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现状,总结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经验,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模糊数学法,选择经济-社会-生态耦合效益作为区域综合效益评价标准,根据武威区域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水资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市、县、农场、农民多级联动耦合效应,建立武威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调研数据代入指标体系,得出隶属度等评价结果。【结果】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后,生态效益最为明显,达到I级(对应隶属度值为0.629),经济效益也为I级,对应隶属度值为0.428;社会效益为Ⅱ级,区域综合效益为I级;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程度(C22)的符合度较低,为Ⅲ级。【结论】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今后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种植大户推进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培育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内生需求动力,提高农业节水潜力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夯实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熵值法,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构建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对灌区主要作物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普遍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而滴灌模式则是该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模式。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应用到灌区中评价效益是可行的,对灌区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评价石羊河流域群众的节水意识,对该流域群众节水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9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强、中、差的比例分别为64.54%、23.47%和9.11%,流域大部分群众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熵权法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HP法和熵权法分别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评价中,AHP法注重主观经验,熵权法注重客观规律。为此,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效益维度构建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MatLab软件计算由AHP-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值,应用线性加权法实现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测度。结果表明:评价中的3种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测度值为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0.665)膜下滴灌(0.566)传统漫灌技术(0. 324);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不仅增加玉米产量以及农民收入贡献率,而且有助于解决实验基地存在的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AHP-熵权法能够选出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以来,长沙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总计在长沙地区推广实施喷灌、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面积近666.67hm2(10000亩),其中经济作物200hm2(3000亩)、果园213.33hm2(3200亩)、蔬菜253.33hm2(3800亩),对充分发挥节水灌溉设施的作用,保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得到及时浇灌作出了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状北屯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节水效果以及作物种植品种、灌溉管理方式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井灌区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配套,进行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形成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灌水方式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加压设备和灌溉设备的工作条件,延长了水泵及喷滴管灌系统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降耗、节水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推广应用节水、节能、投资少、效益高的微灌技术是解决缺水干旱地区,尤其是经济作物灌溉的有效途径。我们为了探索解决丘陵山地果园的缺水问题,选择不同的水资源条件,在山地果园采用树下微喷灌和树顶喷灌两种灌溉形式,进行了灌溉效益试验。于1986年8月在闽西北山区的三明市溪口农场羊栏山建成了  相似文献   

9.
敦煌生态保护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减少农业用水量能否解决敦煌生态问题,从灌区灌溉模式、种植结构及灌溉定额等节水措施,参考石羊河模式压减耕地面积节约水量以替代外流域工程调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述全面节水与适度调水相结合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光照资源充足,太阳辐射强,准确估算其太阳总辐射对石羊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常见太阳辐射总模型在石羊河流域的模拟精度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石羊河流域太阳总辐射估算的模型,本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2014-2018年的气象数据资料,选取5种太阳总辐射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一致性指数d以及整体评价指标GPI共5个指标进行适用性评价,并进行了基于不同天气类型的太阳总辐射模型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日照百分率、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综合模型具有最佳的模拟效果;晴天天气下,三次函数型A-P模型具有最佳模拟效果;多云天气下,综合模型模拟效果最佳,提出了基于天气组合的石羊河流域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为石羊河流域太阳总辐射估算提供了进一步的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1.
岭东南地区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与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分析岭东南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工程技术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提出一套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的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结合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系统评价数学模型,对不同灌溉方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的定量评价。通过对管道灌溉、膜下滴灌、半固定式喷灌、时针式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的分析评价,结合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确定了半固定式喷灌是最适合岭东南地区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和多因素的综合评判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将反映研究对象不同属性的多个指标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评价结果,由此反映评价对象的节水灌溉发展水平。本项目建立了以逼近理想解法(TOPSIS)为基础的评价模型,构建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专题指标,选择了分属于专题指标的单项指标,应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单项指标权重,按照决策矩阵进行计算,得到相对贴进度即方案评价等级标准,并做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本计算模型具有计算稳定性、可靠性。(2)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将条件价值法(CVM)引入农业节水的生态价值研究领域。通过对居民支付意愿的问卷调查,评价流域通过农业节水实现生态修复的生态价值,并建立行政区居民支付意愿与人均收入和多年平均降雨的关系。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例,结果表明通过农业节水实现2020年生态治理效果的生态价值为1.746 8亿元,单方农业节水的生态价值为0.34...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黑龙江省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减排潜力,基于黑龙江省水稻现状传统淹灌(TI)方式下的灌溉用水量和CH4排放量,收集相关试验研究数据,利用IPCC指南的中国官方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方法计算水稻湿润灌溉(MI)、干湿交替灌溉(AWD)、间歇灌溉(II)、控制灌溉(CI)下产生的CH4排放量,继而计算出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的节水潜力和CH4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量和CH4排放影响明显,水分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水稻的用水量和CH4排放量;节水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MI、AWD、CI、II,分别为25.03%、 15.65%、 10.80%、 5.05%;减排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AWD、 MI、 CI、 II,分别为50.77%、 46.30%、45.25%、38.14%;干湿交替灌溉(AWD)是减少水稻综合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水稻节水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新疆的农业水土开发与节水灌溉状况.纵观50年来新疆的农业灌溉,历经了普遍采用的地面灌溉方式以及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灌溉方式.上述灌溉方式,前者通过渠道防渗的工程节水模式难以实现节水增产,且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生态用水量;后者注重作物生长机理的农艺节水模式可以实现节水增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无法改良土壤,甚至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剧.因此,不管是工程节水还是农艺节水,均应重新考虑其节水的可持续性,能否合理配置整个流域的水资潭,能否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怎样才能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有别于"真实节水"的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相似文献   

17.
沙漠绿洲区不同灌水方式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民勤县连续进行了 4年田间试验 ,研究了大田地膜玉米畦灌、常规沟灌、交替隔沟灌溉和宽垄沟灌 4种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定额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拟定了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制度 ,得出交替隔沟灌溉方式下灌水 7次 ,次灌水定额为 30 0 m3/hm2 ,灌水时间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穗期、灌浆始、灌浆中、乳熟期的灌溉制度为该地区推荐采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8.
干旱地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水资源极度贫乏,二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干旱内陆地区要实现绿洲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增效的生态型绿洲之路。从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出发,分析论证了河西地区实施节水灌溉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流域: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供水管理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饲草作物节水灌溉新途径,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进行了不同调亏灌溉模式下紫花苜蓿生长、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茬不同调亏处理最终株高差异不显著,而返青期、分枝期土壤水分下限为55%田间持水量(θf)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加分枝数,而茎粗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的耗水强度总体趋势是随着供水量的增加而递增。作物系数(Kc)第一茬随生育阶段逐渐增大,全年Kc随茬次递减。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55%θf的控水处理,有利于后继茬次生长,保证全年总产量最高。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调亏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在民勤干旱缺水地区苜蓿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不应低于55%θf,第二、三茬土壤水分下限保持(55%~70%)θf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内蒙古东北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适宜性,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当地水稻常规淹灌、"浅晒浅湿"和"浅晒湿干"3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浅晒浅湿"和"浅晒湿干"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均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茎秆单壁厚度;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稻的穗数、产量均比常规灌溉高,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了16.9穗和23.3穗;产量比对照分别高出3.7%和5.9%。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节水增产效益,为推广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