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原农机化司魏克佳司长在我县调研工作时曾强调:“武鸣县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100个示范点之一,应该在广西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为我区、我县的农机人给予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也给我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增强了信心和坚定了信念。去年区农机局《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意见》中明确指出,水稻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53%以上。这给水稻生产机械化提出了明确的任务。1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我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体 武鸣县水稻种植面积3.67万hm2,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67%。如果在我县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说我县的农…  相似文献   

2.
一、推广机械化插秧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我县种植面积达80万亩。近年来,水稻收获机械化在我县基本实现,实现插秧机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随着农民逐渐转向二、三产业,农民工季节性缺乏已经显现,尤其是插秧时节更为明显;还有传统人工插秧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农民盼望解决机械化插秧。  相似文献   

3.
我县耕地面积71万余亩,其中水田61万余亩,水稻种植面积达124万余亩。我县历来重视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农业增产增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民奔小康加快了步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趋势日趋明确,农民对这类农机产品的需求态势逐年看涨,其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已进入试验示范推广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县水稻收割机已推广60余台(其中配东风—12型手拖、福建拖拉机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达43万亩,产水稻24.5万吨。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受到栽插技术落后的制约,为此,我县在省农机局的统一组织下,借鉴江苏江西等地机插水稻的成功经验,引进了东洋PF455S型插秧机及软盘育秧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已是农机部门的当务之急。辽宁省辽中县耕地面积130万亩(1hm2=15亩),水稻面积53万亩,已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建成了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采用现场示范的模式推广机械化育秧,并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2012年我县机插秧面积22万亩,约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江西省泰和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0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37万公顷,产量达25万吨,水稻生产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农业机械化在促进水稻生产上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我县的水稻生产已部分实现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难点已集中于水稻栽植机械化。为尽快打破这一制约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我局在省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引进了1台洋马PF455s/4行手扶自走式插秧机,进行了早、晚稻栽插试验示范,今年共完成早稻机插面积13.5亩,晚稻16.5亩。经过对比后,认为采用双膜或塑料软盘育身,具有身苗素质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植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县承担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示范推广项目:"水稻机插秧"工作,解决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问题,开拓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新路子。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革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次技术革命。我县引进使用的  相似文献   

8.
对我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种植面积70余万亩,为提高我县粮食产量,支撑我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稻农,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水稻育秧、拔秩、插秧过程,目前,我县几乎还处于传统落后的大田育秧,人工拔秧播种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县承担的水稻生产示范推广项目水稻机插秧工作,解决了水稻生产全能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抓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新路子。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战略目标是:到“九五”期末,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将分别达到6310万hm~2、4730万hm~2、2840万hm~2;机械化水平将分别达到67%,32%,20%。我国有3500万hm~2水稻种植面积,按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至少不应低于30%计算,大约需要水稻种植机具30万台。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为水稻生产全过程的难点,已成为当今的一个攻关重点。要大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只有通过先进的水稻种植机械才能使水稻生产高产稳产。开发研制高性能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插秧机是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为240万公顷,1998年总产已达2075亿千克,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以上。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1998年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仅为813万公顷,仅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3%,比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3个百分点。因此,水稻种植机械化已是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艰巨而紧迫。那么,江苏省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应采用何种技术呢?现对水稻机械种植现状作概括、比较及分析。江苏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耕地面积1000万亩左右。水稻是滁州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70%以上。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提升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探索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一、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现状在2002年以前,滁州市水稻种植基本以人工栽插为主和少部分撒播,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其水稻年产量在1400万吨左右,占全省粮食作物总产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特别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滞后,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速,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1423.5万亩,比2010年增长2.15倍,种植机械化率达  相似文献   

14.
<正>受农村劳动力紧缺、机插秧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影响,水稻机械化种植一直是上海市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走出一条以水稻机械穴直播为主体的机械化种植新路。2014年全区水稻机械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16.9万亩的60%,其中,机械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3.33万公顷左右。经各级农机部门努力,在水稻生产过程的耕作、植保、收获等环节推广使用了大批农业机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水稻种植机械化仍是难题。为了突破水稻机插难关,绵阳市农机局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调研论证,形成了水稻种植机械化  相似文献   

16.
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特别是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针对全省“十五”农机发展现状、发展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是灌南县在“十五”期末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从2000年起我县就开始小规模选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南郑区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6.3万亩。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能力,南郑区农机推广中心扎实开展了2020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项目完成情况1.确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在全区范围内遴选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13.33万hm2左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水稻耕整  相似文献   

19.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面,地处云贵高原中段的苗岭山脉西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典型的农业县。从全县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68.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而种植业又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插面积为6.86万亩,总产量为2.7万吨,占全县粮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目前种植品种有岗优725、Ⅱ优838,种植方式基本上是“两段育秧”和“旱育稀植”。大米是我县人民群众的主食,抓好水稻生产,对全县粮食增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九五”发展计划执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水稻生产对农机化的需求、农村经济、能源供应、资金筹措、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及我县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规划所制定的主要项目的有关指标,提出相应的机械化增产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27万公顷(34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7%左右;产量约140亿公斤,约占粮食总产的51%。安徽省较早就示范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2002年试验示范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2011年部署水稻产业提升行动,2015年提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截至2017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94.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