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拔节孕穗期受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排水则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有利于麦株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矿质营养,对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亦有较大作用,发展农田暗管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对南方多雨地区小麦增产及改善品质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渍害是南方麦区较普遍的自然灾害。国内对小麦渍害的研究较多,但在小麦受渍害后对其生态和生理的影响与渍害临界指标的定量研究却较少。从小麦在清水条件下的根系的适应性、忍耐力,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面着手,研究和探讨了小麦受渍害致死的临界指标,从而为科学排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吕聪峰 《河北农机》2023,(13):109-111
在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和食品需求下,粮食产量的提升成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小麦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至关重要。因此,寻求更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喷施叶面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备受关注,因其能够通过叶片直接向植物提供养分,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因此,推广使用叶面肥作为小麦生产的替代方法,可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优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沼气是近年来在农村受到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其剩余物沼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其养分除含有作物所需的N,P,K元素外,还含有各类氨基酸、腐殖酸、蛋白质、植物生长激素等,为进一步探索沼肥对小麦、油菜生产和土壤改良的效应及影响,笔者在大田生产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每公顷可节本增效2000元以上,且产量相当,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沼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再生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试验以龙口市和高密市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灌溉水源,研究在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对小麦品质,产量、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小麦的品质及产量略有提高,重金属在小麦体内的累积表现为:根■茎■籽粒,与清水灌溉的小麦品质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没有超出《粮食卫生标准》和《食品污染物限量》的要求,不会在小麦体内造成累积。  相似文献   

6.
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沼液喷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小麦成熟期提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小麦生育后期是喷施沼液的关键时期,后期喷施沼液效果优于前期喷施沼液。说明喷施沼液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水肥一体化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8年2个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和3个水分(W)水平W1(生育期不灌水)、W2(生育期灌2次水)、W3(生育期灌3次水),9个处理分别为:W1N1、W1N2、W1N3、W2N1、W2N2、W2N3、W3N1、W3N2、W3N3。结果表明:连续2年,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达到最大,与W1N1处理相比,W3N2处理下小麦开花期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平均干物质转运量、平均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平均贡献率分别增加32.11%、13.34%、48.66%、56.34%、42.93%;连续2年,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在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达到最大,与W1N1处理相比,W3N2处理下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平均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21.98%和20.30%;在小麦成熟期,与W1N1处理相比,W3N2处理下小麦茎+叶鞘平均氮素积累量、穗轴+颖壳平均氮素积累量、籽粒平均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平均氮素转运量、平均氮素转运率和营养器官氮素转运对籽粒平均贡献率分别增加20.19%、27.65%、35.99%、47.51%、20.91%和6.04%;连续2年,与W1N1处理相比,W3N2和W3N3处理下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1.88%和15.28%。研究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下W3N2处理是本试验的最优处理,能够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水分胁迫强度、历时和氮肥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大豆营养生长期水、氮交互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影响试验。根系生长量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强和胁迫历时延长呈单峰曲线变化,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的影响更为显著,14d重度胁迫处理的根系达到最大值,为对照水平的1.33倍;地上干物质随氮素提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中度水分胁迫下,高氮处理的地上干物质平均为低氮处理的1.5倍;水、氮的交互作用对产量产生显著正效应,但符合报酬递减规律,14d各种水分胁迫及21d轻、中度水分胁迫下中、高氮处理的产量均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M14N3处理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水平的1.18倍。水分胁迫强度、历时和氮素均是大豆产生补偿生长的关键因素,水分胁迫强度和历时的交互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而增施氮更利于茎叶的累积,正是由于水、氮的协同作用,使大豆处于更好的均衡生长状态,水肥资源获得更有效地利用,因而使产量产生了显著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口市污水处理厂(90%以上都是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为灌溉水源,采用清水当地灌溉定额、75%(再生水)当地灌溉定额、100%(再生水)当地灌溉定额、125%(再生水)当地灌溉定额4种处理方案,以龙口市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田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通过对小麦中常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析,确定再生水灌溉对小麦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农村户厕三格化粪池出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 ,探索农村户厕三格化粪池出水替代水培生菜营养液,研究不同比例替换对水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格化粪池出水可以替换部分标准营养液进行水培生菜生产,而且达到提质增产;综合考虑,替换比例为20%条件下,效果最佳,鲜重相对于CK增加了3.2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受涝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地小麦品种新原958为对象,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1、3、5和7 d的淹水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测坑中进行受涝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涝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对小麦叶绿素、灌浆速率和产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与CK相比,孕穗期淹水7 d(wb7)处理的叶绿素显著降低了16.64%,籽粒灌浆速率降低了95.02%,产量降低29.6%,千粒质量降低了6.15%;灌浆期淹水7 d(wg7)处理的产量较CK减产25.9%。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都会造成小麦减产,尤其是孕穗期淹水处理。因此,在小麦生产的日常管理中,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造成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2.
宽幅精播和灌溉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2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3种灌溉处理,研究了宽幅精播和灌溉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拔节水和抽穗水后,宽幅精播的分蘖消亡速率低于常规种植。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宽幅精播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宽幅精播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增产的原因在于穗数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宽幅精播结合灌拔节水和抽穗水为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现象在陕西省关中平原非常突出,采用简单有效的作物施氮量估算技术,可实现生产成本降低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临界氮浓度可用于诊断作物氮营养状况,前人多基于地上部干物质建立临界氮素稀释曲线,而本研究以叶片干物质建立该曲线。试验设6个冬小麦品种和4个氮素(N0、N1、N2和N3)水平,以两季(2013—2015年)田间数据构建和验证了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营养生长期临界氮稀释曲线,经拟合,叶片的临界氮浓度与叶片最大干物质符合负幂函数关系,依据临界氮稀释曲线推导的氮营养指数可评价冬小麦的氮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氮营养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介于0.57~1.21之间,建立的相对产量与氮营养指数关系表明,关中平原适宜的施氮量介于105~210 kg/hm2之间。基于叶片干物质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评估植株体的氮营养状况,用以指导该区域冬小麦的科学施氮。  相似文献   

14.
选择河南中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7个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田间研究了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和灌浆初期灌水可以明显增加干物质总量以及向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可以增加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为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在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穗数与穗粒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千粒质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WUE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冬小麦品种花期前后贮藏的干物质总量大,对籽粒贡献率高,是现代品种高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效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返青期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用尿素相比,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的增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可达23.3%;与施用原沼液相比,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增产可达10.3%。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与施用尿素及原沼液相比,冬小麦籽粒中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0.9%和1.4%,淀粉含量分别上升4.8%和4.0%。同时对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1%,24.5%和18.7%。因此,稳定沼液营养液的使用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冬小麦产量的增加,同时改变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拔节孕穗期受涝后农田水位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产量、籽粒品质、水氮利用及氮磷负荷的调控效应,于2020—2021年在南京市江宁区开展测坑种植试验。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5”为试验材料,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受涝后设置高、中、低3个农田水位(即受涝1d后农田水位3d内降至-40、-60、-80cm)和低、中、高3个施氮量(160、190、220kg/hm2),以不受涝且常规施氮190kg/hm2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涝渍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赖氨酸含量均随农田水位的降低和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氮肥偏生产力随农田水位的降低和施氮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负荷随着农田水位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与对照处理相比,试验设计农田水位下,增施氮肥(220kg/hm2)可以缓解涝渍对冬小麦植株的不良影响,促进冬小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4.76%~23.81%、2.75%~9.19%;中、高农田水位下氮肥减施(160kg/hm2)导致冬小麦分别减产2.20%和14.0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4.55%和9.74%;低农田水位可以降低因氮肥减施导致的减产效应,使得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8%、23.49%。农田水位越高,其控水期间综合涝渍程度越大,对应产量越低。此外,短期内涝对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具有积极效应,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处理对应粗蛋白含量提高11.50%~20.21%。综上,以高产、高效、减污、提质为目标,建议冬小麦拔节孕穗期5cm水层受涝1d后,农田水位3d内降至-80cm,施氮量为220kg/hm2。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以及类似易涝易渍农业区冬小麦种植及涝渍灾害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桶栽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桶栽冬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设计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程度、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浆后期干旱可明显提高小麦品质,当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4%~16%之间时,高产和优质的矛盾不突出;拔节、灌浆期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都将导致产量下降,重度胁迫下降幅度较大;拔节期干旱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影响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拔节、灌浆生育后期胁迫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比前期小;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率控制在55%~70%之间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姜堰市沈高农场为例,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和养分产量的空间变异性,主成分-逐步回归的适当组合,能较为满意地降低土壤特性与产量关系分析中多重共线性的干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属弱变异性,养分属程度不同的中等变异性;所测土壤特性与产量关系的亲疏大致为:有机质和全氮量最密切,其次是速效氮,再次是速效钾,接下来是土壤水分和速效磷。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及氮营养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管栽条件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水分亏缺处理,其株高、根、冠干物质及植株总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论任何生育阶段水分亏缺还是全生育期正常供水,株高、根、冠及植株总重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氮肥对地上部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地下部的促进作用。在拔节期、开花期水分亏缺对小麦的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影响显著,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在适中的施氮水平下苗期、灌浆期适当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在高氮、低氮条件下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