不同蓄水运行时期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快库底清理工作 ,防止水源污染 ;适度控制库区城镇发展规模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到 2 0 10年 ,三峡库区以及金沙江下游、毕节地区、陇南等地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 9万km2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保持和维护丹江…  相似文献   

6.
选取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水文站1950-2016年近70年的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宜昌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基于水文改变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评价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昌水文站32个IHA指标的水文改变程度,分析高度改变的水文指标,并基于32个IHA指标计算的水文改变度(D0)和DHRAM,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水文站整体水文情势变化,对宜昌站的水文改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宜昌站年均流量呈减少趋势,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中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年均流量减少趋势显著;非汛期流量增加,汛期流量减少;年均最小流量和年均最大流量分别表现为增大和减少的趋势,年最小流量出现时间提前;低脉冲发生频率消失,高脉冲发生次数和历时略有下降;上升率和下降率均有减少趋势,逆转次数的水文改变度达到100%。通过DHRAM和D0计算后,水文情势整体为中度改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水库生态调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生物资源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连续性、河道洪枯过程、库区生境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针对宜昌断面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流量要求,建立了以水电站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相应的水电站水库调度出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人造洪峰、提高下泄水温等生态修复方式保护流域生物资源.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下游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日调峰是乌东德水电站日常运行的主要出力约束和调度目标,但调度引起的水库出库流量大幅涨落也可能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日调峰引起的下游河段水文水动力条件波动对裂腹鱼类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并分析了2023年电站基荷发电生态调度试验效果。结果表明:当乌东德电站下泄流量低于1160 m3/s时,坝下江段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面积相对较大;当流量高于2000 m3/s时,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面积显著减少。电站日调峰结束时,出库流量降幅越大,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脱水面积及鱼卵脱水风险越大。2023年乌东德电站基荷发电生态调度期间,坝下江段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的加权面积有所减少,但潜在产卵场和鱼卵早期的脱水风险有显著降低。为提高繁殖期裂腹鱼类生境适宜性和持续性,电站有必要进一步减少调峰频次、降低出库流量至适宜区间。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向家坝水库建成开始蓄水后,其下游江段的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间向家坝下游江段的溶解氧浓度与饱和度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其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下断面在监测期间出现了3次溶解氧过饱和现象,但位于岷江入汇口以下的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干流基本未出现溶解氧过饱和现象;水库蓄水导致的流量变化以及随季节的水温变化均对坝下河道的溶解氧饱和度有影响;溶解氧浓度与河道水温及向家坝电站的发电流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溶解氧饱和度与大坝中孔泄流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发电流量占总流量的百分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为了减少发生溶解氧过饱和的可能性,应通过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尽量提高发电流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溶解气体过饱和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泄洪对长江中游溶解气体过饱和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长江中游溶解氧数学模型,对不同流量下长江中游的溶解氧过饱和演变进行了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三峡和葛洲坝过坝水流的溶解氧饱和度在40000m3/s~50000m3/s和100000m3/s附近存在两个峰值,长江中游河道天然情况下溶解氧过饱和恢复速度较为缓慢,平均每100km降低5%,洞庭湖水的汇入能显著降低长江干流的溶解氧过饱和度。当三峡出库流量超过40000 m3/s时,其影响范围可达400km以上。本文讨论了溶解气体过饱和的不同指标间的关系,对气体过饱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对长江中游鱼类目前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认为通过三峡水库的调度减小出库高流量次数和历时是减缓下游溶解气体过饱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者渔具年投入50%以上样本在500元以下;在长江中下游50%以上样本在1 000元以上。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的垂钓者人数分别估算为2 344、4 764、4 600和6 649位,对应江段年垂钓量分别估算为45.0、294.7、171.1和478.7 t,年垂钓量占对应江段鱼类资源现存量比例分别为8.6%、2.0%、1.8%和3.6%;垂钓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为引导垂钓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划定禁钓区、禁钓期,建立天然水域钓具、钓法的白名单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传统渔业文化资源、树立垂钓渔业品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生态调度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繁殖的影响,并了解影响家鱼产卵的关键生态水文指标的量化范围,于2013—2017年5—7月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监利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同时对采集到的四大家鱼卵苗与生态水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家鱼卵苗量与流量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每年6月下旬的生态调度,监利江段涨水持续时间为4 d及以上,流量增长率为1 600~2 833 m~3/(s·d)时,家鱼卵苗发生量较大,可占年总规模的45%以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监利江段四大家鱼繁殖的水文需求,对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引起的长江中游鱼类繁殖的不利影响和维持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峡消落区鱼卵、仔稚鱼种类的鉴定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仔稚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种类,初步分析其鱼类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mt CO I序列比对分析,可将其分为14种序列类型,其中10种类型鉴定到种的水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占测序样本比例最大,分别为50.0%、24.6%,且分布范围最广。在研究区域内,干流上游样品数量和种类均比下游多,另外,在支流磨刀溪采集了733粒鱼卵和108尾仔稚鱼、鉴定到9种鱼类,是本次研究中样品和种类最多的区域,表明磨刀溪受三峡库区消落影响最严重,间接暗示了该支流鱼类资源丰富,应给予重点保护。本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小型鱼类优势物种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三峡库首的太平溪(干流)、青干河(支流)和袁水河(支流),库中的万州(干流)和甘井河(支流)以及库尾的木洞河(支流)和嘉陵江(支流)共7个似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和种群的历史动态。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似鳊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性为0.061~0.32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0.036%;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表明,似鳊群体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源自于群体内部(99.82%),只有0.18%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所有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三峡库区似鳊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Mantel 检验显示,三峡库区各似鳊群体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的远近无相关性;中性检验Tajima''s D值和Fu''s Fs值表明,三峡库区似鳊群体在6.58万年前可能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15.
董芳  方冬冬  张辉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8-029318
长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高的河流,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产区。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水域污染、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航运发展、过度捕捞和外来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逐渐衰退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鱼类种类数减少、鱼类濒危物种程度加剧、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和外来物种种类增多等。长江十年禁渔,对恢复长江水生态环境和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者建议统筹协调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关系,创新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根据长江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适时调整服务目标,其目的旨在实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三峡大坝修建后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大坝修建对库区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3年夏季在香溪河回水区(河口、中游)与河流区(上游)依次选取6个采样点,通过构建16S r D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底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溪河调查水域共检出细菌类群15门、87属。在门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很可能是由于受长江回水和支流高岚河影响所致。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例,从回水区的河口处至中游处逐渐减少至河流区消失,结合芽孢杆菌属易生活在底泥深处的特性,很可能由于大坝的修建,香溪河的上游(即河流区)底泥冲刷至下游(即回水区)河段,被三峡大坝拦截而沉积下来,导致越靠近大坝处,芽孢杆菌属的含量越高。在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中,Simpson、Shannon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规律;3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采样点均出现在回水区,且回水区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河流区,很可能是因其还与旧州河、卜庄河以及周溪河这些支流的交汇,导致河流区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不稳定。三峡大坝对香溪河底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大坝修建导致库区回水区水深增加、流速降低、底层水温变化、泥沙沉积增加等因素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澎溪河枝角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三峡水库蓄水对库湾回水末端区域枝角类的影响,为防治三峡水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提供基础资料,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澎溪河库湾6个断面(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和渠口)的枝角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次采样共采集到枝角类7属、7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为全年优势种,优势度值分别为0.330、0.128、0.034;受上游2个断面(养鹿和渠口)3月份枝角类的影响,澎溪河库湾春、夏、秋、冬枝角类密度(65.9、17.4、4.0、0.6个/L)呈递减趋势,生物量(20.6436、0.6772、0.1072、0.1469 mg/L)基本呈递减趋势;从下游至上游,澎溪河库湾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渠口采样断面枝角类密度(0.5、1.4、11.4、18.8、50.3、49.6个/L)和生物量(0.0348、0.0528、0.6230、1.1538、15.1529、15.3450 mg/L)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洞庭湖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泥沙的冲於演变规律,为正确评价洞庭湖的淤积特性和江湖淤积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湘潭站等9座重要水文站2002-2016年间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系统梳理洞庭湖水系的水沙特性及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松滋西河、澧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径流量相比2002年增大0.3%~16.2%,其他河道降低2.9%~34.2%;资水的泥沙中值粒径2002-2016年降低57.1%,其他河道增大26.7%~300%;资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相比2002年分别增大21.5%~22.2%、5.7%~40.6%,其他河道分别降低13.6%~82.9%、6.7%~88.8%;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均含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径流量-中值粒径;东、南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和淤积量在时序上分别下降29.9%、144.73%,出湖泥沙量、排沙比分别增大55.72%、113.7%;西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出湖泥沙量、淤积量、排沙比在时序上降低24.06%~88.24%。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作用降低了洞庭湖的入湖沙量、淤积量,增大了排沙量和排沙比,有利于洞庭湖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