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利工程中的拦渣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弃土、弃渣量多,堆放困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是建设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因此,对弃土、弃渣的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期防止水土流失的重点所在。主要拦渣防护措施有拦渣坝、拦渣墙、拦渣堤、拦渣围堰等。通过这些主要措施的实施,便能控制水土流失以及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2.
我国计划投资830亿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拦沙造田”。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拦截泥沙400亿吨,淤地造田750万亩。  相似文献   

3.
毛昌树 《中国沼气》1991,9(4):27-29
活动拦板式粪草混合沼气池一文在1991年第1期《中国沼气》发表后,我们收到了一部分读者来信,纷纷要求了解该池的具体技术问题。为了满足读者需要,现将该池的具体设计及施工要点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该池主要特点详见1991年第1期《中国沼气》。一、活动拦板式粪草混合沼气池设计 1.结构组成及原理活动拦板式粪草混合沼气池是建于猪舍地下的沼气发酵装置。它主要由发酵池、气室、活动拦板、进、出料间、水压间、大、小贮粪池、出料器和导气罩等部分组成(见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地区沟道沙棘植物"柔性坝"原型拦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到砒砂岩区土壤侵蚀的基本特点是以冻融风化非径流土壤侵蚀为主,以沟壑中暴雨径流形成的股流为动力核心搬运输移泥沙,重力和风力仅对非径流产沙起加速作用,人类活动对坡面起破坏作用。小流域上、中、下游冻融风化土壤侵蚀的分配比例是76.1%、17.5%和6.4%,说明支毛沟头是土壤侵蚀的关键部位,沟顶坡、沟谷坡和沟床面积分别为22%、75%和3%,沟谷坡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90%,说明沟谷坡是产沙的关键部位。针对该地区的产沙规律,试验证明在砒砂岩区支毛沟中以沙棘灌木植物作为拦沙的坝型框架材料是可行的,并给出了明确的物理图形,与沟道淤地坝工程相配套,使粗细沙分选、泄流、生态恢复于一体,发挥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根据黄河浪店水源工程引水闸前设计高水位347.70 m及低水位347.34 m,相应斜坡沟流量为821 m3/s及337 m3/s,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含沙量条件下运行时闸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含沙量及粒径的分布以及闸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拦沙设施的拦沙效果等进行了试验观测,并对浪店泵站取水防沙水工模型试验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水位条件下、水流含沙量不高时可以冲刷形成汊道,为不同时期水泵成功取水进行灌溉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湖区农村家用沼气池发酵原料复杂多样的矛盾,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并推广了活动拦板式粪草混合沼气池,并较好地解决了沼气池池温低、保气性能差、进出料难和产气率低的问题,受到了建池户的普遍欢迎。活动拦板式粪革混合沼气池为一建于猪栏内的长方体,采用池顶返水的工作原理和满装料的发酵工艺。它主要由发酵主池、气室、水压间、进出料间、贮粪池、出料器、活动拦板、集气罩、溢流槽和猪栏底板组成(见图)。池墙可采用混凝土浇注,也可用红砖满浆砌筑。池顶为预制板组成的平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黄河河口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尾闾河道演变、拦门沙演变、滨海区海洋动力、河口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河口演变的新情况,提出了黄河河口研究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恒太 《排灌机械》2003,21(6):21-22
结合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灌区吴王水源泵站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了导污浮体的实用方案,为黄河流域水源泵站拦污设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管道输送浑水灌溉技术研究周长岩,孔庆丰,于英武(山东省阳谷县水利局252300)(山东省水科院济南270013)黄河是我国的主要取水水源之一,它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黄河是条多泥沙河流,引水必引沙,每年因沉沙清淤耗费...  相似文献   

10.
由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与项城县黄河开发办公室、水利局合作承担的土工织物在机井井管上的运用技术,目前通过省级鉴定。该技术利用土工织物透水性好、防淤土、拦沙能力强的特点,代替传统滤料棕皮与标准滤料材料,以达到提高成井质量与延长机井寿命的目的。它的应用特点是,施工简便,省工省料。平均每眼机井可节约投资200元左右(井深以20m计),在全省全国推广应用,其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必须遴选出合适的模型沙。搜集整理了常用模型沙的主要性能特点,对这些模型沙材料特性进行了整体的对比分析,比选出较为适合黄河河口物理模型试验的模型沙—拟焦沙,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拟焦沙应用于黄河河口物理模型的相似条件合理性,包括起动相似、悬移相似、阻力相似及挟沙力相似。试验结果表明,拟焦沙较为满足黄河河口动床模型试验各项相似条件。此项研究为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运行的观测,引水沉沙的季节变化,水流含沙量在渠道中的运行情况及泥沙淤积的沿程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水沙运行的基本规律。灌区引水、引沙量、条渠泥沙淤积量随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条渠拦沙作用是随着清淤年初期到清淤年末期逐渐减弱的,其进口与出口含沙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条渠内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溯源淤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直线型拦船设施拦截能力弱,在遭受船舶撞击后易损坏、维修难,并且在水位变幅较大时,拦河钢绳的张紧度不好控制这一工程实际问题,以江苏泰州引江河高港闸站工程为例,对感潮段闸站工程摩阻型拦船设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力学计算,介绍了保持拦船设施适应水位变化的张拉系统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船舶撞击钢丝绳为平面直线运动及撞击点在钢绳中点的数学模型而设计的带张拉功能的摩阻型拦船设施是可行的.该设施能保证船舶撞击钢丝绳的情况下,对船舶实施渐进加力拦截,确保船舶与钢丝绳撞击后均无损伤,方便船舶自救及拦截设施功能恢复;吊锤式恒张力张拉系统能使拦船设施适应感潮河段水位变化,使钢丝绳始终处于良好的张紧待机状态.这对于保证感潮河段闸站工程口门过往船舶及闸站工程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断面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十分贫乏,95%以上的水资源需求量要依赖黄河供给,而黄河水资源泥沙含量高,造成引黄渠道泥沙大量淤积。通过对引黄渠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渠道不被,中刷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渠道流速、加大渠道的挟沙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位山引黄灌区开发机械化清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山东省的主要客水资源。黄河在山东省全长629km,两岸有引黄闸45座、虹吸55条,设计引水能力共计2121m3/s,并开发引黄灌区63处,涉及53个县(市区)。近几年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向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已实现引黄济青、济淄、济津和引黄入卫给河北送水。但是,引水必引沙。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渠道清淤负担也逐年加重。全省70年代时年均引黄清淤约1350万m3,占引沙量的25.5%,80年代随着引水量的增加及自流沉沙面积减少,年均清淤员增加到3200万m3,占年均引沙量的50%以上。对泥沙的处理,制约者引黄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探…  相似文献   

16.
在灌溉中,保证渠道水流通畅是个重要的问题。但黄河是个多沙的河道,极易造成渠道的淤积,阻碍水流。几年来引黄灌溉的经验证明,渠道淤积是完全可以防止的。这就必须抓好“防沙入渠”、“沉沙”、“拖淤”、“宽渠束窄”等五项措施。1.“防沙入渠”:黄河水中泥沙分布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近年来黄河泥沙变化规律,保障引黄工程的安全运行。【方法】对2006—2015年黄河吴堡、龙门水文站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月最大含沙量大于10 kg/m~3时段集中在3月桃花汛和汛期(6—9月),汛期泥沙量远大于3月水平,同期龙门站最大含沙量水平高于吴堡站;洪水过程径流总量与含沙量相关性并不显著;河龙区间上下游泥沙输移过程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龙门站较吴堡站更多呈现自然河道属性。【结论】黄河突发增沙原因不只局限于洪水激增,黄河调水调沙等人类活动对水流携沙突增影响不容忽视。不同水文站局部性暴雨所形成的短历时增沙现象的水文系列过程呈现随机性。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首次调水调沙期间,错过了治理二级悬河的大好时机。二级悬河的形成是人类活动侵占河道,限制水流游荡的结果,二级悬河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抢险格局。淤高滩地和刷深河槽是治理二级悬河的基本途径,移民建镇是治理二级悬河的必要措施。今后的治理要与降低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下游宽河道整治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高含沙洪水的漫滩淤积从整体上根本改观二级悬河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