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使金融服务乡村,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法】课题组运用中介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莫兰指数模型,以此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1)RG和UR与IGUR的相关性均在0.8以上,故被解释变量IGUR和解释变量RG、UR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2)调研城市的莫兰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z值均大于1.96,莫兰指数显著。3)地区生产总值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p﹤2e-6),城乡收入差距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无显著影响(p﹤5.83e-10)。4)ACME的p值﹤0.05,说明间接效应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地区发达程度也越高。2)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支出增加和对外开放程度变大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起到消极作用,而城镇化率增加和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劳动力转移尤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主要从实证方面论述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民纯收入间的关系,得出了转移后的农民工纯收入总量没有显著增加、增加的收入不足以抵消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由此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和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的对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且更为艰巨.依据近几年黑龙江省城乡收入数据,针对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运用SPSS回归分析法,以城乡收入扩大现状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未来几年的城乡收入状况做出预测,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给出几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嘉豪  赵洪丹 《南方农机》2024,(4):120-123+143
【目的】基于数字化普惠金融的优越性,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农户增收的关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加有效地在农村地区深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居民。【方法】研究小组基于吉林省8个地级市(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情况。【结果】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5 513元,最高为16 636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为4.972,标准差为0.52。2)被解释变量Ln Y与解释变量Ln DIF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5,为正向影响,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3)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并不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在1%的水平上显著。随着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升,农民收入也将随之提高;政府通过提高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增强了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帮扶力度,从而提高了农业相关人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农民增收产生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作功  陈正星 《南方农机》2023,(21):97-100+145
【目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探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SBM-GML模型对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而后计算了相应年份的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论证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在控制年份和省份固定效应并引入控制变量的过程中,核心解释变量Prop的系数符号分别在1%、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拟合优度从0.243提升到0.424。2)在验证区域异质性的过程中,加入控制变量前后的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始终在1%、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对粮食主产地区的系数(2.667)要大于非粮食主产地区(2.355)。【结论】1)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抑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无论对粮食主产地还是非粮食主产地而言,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变,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粮食主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金融体系的运作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助农增收策略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实证依据。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与空间收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时空分异与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影响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存在差异,其系数估计最小值为0.268,最大值为0.633。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偏远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不断增强,各地区整体差异在快速缩小。空间收敛模型中β绝对收敛与β条件收敛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165、-0.158,且均为负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符合空间收敛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改善传统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同时可为西部偏远地区农民增收提供赶超渠道,进一步减少农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题中之义。在测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普惠金融、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提升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对金融业务接纳度来推动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增加金融覆盖密度、改善金融使用情况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均有利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效果依次减弱。因此,深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人力资本为载体,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型人才、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机制是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其中明确提出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并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脱农、多惠农。会议指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定了包括"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政策支持"的六大措施。其中关于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中,提出要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可以反映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6个指标作为参考数列,以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3个维度为比较数列,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模型,对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贡献值也不尽相同。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解决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岳  姬佳辰 《南方农机》2023,(8):118-120
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域上不受限制,成本小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扶贫,为此可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课题组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影响,在解析普惠金融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水平的作用机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统筹难度大、产业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乡土文化弘扬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农村征信系统等对策建议,让信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一直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二元景象,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同时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农村金融结构以及农村减贫效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广泛搜集文献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希望对于我国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教育呈现二元化结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乡教育差距出发,分别探究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上;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城乡教育差距存在的原因;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受教育因素影响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尝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教育呈现二元化结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乡教育差距出发,分别探究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上;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城乡教育差距存在的原因;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受教育因素影响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尝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根  李晴晴 《南方农机》2023,(6):87-90+100
课题组选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年和2019年的数据,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养老保险体系对低龄老年群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收入差距采用基尼系数作为参考,测算养老保险分项收入的贡献率,并分析养老保险体系对老年群体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收入差异较大是造成低龄老年群体以及城乡之间老年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有关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议: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为有能力、有意愿再就业的老年群体提供相对公平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探究水稻播种面积与农业机械化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稳定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和保证江西省粮食产量提供对策.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江西省1979—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水稻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意味着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平抑城乡收入差距的行为选择有了很大的空间。按照中国到2020年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测评,届时人均G D P可达到3000美元,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抓住历史契机,在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取向、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分配格局和政府职能转换上做出重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标取向假如199至2002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保持不变,按不变价计算,以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为阶段性报告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抑或继续扩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开始了普惠性改革及创新,促进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线上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普惠性改革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惠民普及改革政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其中城乡二元结构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提出解决城乡差距的方法不少,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的效果都不太明显,本文试图用小额信贷为缩小城乡差距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说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化发展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农业机械是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机械,旨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分析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机化,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失衡,引起了农村劳动力的理性外流。农村因劳动力短缺出现"空心化"现象,而城市人满为患,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文章以2016年云南特色小镇红河西庄镇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探寻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发现,农村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产业禀赋有密切相关性,依托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有助于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