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本研究以乐山27个白玉米地方种质为研究对象,测定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叶长、叶宽、雄花长、雄花分枝数、穗粒重、百粒重,对其遗传差异进行初步评价,对各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27个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7个白玉米地方种质农艺性状差异很大,其中秃尖长、雄花分枝数及穗粒重差异最大;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其中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12×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96个杂交组合,研究12个母本自交系株高、穗位高、秃尖长、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及96个组合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表现,产量性状配合力大的母本自交系有INB3、INB2、INB12、INB10、INB4、INB5、INB8,这些自交系更易配出产量性状优良的组合。在峨边96个杂交组合穗粒重SCA效应值排在前6位的为INB8×inb5(33.57)、INB1×inb4(31.81)、INB1×inb2(24.53)、INB3×inb3(24.52)、INB5×inb7(24.32)、INB4×inb3(24.18),在陈坝96个杂交组合穗粒重SCA效应值排在前6位的为INB1×inb4(30.17)、INB8×inb5(27.31)、INB12×inb8(22.58)、INB7×inb2(21.67)、INB1×inb2(21.00)、INB5×inb7(20.73),这些组合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蕨菜的气调保鲜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气调对蕨菜贮藏期间保鲜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CO_2和O_2的体积分数,对蕨菜采后SOD活性、POD活性、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蕨菜干鲜重以及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糖、VC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CO_2和O_2组合有利于采后蕨菜维持较高的SOD和POD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维持恰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减少蕨菜干鲜重的损失,利于蕨菜采后叶绿素、可溶性糖、VC的保存.试验得出了最好的气体组合,即CO_2和O_2体积分数为2%和6%,其次为6%和10%,这些组合能很好地保持蕨菜贮藏中的品质,可使蕨菜保鲜期达15 d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阜新地区常用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的籽粒产量、干物量、单株穗数、株高、倒伏系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卷曲指数、叶片衰老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各品种的综合耐旱指数,并利用选择指数多性状综合评价品种的抗旱性,为农业生产及进一步筛选耐旱玉米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阜新地区常用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的籽粒产量、干物量、单株穗数、株高、倒伏系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卷曲指数、叶片衰老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各品种的综合耐旱指数,并利用选择指数多性状综合评价品种的抗旱性,为农业生产及进一步筛选耐旱玉米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品种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选择洛麦9133等4个在河南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测定幼苗叶水势、脯氨酸含量、膜透性以及叶片SOD、POD活性等指标。经综合评价,幼苗抗旱性为洛麦9133最强,济麦21和济麦20次之,兰考矮早8最弱。  相似文献   

7.
土壤干旱对小麦茎秆贮藏物质积累与再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长武134(抗旱性强)和水地品种(抗旱性弱)为试材,研究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茎秆及其组成节间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主茎及其各组成节间干物质的积累量、主茎穗粒重积累量及其灌浆中后期的积累速率,长武134(除其它茎)降低幅度均小于陕253;干旱条件下茎秆贮藏物质的转运并未对籽粒产量产生补偿效应,干旱降低主茎穗粒重积累量与其它茎贮藏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较低有密切关系;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其它茎的转运量、转运率降低幅度均大于抗旱性弱的小麦品种,从而导致其主茎贮藏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休闲期耕作方式(深翻、深松)与生育期播种方式(条播、沟播、膜际条播)对旱地小麦株高、成熟期节间长度、干物质积累、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深松配套膜际条播方式较其他耕种组合方式可显著增加产量,最高可增产15.6%,显著增加拔节期植株高度、成熟期穗下节长度,显著降低倒五节长度,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期干物质量,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株高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负相关;穗下节长度与穗数、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构成指数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正相关,且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构成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旱地麦区,丰水年采用深松配套膜际条播方式是获得小麦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浇灌法、叶面喷施法、菌液发酵秸秆法处理黄瓜幼苗,研究复合菌肥不同施肥方法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合菌剂PS21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不同施肥方法均能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激活POD和SOD活性,其中以菌液发酵秸秆法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分别提高了58.14%、60.00%、60.26%、227.69%和292.28%。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沟灌方式(宽垄沟灌和常规沟灌),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较常规沟灌,宽垄沟灌模式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7.990%,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分别增加了6.240%、3.869%、4.171%、4.610%;过低或过高的水分控制下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很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稻灌浆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排水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定量揭示淹水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科学评估灾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水指标,在中稻(丰两优香1号)灌浆期设计了不同淹深(株高的1/4、1/2、3/4和4/4高度)及不同淹水持续时间(3、6和9 d)交互试验,研究了稻株生长和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稻灌浆期受淹水胁迫后,株高、节间显著增长;剑叶中的MDA质量摩尔浓度和POD活性随着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的增加会逐步上升;剑叶中的SOD活性和根系中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当淹水时间为3 d时,会随着淹水深度增加而升高,而达到6 d和9 d时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系中的MDA表现较灵敏,在同一淹水时间下,其质量摩尔浓度均会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产量构成方面主要表现为穗结实率显著下降,其次是千粒质量和实际产量降低,当受涝深度分别为1/4PH(株高的1/4)、1/2PH、3/4PH和4/4PH时,受涝时间达到3 d以上,水稻会分别减产10.73%、10.82%、22.23%和45.81%以上。若以水稻减产20%为排水指标,当中稻灌浆期受到株高的(灌浆期株高137 cm)1/4、1/2、3/4和4/4高度的涝水时,应分别在9.9、5.0、3.3和2.5 d内将田面涝水排到其田面正常蓄水深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铅胁迫下金盏银盘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铅对金盏银盘生长有促进、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铅处理(Pb2+≤20 mg/L)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而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浓度最终均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在铅胁迫处理2~8 d内,各浓度处理脯氨酸含量都高于对照,在处理10~12 d内,低浓度铅处理(Pb2+≤10 mg/L)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规律;在铅胁迫12 d内,丙二醛含量基本均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均高于对照,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铅处理8 d内,P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在处理8 d后,基本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铅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各铅浓度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对SOD活性的抑制无明显的规律。POD活性波动较大,而SOD活性最终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A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plants’ responses to drought has often been sought on the pretext that this understanding will assist plant breeders develop higher yielding varieties for water-scarce environments. However, despite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plants’ response to drought there are few documented examples where a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drought has identified traits that limit yield under drought and where these have been used in successful crop improvement programs to enhance crop yields. This paper selects seven examples where a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has resulted in more precise targeting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has resulted in higher yielding or more productive germplasm or varieties. The underlying features of these successes are then examined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that may be used to further enhance yield improvement in dry environm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all of these trait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ransfer their effects to yield over long time scales by increasing either water-use (amount and pattern), water-use efficiency or partitioning of more biomass to grain.  相似文献   

14.
锌肥对干旱下冬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锌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胁迫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寻干旱防御技术,本研究以豫农211为材料,在拔节期、灌浆期对小麦进行不同水分和锌肥处理,研究了施用锌肥对干旱条件下冬小麦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率、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速率、籽粒锌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率、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速率、籽粒锌积累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下降,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小麦叶片含叶绿素量,增加叶片相对含水率及单株干物质总量,提高籽粒灌浆速率,促进籽粒锌积累速度及最终籽粒含锌量,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锌肥能增加干旱下小麦产量4.80%,籽粒含锌量36.86%。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业旱灾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旱灾的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旱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粮食生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旱灾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轻重灾情交替出现,其波动周期大致为5~10年;严重以上旱灾的发生机遇平均约为4年一次,且旱灾在水旱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呈增长变化趋势;农业干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安徽淮河流域旱灾的年均成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均占全省的70%左右。粮食减产率与旱灾成灾率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成灾率的增加粮食减产率呈上升趋势,其拟合关系以多项式较为理想,为减轻粮食灾害损失、进行旱灾治理的重点区域是该省的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频发、作物生育期内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加剧了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严重影响了旱作区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和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分析了机械化暗式注水灌溉技术、中耕补水技术、喷滴灌技术等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效果,根据玉米调亏水分灌溉指标、作物受旱生态表现及土壤干旱状况分级,提出了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冬季垂直绿化植物筛选和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南方冬季园林绿化水平。以滨柃(Eurya emarginata)、含笑花(Michelia figo)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3种常绿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基质和轻基质进行垂直栽培,通过对控水和复水处理中株高增长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抗旱性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筛选最佳栽培基质和水分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由大至小依次为滨柃、红花檵木和含笑花,且采用轻基质栽培滨柃和红花檵木,以及采用生态基质栽培含笑花有利于提高杭州冬季常规温度下的栽培效果,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提高1.6%~36.8%和20.2%~41.1%,灌溉周期可以达到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