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一个国家和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道路离不开工程类、机械制造相关行业的带头作用。为了不断为工业制造等领域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专业人才,国家对于专业高校、高职院校的工程类、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的重视越来越高,在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机械测量专业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重点学科,对国家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机械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同时,机械测量专业的实训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全能人才。国家对于“1+X”证书相关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为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测量实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从根本上是模拟普通高校的相似专业建立起来的,既要像普通高校机械制造专业一样不断更新扩大专业知识点,也要为国内机械制行业不断输出技术高端人才。为了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高职院校对机械制造专业做出了教学改革,摸索出了适应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焦玉 《南方农机》2019,(3):206-206,210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了很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与社会需求及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其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院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理论教学和实践为重,尤其在机械制造方面.我国多年来对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需求供不应求,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导致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专业人才的缺乏.文章针对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大高校、高职院校和中专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其也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的专业之一。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文章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入手,探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前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但现阶段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以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意义为出发点,分析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但现阶段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以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意义为出发点,分析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类专业教学时,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综合探究高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如何建立有别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当代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开设《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整机系统的设计能力,熟悉相关设计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的使用方法和查找途径,建立整套图纸的组织体系等,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综合能力。课程运行结果表明:《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训》满足学生系统设计实训需求,提高学生整机系统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就业,符合机械行业转型升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包含维修类、营销类、服务类三种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其涉及的专业学科包括电子工程、电气电工、机械维修、市场营销、美容服务等,该类专业除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力以外,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相当重视。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之中,为了培养具备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化的实用型人才,许多院校选择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人才,通过选择与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应的企业来实现合作互惠的人才高效培养的目的,为我国的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做出了示范,也拓宽了思路。文章以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为探讨对象,主要探讨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高职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怎样进行,而这种合作新模式又有怎样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具备可行性的策略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义武 《南方农机》2019,(3):186-186
目前,伴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产业的转移力度不断增强。社会需要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单位,为了适应目前社会的高需求,必须进行机械制造专业的改革,增强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规划专业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面对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高职教育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积极探索,促使高职院校持续良性发展,为经济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对从事集设计、制造、管理、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生产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优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素质、技术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以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文章以机电类专业为例,对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为推动我国智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对汽车机械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在高职院校中,汽车机械教育专业和汽车机械课程的地位越发重要。为了培养顺应社会需求的汽车机械领域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传统的汽车机械专业课进行改革,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完善相关体系。文章阐明了汽车机械领域课程在思路上需要做的转变,并提出加强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旨在令高职院校重视、优化汽车机械领域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的相关领域人才。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着力发展12大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专业技能人才培育以高职院校为主力,从贵州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特点分析涉农高职院校的空间分布特点,就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及分布特点、涉农专业结构要素与专业规模三个方面剖析贵州省涉农高职院校对接特色产业概况,最后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中职机械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毋庸置疑,在中职机械院校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当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教学设备、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多元思维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中,可以改善上述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机械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兵 《南方农机》2016,(12):141-142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案例教学的相关应用策略的研究,以期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专业性、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朱玉雪 《南方农机》2016,(12):143-144
"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通过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的全面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和机械制造专业的融合进行了尝试,旨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模式当中,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学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一个传统专业,能为我国培养大量农业人才,促进农业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各种新专业及热门专业的影响,农学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高职院校农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究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格外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针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当中明确提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文以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特点,其次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发展与改革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实现融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切实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