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教学已成为当今大学课堂的一种重要模式,移动教学是依托线上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新型模式。课题组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各种优质的学习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学习通软件各种功能进行活动设计并开展各类互动,选用试点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了教学对比,通过问卷、访谈、数据对"机械设计"课程移动教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超星学习通教学的试点班级效果明显,该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比对比班级要好,为机械类课程的移动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超星学习通和腾讯会议为工具,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在线教学资源和直播教学的优势互补,从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内容建设、教学组织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了"学习通+腾讯会议"线上混合式教学,为有效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拆装和实践动手能力,将机床拆装项目教学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机床拆装课程教学中,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图"课程属于安徽三联学院应用型本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紧密,学习难度大,学习效率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业进步的需求,造成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脱节。基于此,课题小组在现有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以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科竞赛为契机,设立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专业能力设计,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课堂素质教学法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特点,结合现代化大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提出了实施"素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在塔里木大学2011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该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机与电力拖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也不断加强与深化。文章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一次课教学设计为例,依托清华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微信、QQ、微课和录播等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李元源 《河北农机》2019,(10):57-58
高职项目化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兼顾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也会出现学生自主学习性低等问题。多维融合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主导的理念,所以本文结合"课堂派"学习平台,最大化发挥移动学习的优点,构建了基于"课堂派"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并从教学设计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教学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进行了总结,通过实施机器人专业课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从在线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科研动态与教学融合和注重企业参与四个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实施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就业竞争意识,为培养未来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实习与课程设计部分是高等院校机械类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系统性地训练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过程。本文针对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改革项目,提出了一套采用"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视频授课、案例分析、综合答疑和实践训练等课程环节相结合并辅以案例库建设的教学改革,同时,实施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式。通过实践训练课程环节的验证,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互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案例库的建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移动终端学习App提出一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及学习评价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还是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灵魂课程。该课程所需的知识涵盖了高数、复变函数、模电、数电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课程内容具有多、难、杂的特点,且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将实际的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电子实践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以技能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文章以"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项目为例,加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优化,并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林丽芝 《湖南农机》2015,(3):104-106
在艺术类专业的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运用以主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那些具体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4G、5G移动网络的发展升级,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二维码技术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文章研究了二维码技术和移动终端的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拓宽教学资源的传播途径,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缩短实践知识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提高实践教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课程体系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Web新技术(HTML5+CSS3+BootStrap)课程是移动互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前端开发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存在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为中心、重点知识不够突出、考核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提升课程学习效果,我们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以小型农用机械管理系统的前端页面设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在移动互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项目的实际需求下,从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时分配、考核与成绩评定四个方面对Web新技术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电路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结合笔者10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教、学、做"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和试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农学概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新的形势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建立"理论知识、生产实践、作物种植模式+农业机械"的"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念。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和视觉,掌握农业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校内实验、校外考察、调研实践、口头表达等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衔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术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协同能力等,为后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燃烧学”课程是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针对目前农科院校工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该门课程的复杂性、学科交叉性及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对应对碳达峰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适应新能源战略下的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