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林菲  园园 《农机科技推广》2009,(10):62-62,64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的第一次耕作革命,到传统人畜力耕作的第二次革命,到传统机械化耕作的第三次耕作革命,完成了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人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用少的投入获得高产量,同时达到改善土壤、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高焕文教授便是投身我囝第四次耕作革命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2.
农田耕作制度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东 《农机化研究》2005,(6):44-45,49
当今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大体经历以下的变革历程: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从刀耕火种到人畜力耕作;从传统的人畜力耕作到传统的机械化耕作;目前,各国又在将传统的机械化耕作发展为保护性耕作。为此,通过耕作制度的变革历程,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发展,重点阐述了保护性耕作这一抗旱、节水、保持水土的耕作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自动化发展,传统耕作与播种的模式显现出诸多弊端,土壤退化、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理念,能有效优化农业耕地条件,促进地力恢复。从保护性耕作的应用现状与特征出发,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应用要点与优势,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对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从1992年寿阳县被确定为中国一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春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区以来,历经10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建立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是确保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导向机制、投入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创新机制五方面,探讨建立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的具体方法,为建立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保护性耕作及其实际意义和优势,说明开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现有保护性耕作推广政策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优点和政策优势,根据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益、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性建议,结合朝阳县农机现状,工作领域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自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先后颁发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检查考评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同时每年还下发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指南,用于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几年来,在各地农机部门的辛勤努力下,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组织实施和规范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好的做法。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正进入大范围示范推广阶段,中央在资金和政策上对保护性耕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对项目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的依据,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粗放耕作到畜力精耕细作,由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耕作制度的革命。它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秸秆焚烧,遏制沙尘暴,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黑龙江省植被破环、黑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分析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扎赉特旗是一个农业大旗,其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适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农业部编制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设规划》,决定用10年时间,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西部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形成“环京津区”和“西北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推广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耕作,能有效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地推广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曹向葵 《当代农机》2007,(12):59-60
结合运城市试验、示范和创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耕种技术体系,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作了分析,介绍了机具调整的内容及改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厢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阳谷县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情况、组织管理的做法,分析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丹县保护性耕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4年底,甘肃省已建立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5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1个,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72万hm^2,已初步形成具有不同区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使保护性耕作技术真正在全省扎根,仍存在技术体系和运行模式单一,不适应当地轮作制度和种植习惯、机具适应性较差问题等。在某些地方,甚至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综合效益和适用性产生了质疑,出现了领导不重视,面积上不去,资金不到位,组织措施不得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公主岭市长期(10 a)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的几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固碳效应的影响。共设4种耕作模式,即秋翻秋耙匀垄、秋灭茬匀垄、全面旋耕深松和宽窄行交替休闲(又叫松带、苗带交替休闲)(后3种视为保护性耕作)。结果表明,经过10 a的耕作试验,不同的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有显著的影响。表层0~20 cm秋翻秋耙匀垄和秋灭茬匀垄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深层30~50 cm全面旋耕深松模式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模式13.49%~25.14%;0~50 cm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