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对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种能源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农村能源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研究和实现基于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微能网、能源互联网的多能互补利用,推动农村能源技术及运营水平的有效提升。能源体系的建设涉及农民的生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农村能源现代化与清洁化是重要环节。农村清洁化用能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应坚持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扩大农村清洁用能市场。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杭州地区农村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保障和助力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笔者选择了杭州地区4种不同类型的村庄开展了农村能源清洁化利用情况典型调查,了解杭州市农村能源清洁化利用实际情况,分析农村能源清洁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地区能源清洁化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深入推进农网提升工程、农网智能化改造,广泛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等,促进农网技术及管理向科学化发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拟举办"2021年农村电网发展研究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优化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标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会议将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是农民赖以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早已厌弃了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因此,在农村利用秸秆气化技术,把秸秆资源转化为气体燃料,实行集中统一输配燃气系统,既提高了用能品位、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6.
推动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的数据及河北省农村地区“农村生活能源”调查数据,从农村现状出发考察农村可再生能源选择利用方式和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北省农村以往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农村能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阐述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正农作物秸秆、树枝藤蔓等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曾是农村农户生活的主要燃料,农户眼中的宝贝。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化气、电等能源逐渐替代了传统生物质能源,农民不再利用农作物等秸秆物质作燃料,农作物等秸秆物质的传统炊事用途逐渐没有了市场。农作物秸秆、树枝藤蔓等物质变成了农户眼中的废物,又没有好的处理方式,最直接、最省事的方式就是一烧了之。胡乱丢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23年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初见成效;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提高,东部地区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分别不低于99.94%,99.9%,3.5kVA,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不低于99.85%,99.2%,2.3kVA,各地结合实际差异化制定本区域发展目标;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农村地区电能替代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农村能源现代化与清洁化是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提高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扩大农村智慧化用能市场。能源事业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1.
<正>在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提升带动下,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稳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成为农村的必备生活物品。而伴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量在不断增加,其用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用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才能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沼气发电余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和沼气发电工程是一种用于解决中小城镇和农村日用能源的工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沼气发电示范工程及余热利用技术是充分利用农畜废弃物,提高农村卫生水平,解决广大农村日用能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实用工程。发电和余热利用技术更提高了沼气发电工程有效性,一体化解决了农村对热水、燃料、电能需求。该技术是集环保和节能于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秀实用技术。对于中小城镇也有消除污染提高其环境卫生,发展绿色能源的功用。它可以解决广大农村对日用能源的需要,适宜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小康卫生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电力能源使用效率快速提高,能源利用率亦随之提升,新型能源的有效供给充分满足了当代农民的各项生产需求,加上各种新型能源的整合,充分缓解了能源供给紧张的状况,亦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为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是中国能源发展领域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开发利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山西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技术整合、建立配套政策等促进山西省农村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就要求能源逐步向绿色、低碳和智能的方向发展。电能是清洁优质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最高,且无污染。随着电气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将减少终端化石能源消费量,从而减少终端消费的污染物排放,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1农村电气化是现化化农业园区发展的必然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喷水、喷药、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经验交流"栏目今年重点刊登供电企业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典型经验,宣传供电企业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壮大农村新能源产业,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变革,着力构建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相适应的新能源消费体系,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乡村振兴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村基本脱贫,以华西村为代表的农村实现致富。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这要求农村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从实现经济提升和财务安全方面进行优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就此展开研究,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能源及电的地位农村能源是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生产能源供给的清洁高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提供有效支撑。沼气技术、秸秆能源化利用等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生产提供用能。同时也助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农业工程》2010,(11):384-384
近年来,面对能源需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发展可再生、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业和农村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重要领域,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已经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展示相关科研成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村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将共同组织召开“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围绕太阳能  相似文献   

20.
1节能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应用节能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能量消耗,并且能够控制有害能源排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农村建筑的生态效益[1];现阶段我国政府发布了《农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施工节能标准》等,其为农村建筑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提供了指导标准[2];节能技术能够提升农村建筑施工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时还能够丰富施工工人的实践经验与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