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今花生收获机存在的土块分离不净、荚果破碎率高、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采用了升运链式分离结构与摆动筛式分离结构相结合的双分离方式,且对包括挖掘铲、双分离装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试验,从而设计出作业质量好、动力消耗小的新机型。实际应用证明,该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今马铃薯收获机存在的土块分离不净、破碎率较高、动力消耗大等问题,采用升运链式分离结构与摆动筛式分离结构相结合的双分离方式,且对包括挖掘铲、双分离装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试验,从而设计出作业质量好、动力消耗小的新机型。实际应用证明,新型马铃薯收获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开沟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人工开沟、覆土环节劳动强度过大、生产率低的问题,设计开发出适合在温室内作业的新型开沟装置。阐述该装置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试制与应用,证实该装置结构合理、作业质量好、动力消耗小,可作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配套机具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推土铲工作时土壤粘附和阻力大的问题,从仿生学的角度对推土铲的曲面构形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主要的结构参数,按照仿生学分析的结果,建立了推土铲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设计推土铲的曲面形状,设计结果与实际使用的推土铲结构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5.
铲筛组合式花生分段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现有花生分段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动力消耗大及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铲筛组合式花生分段收获机。该机将花生的挖掘工序和分离工序合二为一,可一次完成挖掘、去土、送秧等工序,采用曲柄摇杆机构驱动分离筛振动,实现了两侧机构等角度、同方向摆动,减小机身侧向力。田间试验测试表明:收获机挖掘深度平均为143mm,落果率平均为0.21%,破损率平均为0.33%,果秧含土率平均为0.31%,耗油量平均为712g/kW·h。  相似文献   

6.
在设计地膜捡拾中对主要关键部件起土铲与升运链式分离装置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探讨,并确定了最佳参数,比较适合北方干旱地区土壤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根茎收获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根茎类作物种植特点和目前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研制了4GJ-880多功能根茎收获机.该机挖掘部件采用振动推进式直板挖掘铲结构, 解决了根茎收获机动力消耗大的技术难题.碎土分离部件采用多级圆筒分离筛结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土壤含水率,以及果土分离、果实块茎破损等情况,增减滚筒级数,从而使整机结构紧凑,且分离效果好,破损率低.试验结果显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挖掘收获部件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挖掘部件是块茎类收获机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挖掘铲形状的研究是挖掘部件首要的研究内容。为此,首先提出了挖掘部件的设计要求,对国内外挖掘铲的形状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对收获机械中常用的摆动式挖掘部件中不同摆动方式的收获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式挖掘方式——组合式挖掘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对挖掘部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白萝卜收获机挖掘铲参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白萝卜人工收获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出专用的白萝卜挖掘铲。工作时,第1步通过挖掘铲破坏白萝卜与土壤的接触力,使白萝卜与土壤分离,第2步由人工捡拾装袋进而完成白萝卜收获的全过程。通过建立挖掘铲的几何模型确定了入土角α、铲面长度L、铲面宽度A和后端面高度h。该挖掘装置采用后悬挂牵引的方式挖掘白萝卜,使白萝卜的收获效率大大提高,装置结构简易、成本低,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大型免耕播种机开沟器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免耕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开沟器的作用,单元盘、双圆盘开沟器的类型,对国际上应用比较广的单元盘开沟器和双圆盘开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总结,对其他形式的开沟器的结构类型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对免耕播种圆盘开沟器的研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与传统制动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因普通液压油无法替代使钳盘式制动器工作的制动液,设计了既能保持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优点,又能降低整机制造成本。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研制的双液动力转换器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掌握了转换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制动压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液动力转换器能够满足轮式工程车辆对制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Pro/Engineer软件在装载机铲装机构设计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机构建立合理的实体模型,运用Mechanism模块对它进行三维动态仿真分析,模拟分析出铲装机构的实际运动工况,并成功实现了对该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秸草中夹带籽粒损失是限制联合收割机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提高脱粒装置的分离能力,以减少进入逐藁器的籽粒量是提高机器分离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双滚筒脱粒装置脱粒能力强,凹板分离率高,对湿潮作物适应性强,其性能特点比较适应我国农业条件。但现在的双滚筒脱粒装置存在制造麻烦,功率消耗较多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克服其不足,在试验室内对不同结构型式、不同配置型式和参数的双滚筒脱粒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影,性能和功率消耗的测定及分析摸索其规律性,配置出一种结构型式比较简单,通过能力强,消耗功率小的双滚筒脱粒装置,适于在效率高,机型小的联合收割机上采用。亦可在效率高的脱粒机上采用,能一次达到脱得净,分得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马铃薯挖掘机存在的机具作业阻力较大、易堵塞及明薯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牵引式马铃薯挖掘机,通过对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及对挖掘铲工作部件关键尺寸的理论分析,得到了机具挖掘铲、分离输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具体结构尺寸。对整机的作业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挖掘、薯土分离及成条铺放等作业,挖掘深度符合马铃薯收获要求,机具的伤薯率较低、明薯率较高,各项指标均满足马铃薯的收获要求,且作业稳定性较好,提高了马铃薯的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挖掘切削阻力大、耗能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五杆双作用振动挖掘装置,分析了挖掘铲的轨迹及运动特性,并利用SolideWorks、ADAMS等对机构进行了三维建模和运动学仿真。结果显示:在只添加振动驱动力的情况下,五杆双作用振动挖掘铲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以20mm和8mm为振幅做简谐运动,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模拟田间实际运行轨迹结果显示:振动挖掘铲在随机架前行的同时,以固定的振幅做往复运动,运行轨迹为倾斜的正弦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性能可靠,设计符合要求,可为马铃薯收获过程降低功耗、减少阻力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Pro/E的深松铲结构参数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松铲是深松机上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深松效果乃至整机的性能.应用三维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进行深松铲组成零件三维实体设计,分析深松铲各结构参数对应力的影响效果,并进行了结构参数的优化,得到了深松铲最佳结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深松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和现有马铃薯挖掘铲作业效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单垄双行种植农艺使用的马铃薯挖掘铲。通过分析和设计马铃薯挖掘铲结构,确定了马铃薯挖掘铲入土倾角为21.5°、铲刃张角为19°、铲宽为1230mm、铲长为220mm等参数;借助Ansys 2020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了马铃薯挖掘铲模拟工作时最大应力为31.491MPa、最大应变为1.5797×10-4和总变形为0.81716mm等结果,且均符合要求。完成马铃薯挖掘铲实际加工后,进行了收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明薯率为98.54%,破皮率为1.51%,伤薯率为1.31%,均符合且优于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所设计的马铃薯挖掘铲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马铃薯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设计制造了4U-2型马铃薯收获机。介绍该收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说明其主要结构部分的设计与功能。经田间收获试验表明:该机可实现马铃薯与土壤彻底分离,并成条型平铺在地面上,具有收净率高、不堵草、漏土快、效率高等特点;设计中采用的振动铲不仅减少了工作阻力,还降低了动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马铃薯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设计制造了4U-2型马铃薯收获机。介绍该收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说明其主要结构部分的设计与功能。经田间收获试验表明:该机可实现马铃薯与土壤彻底分离,并成条型平铺在地面上,具有收净率高、不堵草、漏土快、效率高等特点;设计中采用的振动铲不仅减少了工作阻力,还降低了动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起茬铲铲柄是起茬铲关键构件之一,铲柄的结构和质量对起茬铲的使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利用仿真设计、优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对铲柄进行了分段研究.经过研究,直柄部分采用工字钢比较理想,焊合后质量为4105g,比直柄截面为矩形、口子型的质量分别轻37.3%和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