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业农村部已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内容,全国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动田块小并大、弯变直,为农机通行创造条件.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试点,选择部分县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通过研究分析试点取得的成效,完善我省宜机化土地整治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毕节市威宁县耕地状况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基本农田的种植效益。在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构成的基础上,以某区域土地规划与农田建设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该区域耕地面积5924.38hm2,大部分基本农田有效土层厚度分值80-100分,占比84%,分布较为广泛。基本农田差异明显,平均潜力分值72.28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为此因地制宜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土壤的改良,强化田块综合整理,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4.
正一、适用区域适用于丘陵山区坡度小于25°、地块集中连片、土层较厚的用于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区域。二、技术模式1.农田宜机化改造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零散、错乱的地块进行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坡改梯和互联互通等整理整治活动,以满足农业机械作业,特别是大中型机械作业要求的持续改造过程。2.基本原则(1)科学选址,集中连片。选择道路通达、土层深厚、集中连片、排灌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耕地空间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规划约束和生态控制4个方面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新郑市高标准农田空间稳定性进行分级,遴选出空间稳定性高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稳定地块面积28 989.6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52%;较稳定地块面积9 075.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76%;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地块面积16 102.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9.72%。从空间分布来看,西部和南部耕地稳定性明显高于北部和东部区域,空间稳定性差的区域主要为市区、乡镇、产业集聚区周边和道路两侧区域,且随着港区的不断发展,东部区域空间稳定性将逐渐减弱。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新郑市各区域农田的空间稳定性状态,符合当地实际,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基于GIS和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统筹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从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冷热点分析遴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较为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全面整治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27 004.83、17 040.40、4 361.16、5 761.55 hm2。其中优先建设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以整治项目为依托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整治建设区以优化耕地布局和提升潜力为主,不宜建设区应注重修复提升地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冷热点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联系模式,实现了快速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合研究区实际遴选了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同时,基于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各项目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目区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区田块空间形态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价指标,选取田块密度、平均田块面积、最大田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数等5个指标为区域层级评价指标,并分别对两个层级指标进行去量纲处理,构建综合指标。分别以广西丘陵区和海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区作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研究区整治前田块层级耕地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分布在50~70,整治后提升到70~90,海南研究区整治前在70~90,整治后提升到90~100;广西研究区整治前区域层级田块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值为41,整治后提升到83;海南研究区整治前为63,整治后提升到92。表征经过土地整治,两个研究区的田块形态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电力配套设施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诸城市政府在石桥子镇打造"田成块、路成方、沟成线、渠成条"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0 km2。如何因地制宜地抓好基本农田电力设施建设,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基本农田整备区是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更加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治区已确定的基础上,基于C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坡度、连片性、海拔、表层土壤质地等指标建立一般农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指标体系,通过理想点法对研究区一般农田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中名次靠前的一般农田优先划人基本农田整备区,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土地整治区范围,实现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划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TOPSIS和热点分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优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合理规划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是科学、高效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基本要求,构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规则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TOPSIS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并采用热点分析方法划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级优先区、二级优先区和不宜建设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中部和西南部区域耕地立地条件较优,基础设施较好,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一级优先建设区和二级优先建设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4%和31.8%;西部和东部部分乡镇不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提供指导,为下一步的整治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高标准农田的定义,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目标及重点,论述辽宁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近期规划,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田质量总体不高、田间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分散、技术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通过提升原始田块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创新传统工程措施等,期望能够在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产出最大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  相似文献   

15.
农田作业机械路径优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面向农田作业机械的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方法。基于农田地块几何形状、作业机具参数、地头转弯模式等先验信息,将田间作业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选择不同的路径优化目标:转弯数最少、作业消耗最小、总作业路径最短或有效作业路径比最大,计算出最优作业方向,生成最优作业路径。基于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算法,设计开发了农田作业机械的路径规划软件,并选取了4块典型的凸四边形农田地块进行作业路径规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最优作业方向上的路径优化目标量比其他作业方向上有显著减少;对于上述4个地块,按照不同优化目标计算所得的最优作业方向均与地块某个边的方向角相同,对于长宽比较大的地块,最长边方向通常为最优作业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陶琳新 《农业机械》2022,(1):88-89+92
介绍甘肃省山丹县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宜机化”改造情况,实例对比分析土地治理前与后机械化作业效益,特别是在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等环节;机械作业时,其效率、成本、适应性等优势是否可以得到体现,进一步彰显农村土地治理项目带来的好处。推动零碎地块整合,小地块变大地块、弯地块变方地块、耕作层土壤变厚,有了专用机耕道,为农机通行创造条件。同时,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农机化改造工作专家组一行来到安福县开展高标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专项调研,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有关领导、吉安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和安福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全程陪同考察调研。专家组一行对洲湖镇花门村、中洲村、以及横龙镇路口村四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点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场听取了安福县高标农田建设情况汇报,就安福县实际共同探讨宜机化改造的地块、机耕道、灌溉与排水渠系的建设标  相似文献   

18.
正农机深耕是指利用铧式犁等深耕机械,进行翻土、松土、混土、碎土作业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以及由于地表秸秆覆盖量过大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等问题,2020年,河北省利用省级补助资金3000万元开展农机深耕作业补助试点工作,实施农机深耕作业100万亩。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土地规模化、集中化作业将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导下,农机深耕作业将在河北省适宜地区,尤其是在秸秆连年还田的两茬地区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实行农田牌证是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合理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此,我有如下四点建议:一、两种牌照农机的行驶范围应加以区分农田农机主要从事耕作、收获、脱粒等农田作业,其工作场所主要在田间、场院,上路机会较少,所以农田农机的行驶范围应限定在本村田间道路内,最大限度也只能扩展到在本乡(镇)辖区内进行少量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农业资料(化肥、种子等)的拉运作业。运输农机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运输,行驶范围不受区域限制。二、两种牌照农机机手的培训重点不同对农田农机的驾驶、操作人员,应以农机具的保养、挂接、正确操作、安全作业等方面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三、提高农田作业环境可靠性的措施 1.合理规划土地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耕作制度、经营形式及农业机械型号和数量,做好土地规划,即作业地块条田化,灌溉、路桥、绿化、防风带、排涝等合理规划,以利于提高农机农田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