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利业务分散、建设目标单一和基础设施冗余等问题,设计了水资源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的融合方案。水资源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融合设计主要基于"数据核心技术"思想,总体融合策略采用服务组件的剥离与融合技术。根据水利业务需求,系统平台共划分为数据融合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协同平台,综合业务平台4个子系统;通过集数据融合、数据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的协同。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省内水资源管理水平低,监控能力建设欠缺,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律不健全等情况,亟须水质监测、用水量监控、管理制度落实等项目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为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基础和现状以及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当今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地籍管理和土地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新形势下对城市土地市场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城市土地市场监控指标设计及与地籍管理之间的联系,研究如何较好地把地籍管理有关技术与土地市场监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籍管理对城市土地市场监控的作用.研究表明:地籍管理与城市土地市场监控结合起来能为城市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监控提供技术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辽宁省水资源管理系统,集成以环境流量计算与评估预警模型为核心,基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太子河流域环境流量管理系统,形成具有流域水环境系统仿真情景展示、模型驱动、信息查询、成果科学可视化与动态演示、流域环境流量保障决策支持等功能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业务化平台.该平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调控中心监控业务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点,通过采取监控信息"定值式"管理、屏蔽干扰信息、消除常亮光字牌、加强监控信息归口管理、采用远程工作站验收监控信息、强化监控缺陷的闭环管理、开发远方遥控防误功能等综合措施,有效提升了监控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了监控工作人员的压力,确保了监控业务安全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状年水资源(量和质)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供求动态进行研究,达到水资源系列存储数据与动态采集信息的有效结合,及时提供本地区来水、供水、用水、水质的动态信息,为水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实现节水灌溉自动化,利用网关将田间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土壤含水率信息通过Zig Bee无线网络传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处理信息并发送指令,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远程监控管理。整个体系采用TCC控制模式下的一体化测控闸门与自动化灌溉系统相耦合并结合监控系统,利用反馈和前馈控制循环技术,精确实现一体化闸门的联合调度,做到了给作物按时、按需、按量灌溉,实现了精准化,减少了深层渗漏损失,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和水质模型,在GIS平台提供的强大空间功能基础上集成开发了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针对长江镇江段采用河流数字网络模型、水质模型与GIS的耦合,对时空实时处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同时,利用该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对空间特性和属性信息进行查询、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可以分析水质变化和未来趋势,实时监控水质情况和污染源,防止污染,并进行辅助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水资源调度是保障北京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保障工作,自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在调度业务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调度信息,为使信息被更好地存储及发挥更大的价值,基于北京市五水(地表、地下、外调、再生、雨洪)调度业务流程,梳理北京市水资源调度工程对象、调度实施单位等实体数据,构建实体节点、关系,研究基于Neo4j图数据...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化供应以及更好的服务民生,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java技术,在MVC思想的指导下,结合Struts2与Spring两个开源框架,利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设计开发一个用于保障城市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供水计划、负荷管理、水质保障、水量保障、供水故障处理、污染控制保障、水价收费、系统安全等业务更科学有效的网上管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相关数据的动态管理,并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存储、预警及处理,从而提高和改善供水管理效率、可靠性,实现城市水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及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