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继“跨区作业”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作物种植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60年代的作物残茬覆盖,用开沟播种机播种,即先进行带状耕作,耕作成垄,让覆盖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农机具之友》2004,(4):36-3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有25公分以上的根茬,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用化学结合机械的方法防治病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保护性工作的技术体系。在保护性推广工作中要做到各方面相互结合,根据主要作物农田特证确定了6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和三大支撑体系,并提出了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温泉县从2006至2007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成效。从免耕播种小麦、油菜、牧草3种作物入手,分别从增产增收效益、节本效益、机械效益3方面对不同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可观的经济效益说服、引导农民充分认识该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此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或少耕,不采用铧式犁翻耕,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于人类的过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采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除草等措施,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试验,对比分析对农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论述了在促进作物生长,增长增收所起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代表了现代土壤耕作发展的新趋势。该技术可减少机具进地次数、节省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给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分析了少(免)耕的机理及作用。介绍了实施要点。指出了实施中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耕地、作物、环境保护的一种先进耕作方式 ,是改变传统耕作模式的先进技术。它的耕作体系是以保护耕地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保水、保土、保肥等 ) ,满足作物生育需要的目标 ,减少铧式犁耕作次数、以作物残茬、秸秆粉碎还田 ,增施农家肥、浅松或深松、专用免耕机播种、灭草防虫等配套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 ,以十九世纪3 0年代开始 ,随着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 ,美国将大批移民迁居到干旱地区 ,开荒、伐木并使用铧式犁大面积耕翻土地 ,形成了广阔耕地赤裸 ,带来了一场举世震惊的“黑风暴”,大风在没有…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改变了过去农业机械化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的传统耕作模式;把机械化与资源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主要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以机诫化为支撑,我们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注重发挥现有的机械优势,因地制宜,农机农艺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立足于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支撑的丘陵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作用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保扩性耕作技术既可保护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水土流失,增加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从而提高旱地农业的综合实力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实践事实,并就全市今后五年的规划,在服务体系、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重大变革,位于辽西干旱地区的喀左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更具意义。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阐述玉米作物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指出技术推广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北京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保护性耕作应用效益,根据北京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免耕播种的形式、配套机具类型等特点,总结了春玉米及豆类、夏玉米和冬小麦等不同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同时,提出了北京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对策,指出可以从种植结构、保护性耕作机具、综合效益、长效机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农业部编制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设规划》,决定用10年时间,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西部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形成“环京津区”和“西北  相似文献   

20.
1 项目实施情况。1.1 核心项目区基本情况。为了满足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要求和条件,我们在科尔沁区19个镇、苏木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莫力庙苏木、丰田镇为核心项目示范区。莫力庙苏木为旱作区,土质为沙壤土,土壤比阻小,肥力中下等,主要作物为玉米。丰田镇为井浇农田农业区,土壤为五花土,肥力中等,主栽作物为玉米。实施面积各为1万亩,辐射民主镇、庆和镇。地块较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