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半滑舌鳎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至10月进行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 semilaevis Guanther)生产性养殖试验,期间对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效果及半滑舌鳎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养殖水体经系统处理后,养殖池内水温18~21℃,pH 7.0~8.0,DO≥6.6 mg/L,养殖池进水氨氮0.017~0.178 mg/L,亚硝酸氮0.012~0.064mg/L。文中详细阐述了放苗前养殖车间消毒、苗种选择与运输、生物滤池的培养、苗种投放、养殖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饵料投喂、光照控制、水质因子控制等内容,并对养殖半滑舌鳎8个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的系统工艺和运行参数,通过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试验手段,将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中的臭氧投加位置进行前置与后置的比较分析,探讨臭氧工艺变化对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养鱼池进水口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都随着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增加而降低,臭氧后置比前置COD浓度下降更快,在ORP达到356 mV时,COD浓度降低29.38%;养鱼池进水口的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后置低于前置;随着臭氧添加浓度的增加,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都显著增加(P<0.05),且当达到356 mV时,后置时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89%、50.63%、20.64%.结果表明臭氧最佳的投加位置在循环水处理工艺的后端,臭氧投加量控制在ORP指标350 mV时,对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效果更具优势,并可清新水质,节省纯氧用量.  相似文献   

3.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进行6×2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6个体重阶段(45~550 g)和2个密度水平(高密度比正常密度提高20%~30%),共形成1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44 d.探寻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摄食和水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日增重、日均摄食量、饲料系数等绝对指标与体重阶段呈正相关;氨氮、COD等水质指标相对浓度与体重阶段呈负相关;(2)常规水质条件下,高密度养殖不利于生长、摄食和降低水体有害物,其副作用起初并不明显,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3)新发现半滑舌鳎的日摄食率为0.43%~0.92%,对常规鱼类投饲率推荐范围(2%~5%)提出了质疑,为现代海水养殖精准饲喂和清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试验条件下,体重45~550 g阶段半滑舌鳎的特定生长率为(1.42%~0.50%)/d,饲料系数为0.68~0.86,水中氨氮为8.45~1.51 mg/(kg.h).  相似文献   

4.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温度:4~32℃,盐度:14‰~33‰),生长快(5cm苗种,养殖一周年雌性可达0.5kg),特别适宜工厂化及池塘养殖。但目前还未进入生产阶段,研究、开发潜力较大。为此2004年,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申请立项半滑舌鳎的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开展相关的试验与研究。1材料与方法为加快试验进度,尽快提供生产性理论依据,2005年3月30日我们从黄海所海阳基地引进了11 800尾半滑舌鳎苗种(5.5cm),并对苗种运输、工厂化养殖水质、饵料、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1运输方法装运前24h不投饵,苗池水温降至15℃,装苗水温12℃,塑料袋充氧装苗,每袋装40尾,保温车运输,运输时间13h,入池温差1℃。1.2养殖水质水温18~25℃,24h温差不应超过2℃,夏季加井水调温。盐度20‰~32‰,每天换水2次,其余时间打循环,24h 5个循环。1.3饵料人工养殖半滑舌鳎成功的关键在于饵料的投喂,由于半滑舌鳎摄食行动慢、摄食时间长,养成过程中以投喂颗粒饵料为主,鲜活饵料为辅。在鱼体长15cm以下投喂冷冻卤虫 配饵,以...  相似文献   

5.
半滑舌鳎摄食机理及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半滑舌鳎苗种培育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半滑舌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困难,产业化养殖规模仍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投喂摄食难题,本文对其捕食特征、摄食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半滑舌鳎摄食机制具有两种模式:(1)对运动状态饵料,利用机械感觉定位(侧线),利用化学感觉识别(口咽腔味蕾);(2)对静止状态饵料,利用化学感觉定位(嗅觉),利用机械感觉识别(无眼侧乳头状突)。基于半滑舌鳎的摄食机理,作者认为,对半滑舌鳎营养策略问题,应从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增强嗅觉刺激和强化侧线刺激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同投喂量下,不同投喂频率(3,6,8次/d)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水平及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水体氨氮变异系数由14.9%逐渐减弱到0,但总体平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投喂后,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由67.02%升高到85.71%(P<0.05).研究发现,采用8次/d投喂频率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更稳定,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半滑舌鳎养殖水质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对水质因子及半滑舌鳎仔稚鱼生长指标的影响.设置添加益生菌的试验组和未添加益生菌的空白对照组进行饲喂试验,定期测定水质因子并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研究发现,采用相同饵料喂食半滑舌鳎仔稚鱼,投喂益生菌对试验组pH、DO、温度、氨氮、亚硝氮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添加益生菌对水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组半滑舌鳎仔稚鱼的体长增长率较对照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增重率、肥满度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益生菌的使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养殖池塘中,水质管理是健康、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而在养殖中,水质好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项水质指标:溶氧、水色和透明度、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溶氧是水中的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溶氧:5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正常,2毫克/升时鱼停食、暗浮头,1毫克/升时鱼开始泛池。溶氧  相似文献   

9.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进行6×2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6个体重阶段(45-550g)和2个密度水平(高密度比正常密度提高20-30%),共形成12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试验期44天。探寻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摄食和水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日增重、日均摄食量、饲料系数等绝对指标与体重阶段呈正相关,对应的相对指标与其呈负相关;氨氮、COD等水生态指标相对浓度与体重阶段呈负相关。(2)常规水质条件下,高密度养殖不利于生长、摄食和降低水体有害物,其副作用起初并不明显,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3)新发现半滑舌鳎的日摄食率为0.43-0.92%,对常规鱼类投饲率推荐范围(2-5%)提出了质疑,为现代海水养殖精准饲喂和清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试验条件下,体重45-550g阶段半滑舌鳎的特定生长率为1.42-0.50%•d-1,饲料系数为0.68-0.86,水氨氮为8.45~1.51 mg•kg-1•h-1。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测定了池塘水质(溶氧、NH 4-N、NO-2-N、COD)、透明度、pH及异养细菌总数,研究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投放光合细菌后,对降低水中COD、氨氮、透明度,提高亚硝酸态氮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水中溶氧、pH值、硝酸态氮等的变化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依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原则,计算并分析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澧县王家厂水库13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电导率、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南河关联序结果为:氮磷比〉总氮〉硝酸氮〉氨氮〉浮游植物〉浮游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细菌吸附性能的差异,以及3种填料挂膜启动和挂膜成熟后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净水效果,以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PP填料对养殖废水中细菌的吸附能力最好,另外两种填料对细菌的吸附能力次之并且差异不显著(P0.05);3种填料自然挂膜成熟的时间分别为21 d、26 d和30 d;各填料挂膜成熟后处理高浓度NH_4~+-N养殖废水时,NH_4~+-N浓度与NO_2~--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项式y=ax~2+bx+c进行拟合,NH_4~+-N浓度与NO_3~--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式y=aln(x)+b进行拟合。研究表明:EPP填料、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均可作为生物填料用于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水浮莲对水产养殖排放水体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在可控条件下对水产养殖排放污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浮莲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和COD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各水质指标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2.4%、47.5%、23.2%、5.80%、51.5%和25.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 研究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净化效能, 以及对DO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试验系统在温度为(19±1)℃, 系统循环次数为15, 养殖池DO保持在12 mg/L以上的运行条件下, 随着气水比由0.75 : 1~1.50 : 1的增加, 生物滤池氨氮的去除率由35.0%增加至52.0%, NO2-N的去除率由8.2%增加至44.6%, 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 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影响并不显著, 其平均去除率为10.14%; pH值有增加的趋势, 生物滤池进水口到出水口的pH值由7.97增加至 8.08; 气水比最佳运行参数为1.25:1。同时还发现1级生物滤池进水口DO接近饱和, 1级到末级滤池间DO仅降低了10%, 系统pH7.9~8.1。本研究所获参数, 可供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循环水的条件优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半滑舌鳎溃疡病原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是广受我国消费者认可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疾病成为制约半滑舌鳎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体表溃疡病为其常见病症。从严重溃疡病半滑舌鳎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HX0416,该菌可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并可在绵羊血平板上形成清晰的β-溶血环;经过16S rRNA和rpo D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化特性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健康半滑舌鳎幼鱼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半滑舌鳎具有较强致病性,感染72 h(1.04×106cfu·m L-1)对攻毒鱼的致死率达91.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和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而对硫酸新霉素、土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多重耐药,尤其是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等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16.
王孟华 《福建水产》2011,33(2):53-57
通过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对比喂养试验,初步了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对饲料中脂肪含量的需求,使用脂肪含量分别为10.9%、14.2%和16.6%的配合饲料对半滑舌鳎进行了60d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用脂肪含量为10.9%的配合饲料喂养的半滑舌鳎生长情况优于其他两种更高脂肪含量的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底层增氧与不增氧池塘中水温、溶解氧、pH、NH3-N和NO2--N的变化规律,以及幼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蜕壳频次、个体体质量频数分布等,并讨论与评估了底层增氧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增氧池塘水体在夏季易形成"温跃层"及溶解氧的"日较差"和"水层差",而底层增氧可有效打破池塘水体的"温跃层"和溶解氧的"水层差",减小温度变化及底层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胁迫,而且使溶解氧、NH3-N和NO2--N浓度以及pH保持在河蟹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范围,促进幼蟹的蜕壳,提高个体的体质量和肥满度。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