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菇远红外干燥能够保留香菇鲜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且脱水彻底。为此,利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烘干设备—远红外连续干燥设备对香菇烘干工艺进行研究,利用正交回归实验设计得出影响干燥时间的因数主次顺序为:温度,风速。利用SPSS绘制三维图,并对影响干燥时间的风速和温度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干燥时间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干燥时间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干燥时间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比随着风速的变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干燥是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香菇干燥由简易的自然晒干、烘干发展为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干燥方法.简易香菇干燥法,不易实现温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难以保证干香菇的品质,因此需要先进的干燥设备干燥香菇.下面针对香菇干燥方法和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香菇干燥方法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燥是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香菇干燥由简易的自然晒干、烘干发展为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干燥方法。简易香菇干燥法,不易实现温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难以保证干香菇的品质,因此需要先进的干燥设备干燥香菇。下面针对香菇干燥方法和特点进行分析。1 热风干燥 热风干燥是目前干燥香菇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干燥设备是由热源、风机、干燥室构成。热源通常有电热源、煤油、木材等。根据每个地区资源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热源。 热风干燥香菇烘干技术非常  相似文献   

4.
热风,远红外和微波干燥香菇,蘑菇方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一系列干燥试验,得到热风、远红外和微波对香菇的干燥方程,其形式分别为MR=Be ̄(-rt),MR=Be ̄(-rt)(单项扩散模型)和MR=e(Page方程);并与干燥蘑菇(切片)的方程比较,结果是:热风、微波干燥时方程形式一样,远红外干燥时则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微波炉对黄桃作了干燥试验,得到物料内部温度梯度、物料周围温度分布和黄桃脱水特性等规律以及干燥方程,得到微波干燥、远红外与微波联合干燥时各参数对干燥速率、电耗、质量的影响规律和较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6.
竹单板干燥机理及远红外干燥在竹单板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材干燥机理及远红外干燥的特点进行探讨,提出了将远红外干燥用于竹单板干燥的新设想并付诸实施,与常规干燥方式相比,远红外干燥用于竹胶合板生产具有湿分扩散能力经、干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装置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毛巾为研究对象,在自行研制的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装置上进行了干燥系统的性能测试。比较了热泵(HP)干燥和加热功率为500、1 000和2 000 W的远红外(FIR)辅助热泵干燥条件下,干燥室进、出口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干燥对象不同部位的温度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与单一热泵干燥相比,不同功率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的除湿能力提高8.1%~22.2%。结果表明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可以有效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稻谷的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特性及其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以辐射温度、排粮流量和除湿风量为影响因素,以整精米率和应力裂纹指数增值为评价指标,用自制的循环式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机进行稻谷干燥试验,通过BBD(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分析了低温远红外干燥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干燥特性和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辐射温度,其次是排粮流量和除湿风量。随着辐射温度的升高,稻谷干燥速率和应力裂纹指数增值逐步增大,整精米率则逐步降低。与同温度的热风干燥相比,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平均干燥速率和干燥品质均有显著提高。经优化后,稻谷最佳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工艺条件为:辐射温度43℃、排粮流量4kg/min、除湿风量193m3/h,此时应力裂纹指数增值为9,整精米率为79.75%,稻谷干燥品质最佳。这说明利用石墨烯低温远红外干燥稻谷,可以明显提高干燥速率并改善稻谷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香菇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干燥技术是其保藏与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干燥方法及工艺的不同对香菇干燥品质与能耗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香菇机械化干燥缺乏标准,对绿色、节能及高效烘干设备需求强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香菇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香菇真空、冷冻、微波、红外、超声波、热泵及联合干燥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其干燥机理及应用场合,并总结认为目前香菇干燥专用设备不足、操作工艺不准、装备生产标准缺失等问题突出,需进一步优化干燥工艺、加强联合干燥研究、强化标准制定和培养龙头企业等。本文旨在为后续的香菇干燥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远红外干燥技术对桔梗切片的干燥效果,获得品质较好的桔梗干制品。研究不同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条件下桔梗的远红外干燥特性,通过建立其干燥动力学模型,对比不同干燥条件下桔梗干燥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燥温度的适宜范围为55℃~60℃,切片厚度为4 mm物料的干燥效果较好;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桔梗的远红外干燥过程;不同干燥条件下物料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区间为1.08×10-9~6.88×10-9 m2/s;与热风干燥相比,远红外干燥技术所得干制品的色差值更小,干燥曲线的变化更平缓;对比不同干燥技术所得桔梗干制品的微观结构发现,远红外干燥所得干制品的细胞表面平整,孔隙均匀,细胞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食用菌烘干行业自动化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状况,设计一种食用菌多能互补烘干房温湿度控制系统,旨在实现烘干过程中温湿度的自动控制,提高烘干效率。该系统以西门子S7-200 PLC为控制核心,基于分程变温的干燥工艺,将干燥过程分为4个干燥子阶段和1个中短波红外干燥阶段,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达到升温和除湿的效果,实现烘干的目的。经过试验发现,系统运行稳定,拓展集热板和防雨布能实现自动展开回收,中短波红外灯通断稳定,排湿操作正常,温度控制精度±0.8℃,香菇干燥耗时12 h,干燥效率高于传统干燥设备。  相似文献   

12.
远红外干燥机内物料传热传质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远红外干燥机内物料单元与其它单元间辐射换热的方程组及物料失水方程,进行了举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目前市场上量产的香菇机械化生产装备,以年产200万袋香菇菌棒为基标,对香菇生产所需的具体机械化装备进行调研、选型与对比,筛选出符合实际的香菇机械化生产装备配置,并对选择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以期为香菇机械化生产装备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接触式超声强化热泵干燥苹果片的干燥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接触式超声对热泵干燥的强化效应,在热泵干燥机内安装了一套超声波装置,并以苹果片为研究对象,进行接触式超声强化热泵干燥试验,研究超声波功率、干燥温度以及切片厚度对苹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物料放在超声辐射盘上进行热泵干燥强化,有利于加快物料内部传质过程;随着超声功率和温度的增加以及厚度的减小,物料所需干燥时间逐渐缩短,平均干燥速率逐渐增大;超声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随着物料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弱;在温度较低及物料较薄时,接触式超声的强化效果较好,但其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及物料变厚而有所下降;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数值范围为1.333×10-10~1.651×10-9m2/s,且随着超声功率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过接触式超声处理的苹果片,其组织结构中的孔洞明显增多与扩张,在60 W超声功率作用下还形成了较多微细孔洞,从而有利于物料内部水分迁徙与扩散。将接触式超声技术用于热泵干燥过程的强化,可有效提高热泵干燥速率,缩短物料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联合收割机内燃机的排气余热产生的热风联合远红外在机干燥能够有效实现谷物的干燥节能,并防止稻谷发生霉变。为了验证该在机干燥方案的可行性并优化在机干燥工艺,以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提升搅龙和收粮箱为基础,搭建了联合收割机排气联合远红外在机稻谷干燥试验台。该试验台能够实现收割速度、干燥风温和风速以及2个远红外加热器功率的多因素组合试验,模拟了在联合收割机中直接进行谷物干燥的作业环境。该试验台的搭建为优化在机干燥设备和干燥工艺等方面研究提供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介绍远红外果蔬干燥机电气控制的特点及工作原理。系统应用远红外辐射干燥技术,连续传动的干燥方式,根据蔬菜的品种及含水量,可对各个温区的温度及干燥时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膨化初始含水率和抽真空干燥温度对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过程分为加速干燥、恒速干燥和减速干燥3个阶段,干燥过程大部分处于减速干燥;不同干燥条件下的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满足Page方程;苹果片有效扩散系数在1.52×10-9~8.87×10-9m2/s范围内。所建模型可以预测干燥条件下的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特定系数k、n与膨化初始含水率和抽真空干燥温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45、0.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