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文围绕农业给排水设计及施工领域,结合农业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农业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农业基础建设用水的总体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农业基础建设施工给排水工程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至关重要.整合现有农业基础建设累积的经验和艺术设计要求分析可知,农业基础建设给排水工程要在统筹规划中明确供水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在减少不必要能源损耗的同时,设定更为优质的施工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对电力供应的要求日益提高。架空输电线路成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环节中的质量管控直接决定设备投产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和系统性问题,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必须做好对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强化对工程的质量过程管理,严抓标准工艺应用率、三级质检完成率,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在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必须严格履行各级交底制度以及施工工期的排定工作;在建设实施过程,必须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管控,严抓标准工艺卡的应用,克服建设实施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从而整体提高了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高层建筑遍布城郊,且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还将一直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普遍变得越来越高,不仅只是能够住得下,还需要住的舒适,且对住宅的设计、布局等,以及对水电厨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也对更好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给排水设计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给排水后期的工程建设,也会对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主要阐述给排水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孙芳 《南方农机》2019,(5):261-261
由于当代人们对水用量和质量要求较高,传统给排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要求。基于此,节能减排理念也应运而生,在满足人们水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要符合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建筑给排水设计现状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节能减排基础上给排水设计内容,通过变频调速供水的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和水的污染防治等方法,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希望对有关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给排水系统的支持。给排水技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核心因素,在整个工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或威胁到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面临诸多难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其中的给排水技术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索研究。基于此,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与其中的给排水施工技术展开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7.
聂新权 《湖南农机》2012,(5):239-240
文章阐述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防治问题的相关措施在此仅供同行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8.
在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要求采用网络图编制网络计划,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要求采用网络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网络计划进行工期索赔和相关窝工费索赔,在网络计划普及的今天,滴灌工程建设领域精准推进网络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介绍了网络计划的机理和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技术特点及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在滴灌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 施工项目管理概述施工项目管理是管理者依据工程承包合同的要求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以保证实现施工项目的预定目标。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 ,它要求施工项目管理要有程序性和全面性 ,也需要有科学性 ,主要是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按照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职能来进行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应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提高效率。现代管理技术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推广应用的有 :网络计划技术 ,价值工程 ,量化工程 ,信息管理方法 ,线性规划 ,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建红 《农电管理》2012,(11):17-18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在福州电业局全面实施,农网改造与主网系统建设相比而言,施工任务重、项目多、点多面广,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情况下,工程施工安全成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县供电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工安全隐患,农网施工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上级农网改造安全管理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现状调研,阐述了村镇供水工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落后、收费困难,不能良性运行等问题。借鉴国内外供水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当前的水业改革趋势,论述了村镇管理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模式。最后,从所有权分离、管理制度建设、服务宣传和加强农民参与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机制建设的重点,提出了管好村镇供水工程的对策措施和适宜于北京市郊区村镇供水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及其应用不仅对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排水再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常见的排水再利用工程运行模式和减轻排水灌溉利用负面效应的管理措施。指出我国灌区排水再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排水再利用的节水减污效果明显,目前关于排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研究成果较多,对盐分及其他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利用的工程运行模式与灌溉管理措施是影响排水再利用效应的关键因素,排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规律、最佳再利用模式和灌溉管理措施的选择、再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风险分析等是今后排水再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加强水质检测、供水制度管理、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和水费征收、工程运资质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推进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结构、人口结构、种植结构以及农村资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农村土地的大幅度流转,催生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南方地区受自然条件、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农户配合度与参与度不高,南方灌区用水组织的内生动力、凝聚力较弱,终端用水管理体制也比较薄弱。新型经营主体对用水组织的供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自流灌区的终端用水管理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总结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特点,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在在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管护与用水管理等方面对南方自流灌区终端用水管理的影响,从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基层水管队伍的建设、水费计收机制的完善等角度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的乡镇供水建设成就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即: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拓宽资金渠道,深化供水改革;抓供水企业资质管理,积极开展乡镇供水企业协会活动等。指出了目前福建乡镇供水存在的问题,如归口管理的问题,水价偏低问题,投入不足问题等。最后对福建省的乡镇供水事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公路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项目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其特点和现状,适应项目管理要求,探索新的载体和有效途径,将工程项目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对公路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的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更是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在管理方案上重视工程的进行,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水资源短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尤其是农业灌溉。对当前水资源现状和灌溉技术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e poor water quality of sub-surface drainage, hereafter drainage, water generated in the western San Joaquin Valley in California creates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farmers and water manager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salt and trace elements in agricultural drainage limit the disposal options. In this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determining the original source of drainage water is a crucial step in developing appropriate drainage management policies.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of near-surface water-table fluctu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ubstantial groundwater rise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egion's major water supply canal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solely to seepage from overlying irrigated fields. An inverse solution approach is used herein to test the theory that seepage from the canal itself and/or that from surface water retention pond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structure from flash floods) is responsible for an accentuated groundwater mou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anal seepage is the more likely source of non-agricultural aquifer recharge.  相似文献   

19.
农村供水单位岗位合理设置,是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分析了农村供水单位岗位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了岗位设置原则和方法,提出了适宜农村供水单位操作的岗位划分和相应职责,并给出了对应不同定员级别下的岗位人数控制范围,为农村供水单位的岗位设置和日常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以期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reports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designs of irrigation system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resulting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The engineering design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may or may not provide the social basis for local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is hypothesis is analyzed by using field data from an irrig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in the Himachal Pradesh State in India.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will construct about 150 small-scale, gravity flow and lift irrigation schemes in a seven year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engineering designs critically influence local people's cap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manage irrigation facilities. In gravity flow irrigation schemes, water capture by permanent flow diversion structuress is extremely expensive and yet unreliable because of large variation in stream flow and unstable mountain slopes. A more practical alternative is to utilize diversion structures of temporary nature which are made with local material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ch structures will encourage local participation because of high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In lift irrigation schemes a conventional design is to lift all water requirements to a single highest point in the command area. This practice results in unnecessarily high energy costs and in a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hich is complex to manage. A better alternative is to design the pumps so that water can be delivered at variable elevations in the scheme area. This will allow disaggregation of the total area into smaller rotational units and, therefore, management of water distribution can be potentially easier and equi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