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台试轮胎滚动阻力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利用底盘测功机对汽车动力性评价时,因轮胎滚动阻力在滚筒上损耗功率未知,造成评价结果失准的问题,论文基于双滚筒上轮胎滚动阻力与速度、胎压、轴荷及底盘测功机滚简直径和间距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汽车动力性检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利用该模型可提高汽车动力性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车动力性检测时轮胎在双滚筒底盘测功机上的滚动阻力消耗功率问题,分析了双滚筒轮胎滚动阻力测试的原理,建立了轴荷、车速、胎压及双滚筒底盘测功机结构参数与滚动阻力的数学模型,应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L8(27),重新安排8次试验,用回归方程表达了轮胎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3.
一种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由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根据悬臂梁在脉冲激励下的实测加速度响应记录,探讨了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及时域对数衰减率法的结构模态阻尼比的识别方法.将实测记录EMD后,得到一系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再用时域对数衰减率法识别各阶阻尼比.将结果分别与用半功率带宽法以及频率细化法得到的各阶阻尼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准确测量阻尼比对振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半功率带宽法和时域衰减法是最常用的阻尼比求解方法。基于锤击试验对2种阻尼比求解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时域衰减法具有较高精确度;分辨率越高,二者的计算精度越高,结果也越一致;半功率带宽法的计算精度与共振峰位置有关,共振频率较低时,误差较大。研究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悬臂梁结构模态参数Hilbert-Huang变换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悬臂梁在脉冲激励下的实测加速度响应记录,将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应用于悬臂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利用HHT方法识别悬臂梁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将结果与悬臂梁结构的固有频率理论值、功率谱法得到的各阶固有频率值,以及分别用半功率带宽法、频率细化法、时域衰减法得到的各阶阻尼比进行比较.对比表明HHT方法有很好的识别效果.同时发现了HHT提取模态不完整,以及会出现"虚假模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四轮驱动拖拉机在松软坡地上的滚动阻力作了理论分析。在不同牵引负荷下,对装备不同型号、不同充气压力轮胎的拖拉机在松软坡地上的滚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野外试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用半球缺横向排列的流阻特性及对泵输出性能的影响,对泵腔内多个半球缺横向排列的流阻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单个半球缺绕流阻力的研究成果,在分析横向排列半球缺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试验得出了两个半球缺横向排列流阻干扰系数及绕流阻力系数的作用规律;进而推导了多个半球缺横向流阻干扰系数及绕流阻力系数的理论计算;通过对4个横向排列半球缺的流阻及泵流量试验,验证了该理论推导用于分析、预测半球缺阻流体无阀压电泵流阻特性和理论流量的可行性。在驱动电压为120 V、驱动频率为6 Hz时,得到了44.78 mL/min的泵流量,理论和试验流量的平均偏差为39.34%。  相似文献   

8.
<正> 3.变形的轮胎 充气轮胎的试验结果不可能全部详细列出。表2列出的是各种轮胎,在田块3上的试验结果。由轮胎变形产生了滚动阻力R_h(见表2第3栏),由土壤变形产生了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9.
道路坡度是影响车辆安全行驶和稳定操纵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三种道路坡度的测试方法 ,搭建了基于GPS、VN100传感器和车身CAN控制器的汽车道路试验系统,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基于坡度阻力的方法,建立了滚阻系数、风阻系数、传动系效率3个未知系数的运动学非线性微分方程,根据实车滑行试验数据,利用Matlab求解出各阻力系数,并作为已知参数带入到汽车行驶方程式,计算出道路坡度。爬坡试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PS和VN100传感器的方法准确性较高,基于坡度阻力的方法坡度估计误差稍大,主要原因是坡度阻力方法中存在模型复杂和模型参数辨识精度低的问题,但都在7%以内,从而验证了这三种方法测试坡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汽车工况选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修正Craig-Bampton方法的轮胎动态子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轮胎模态试验获取的模态参数和参数化轮胎有限元模型为基础,通过优化方法使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模态参数与试验模态参数一致,获得动力学等效的轮胎模型,将该模型视作连接车辆与地面的子结构,基于修正的Craig-Bampton方法和轮胎接地界面特性,得到轮胎子结构的主模态集和约束模态集,使用模态综合方法实现轮胎子结构模型与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耦合,此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车辆平顺性仿真和整车动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轮胎柔性环模型能准确表达轮胎变形,但模型的刚度参数无法直接测定,因此模型刚度参数的辨识成为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本文基于轮胎柔性环模型运动学方程,分析农用轮胎固有频率与刚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柔性环模型刚度参数辨识方法。通过轮胎模态试验获取轮胎固有频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柔性环模型刚度参数进行辨识。将固有频率的试验值与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粒子群算法与传统算法及遗传算法辨识结果,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辨识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1.67Hz,平均相对误差为1.66%,相较于遗传算法,平均相对误差降低16.16%,运算时间减少93.19%。通过接地印痕试验获取农用轮胎接地角度,结合辨识所得刚度参数,估算轮胎所受到的垂向力,对比垂向力的试验值与预测值,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辨识结果精度较高,垂向载荷估算平均相对误差为1.97%,相对于遗传算法,平均相对误差降低12.05%。  相似文献   

12.
拖拉机轮胎垂直动态刚度和阻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春  何吕昌  刘存波 《农机化研究》2007,(12):148-150,156
针对拖拉机无悬架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采用室外道路对拖拉机轮胎进行垂直动刚度和阻尼特性测试的方法,讨论了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轮胎的垂直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与轮胎气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拖拉机振动与轮胎垂直动刚度和阻尼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轮胎来减少拖拉机的振动以及提高驾驶员的工作环境质量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拖拉机牵引性能预测模型未包含前后轮附着差异、载荷转移和前后桥运动不协调等因素对滑转效率和滚动阻力的影响,导致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田间牵引性能预测精度较低。为此本文从拖拉机轮胎的驱动特性和载荷特性入手,通过引入轮胎指数、机动指数等特征参数,分别建立了土壤-轮胎驱动模型与包含轴荷转移的前后轮胎载荷模型;在牵引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前后桥运动不协调性对总体底盘作业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整机滚动效率与滑转效率的预测模型,导出了包含轮胎规格、土壤特性、整机前后桥运动不协调特性、传动效率的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性能预测模型。针对模型多变量、非线性产生的求解难题,基于双维度迭代法设计了预测算法与流程;采用研究的方法开展了实例分析应用;针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验证需求,设计并开展了实车田间牵引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牵引力与特征滑转率对应的牵引力的仿真值误差分别为1.41%与1.74%,滚动阻力误差为0.64%,较对照组准确度提升较大,总体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4.
轻型载货车前轮轮胎异常磨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schallamach—Turner轮胎磨损模型,分析了某轻型载货车前轮轮胎异常磨损机理,讨论了前轮定位参数、轮胎气压、轮胎负荷、轮胎花纹、前后轮制动力分配、胎面材料及配方对轮胎磨损的影响。分析了样车轮胎的磨损现象和磨损原因,对轮胎和整车参数进行了改进设计与匹配。道路试验证明:轮胎的耐磨性有所提高,理论研究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力发电机组轴系横向振动特性,以水力发电机组轴系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转子转轮形心定义为广义坐标,利用系统能量函数推求广义动量,组成系统一阶微分运动方程.将轴系外部作用力包括不平衡磁拉力与水力不平衡力作为输入控制项,建立了水力发电机组主轴系统广义哈密顿控制模型.通过算例求解得到了机组转速与阻尼系数变化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分岔图、轴系轴心轨迹图和时、频域图.结果表明: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系统稳定性受到阻尼系数变化影响.当阻尼系数较小时系统运动不稳定,存在明显的倍周期现象,振动响应剧烈;当阻尼系数逐渐增大时,轴心振幅减小并稳定为周期运动.上述结果为水力发电机组轴系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机组在不同外部输入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轮胎温度场影响因素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轮胎力学场的数值分析结果,采用傅里叶级数拟合单元在轮胎滚动一周内的应力应变变化,利用傅里叶级数系数计算轮胎单元损耗应变能与生热率。通过正交验法设计台架试验,测试了不同速度、载荷、胎压和环境温度下轮胎不同部位的温度,以验证数值分析结果。对应台架试验方案各工况,模拟了斜交胎在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温度场分布,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环境温度、速度、载荷、胎压等因素对轮胎温度的影响,并给出了胎肩最高温度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