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在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灌溉效益时,合理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是准确计算灌溉效益的关键,结合黔中地区典型水文年不同农作物生产试验,研究确定了主要农作物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农田灌溉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作了定量分析,为灌溉工程的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灌区大量实际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首先根据各种措施单独作用的增产量,确定各措施在各时期的增产比,根据综合增产量进一步分析计算各措施在综合措施条件下的增产量,其增产量按单独增产比进行分摊,其分摊量分别计入各措施增产量中。再根据各年实际灌溉面积确定灌区增产总量。该法计算结果为灌区实际增产总量的一部分,为灌区运用后的实数。该法计算结果与增产分摊系数法计算结果相近,但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横向多点取样法建立蔬菜喷灌增产效果的生产函数模型,估算1982年到1988年上海市郊蔬菜喷灌经济效益,并以纵向对比法结合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进行校核。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非常接近,可以认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外,本文对喷灌的省工经济效益也做了定量的计算,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确计算灌溉效益,是当前水利工程经济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个课题。计算灌溉效益,应以试验资料为依据,但在无试验资料情况下,怎样计算灌溉效益?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直接对比分摊法在工程灌区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单位(最好是工程全灌的社、队),求出它们受益前后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差值。由于这个差值含有其他农业措施的增产效果,故需进行合理分摊。其计算式可表示为: Q=ε(q_1—y_1) (1)式中Q——单位灌溉面积年平均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灌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估中 ,通常应用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 ,对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玉米、水稻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 ,但对果树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研究较少。山东省胶东地区是国内享有盛名的果树种植区 ,自然条件优越 ,果树种植面积大 ,效益高 ,产业化发展前景好 ,对果树生产效益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和很好的代表性。基于上述原因 ,龙口市北邢家水库所在其灌溉试验站对果树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进行 3年的试验研究 ,主要研究了长把梨、苹果、黄杏 3种主要果树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为灌溉水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作了定量分析 ,为灌溉工程的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是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开展了这一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数据和成果。采用的方法大致为两种,一是用当地长系列的历史调查统计资料计算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二是通过灌溉试验法分析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本试验是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法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增产效益在“水”、“农”之间的分摊问题。我们知道,“农”包括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肥、种、密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灌溉水平的提高,农田不仅需多施肥料,  相似文献   

7.
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在灌溉效益计算中具有重要应用.分析了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两种常规方法(灌溉试验法和统计法)的局限性,综述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利用作物水分生长函数、利用以施肥量为参数的产量函数、利用水肥耦合产量函数和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4种新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计算和研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拓宽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灌区内农业产量的提高是水、肥、土、种、气象以及农业政策和其它农业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灌区的农业总效益中,如何将作物因灌溉而增加农业产量或产值分离出来,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为了探讨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笔者在湖北省青山水库灌区内,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并根据历年降雨量和实际的水稻产量计算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湾灌区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评价,运用了动态和静态两种分析方法。在计算灌区的灌溉效益时,考虑了灌溉和农业措施,采用对比分析和分摊系数两种方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用现行价和平均价对农产品价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结论,即:南湾灌区的经济效益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
灌溉用水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和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阐述了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并选择河南省主要灌溉分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对其各种灌溉组合下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查值进行统计并与应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各种灌溉组合的灌溉用水定额从原理和方法上是合理、可靠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了当前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区水资源短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地区发展非常重要。根据甘肃瓜州1983-2012年3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瓜州地区棉花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及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进而计算甘肃瓜州棉花作物多年灌溉需水量。通过调节灌水次数来调节灌溉供水量,以得出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得到最大效益时的灌水量和灌溉设计保证率。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设计保证率在53%时经济效益最高,从而确定甘肃瓜州地区的最优灌水量为440mm,达到既保证效益又能做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桃林口水库的农业灌溉、工业城市供水的国民经济效益,分别计算出水库单方农业灌溉供水和工业城市供水国民经济效益值。在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理论有新的探索,对类似工程效益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下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通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出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节水压采区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灌溉定额较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以衡水市为例,以种植结构和灌水量为优化变量,以经济效益最大和总灌溉水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NSGA-II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出了不同灌溉水价水平下对应的种植结构和灌水量调整方案。结果表明,小麦种植面积比现状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花生等耗水量小的作物面积有所增加。通过优化,合理提高灌溉水价可促进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塔里木灌区主要种植作物.通过对该灌区历年滴灌面积、常规灌溉与滴灌棉花灌溉定额、单产及单方水效益等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棉花实施滴灌后每公顷可节水1 200 m3,计144元;到"十一五"末,滴灌比常规灌溉可节水约1亿m3;每公顷可使籽棉增产215 kg,计1 182.5元.  相似文献   

16.
周荣 《农业工程》2012,2(1):67-69
通过对不同灌溉技术适应性的分析,结合多年实地种植经验,提出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除了考虑节水社会效益,还必须考虑用户经济效益,应当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节水灌溉技术规划必须结合国家种植规划,国家农业产业调整政策,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进行,所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必须适合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半干旱区农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以通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法,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旗县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各旗县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整体较优,其中节灌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灌溉率、人均农业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产值以及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是影响水土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因素,且改进的TOPSIS法对于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值得在同类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兰兰  陈秉谱  刘洋 《农业工程》2021,11(8):141-147
以甘肃省陇西县家庭农场为研究主体,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效益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排名中,经济效益最强,生态效益最弱,学历、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等要素越优化其综合效益越高。经济效益中,成本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得分较高,效益较好,但土地产出率与农产品商品率较低,资金、劳动、土地问题是影响其效益的主要因素。社会效益中,社会贡献、区域示范较好,但带动户数与其他主体利益联结程度、顾客满意度不足,品牌效应与销售渠道是抑制其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益中,农业废弃物有机利用较好,但在节水灌溉和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方面效益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农场主培训、完善信贷服、改变经营模式和实施品牌战略等途径突破发展瓶颈,促进陇西县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n inexact two-stage water management (ITWM) model is developed for planning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the Zhangweinan River Basin, China. The ITWM model is derived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interval-parameter programming (IPP) within a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TSP) framework. It can reflect not only uncertainties expressed a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but also interval numbers. Moreover, it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conflict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associated penalties attributed to the violation of the predefined policies. Four decision scenario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water-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are examined. Targeted incomes, recourse costs, and net system benefit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re analyzed, which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policies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target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water shortages and surplus, and thus lead to varied system benefit and system-failure risk. Th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supporting the adjustment or just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irrigation patterns and identify a desired water-allocation plan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under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