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耕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贤清  李荣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2):262-275
为探明秋耕覆盖措施下农田土壤水热肥特性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6年在宁南旱区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研究马铃薯生育期0~200cm层土壤贮水量、0~25cm耕层土壤温度和0~40cm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马铃薯播种期土壤贮水量,免耕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平均土壤贮水量较翻耕不覆盖处理分别提高14.4%和14.7%;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影响显著,深松秸秆覆盖处理改善土壤水分效果最佳,平均土壤贮水量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提高20.7%。在马铃薯播种期,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耕层土壤温度影响显著,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其影响程度减小;同一耕作方式下的平均耕层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3.6℃,而秸秆覆盖处理显著降低1.4℃。经过3年秋耕覆盖后,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对0~40cm层土壤养分各指标影响均呈极显著水平,在所有处理组合中,免耕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而翻耕不覆盖处理最低。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覆盖的保温效应对马铃薯生育前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后期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生殖生长;秸秆覆盖在整个生育期具有稳温和降温效应,有利于马铃薯中后期生长。所有处理组合中,深松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马铃薯总产量和净收益较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产49.4%和38.3%,净收益分别提高129.1%和103.3%;深松地膜覆盖、深松秸秆覆盖处理对提高商品薯率效果较好,分别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18.4%和16.2%。从经济与环境效益角度考虑,免耕、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可调控农田土壤水、热及养分环境,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效,在宁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彭阳县地处宁夏六盘山东麓,年平均气温7.4℃~8.5℃,无霜期140~170d,年降水量350~550mm。地形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自然类型区,平均海拔1832m,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分适宜马铃薯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马铃薯生长指标与有效积温间关系,以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生长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马铃薯生长特征,建立了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普适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600℃(块茎形成期)、900℃(块茎膨大前期)、1 100℃(块茎膨大后期)左右时,相应的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有效积温小于900℃)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在块茎膨大期(有效积温大于等于900℃)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则大于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过程均为S形变化曲线,即马铃薯各指标生长曲线呈现慢-快-慢的特征,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描述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生长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实现增产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强 《河北农机》2023,(20):6-8
店埠镇地处莱西市西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日均气温11.3℃,年均降水量732.5mm,年均积温4292.8℃,无霜期180d,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促进了店埠镇马铃薯产业发展。因此,马铃薯成为店埠镇重要的粮、菜、工业原料兼用的经济作物,保证马铃薯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传统生产技术模式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且农业劳作效率低,马铃薯产量低品质差,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因此推广应用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意义重大。本文以店埠镇为例,着重对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西南地区、部分北方及中原地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结合国内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对单行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马铃薯挖掘机的前进速度、挖掘深度、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机具的牵引阻力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牵引阻力最小时的参数组合为挖掘深度139~1 5 5 mm,振动频率1 3~1 4 Hz,前进速度2.5~3 km/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此时平均牵引阻力为9 5 6.6 N,该机具在有振动条件下的牵引阻力较无振动时降低36.2%;田间收获试验的明薯率和伤薯率分别为97.20%和3.5 2%,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为小地块和复杂耕地条件的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在山西省晋东南地区栽培广泛,是当地主要栽培作物之一。马铃薯在屯留县以春播为主,一般为短霜前30~40d,当土表10cm地温稳定在5℃~7℃时播种。马铃薯忌连作,也不宜与茄科蔬菜连作,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期应在2年以上。春马铃薯无害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南山区春季降雨少、低温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而作物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限制马铃薯块茎形成导致减产等问题,于2016年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塑料地膜(DM)、玉米秸秆(JG)、生物降解膜(SM)、麻纤维地膜(MM)、液态地膜(YM)及沟不覆盖(BM),以传统平作为对照(CK),研究沟垄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DM,SM,MM和YM马铃薯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表现出增温效应,而处理JG和BM表现为降温效应,其中处理DM增温效果和处理JG降温效果最佳.处理YM,JG对马铃薯生长前期保水效果较好,分别较CK显著提高13.3%,27.0%,而处理JG,DM对生育中后期的保墒效果较佳,分别较CK显著提高22.4%,13.2%.处理JG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其增产效果最为显著,DM次之,分别较CK增产47.8%,44.8%,其他处理较CK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宁南山区实施垄覆地膜沟覆秸秆模式可调控土壤水热环境,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凌云草是近年从凌云竹中选育出的优良牧草新品系,凌云草的粗蛋白含量为16.09%~16.23%。凌云草喜热怕冷,它能耐40℃~50℃的高温,也耐低温,但气温在0℃的时间超过一周,即受冻死亡。气温稳定在10℃以上开始生长,25℃~35℃时生长迅速,6℃~8℃时生长受抑制,5℃以下停止生长。因此,各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喜冷凉、耐干旱、耐瘠薄,山西省种植的气候优势非常明显,即使在丘陵山区和干旱严重的年份也很少绝产。在全省可以播种马铃薯的时间延续长达数月,不同播期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收获产量、品质及上市时间,对马铃薯种植者的收益影响也很大。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收获期、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科学选择适宜播种时间显得十分必要。1.与马铃薯播种时间有关的生育特点马铃薯喜凉怕热,低温抗性在发芽期为-2℃ ̄-3℃,幼苗可忍受0℃左右的低温,3℃以上即可萌发,发芽期适宜温度为12℃ ̄18℃,30℃以上发芽缓慢或停止;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7℃ ̄21℃,低…  相似文献   

10.
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地膜等覆盖耕作措施,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研究覆盖耕作模式下休闲期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闲末期,不同覆盖耕作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比休闲初期明显提高.与翻耕不覆盖处理相比,免耕覆盖地膜、深松覆盖地膜和翻耕覆盖地膜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9.3%和8.0%.马铃薯生育前期,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措施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最高,生育中后期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对0~200 cm土层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处理能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生育中后期以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以免耕覆盖秸秆、深松覆盖秸秆和翻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组增产51.2%,42.8%和3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0%,42.3%和32.3%.可见,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的增产效果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为13℃,稳定在10℃以上的积温为4490.5℃,无霜期为206d,年平均降水量为597.5mm,适宜马铃薯与玉米套种。近年来,这种种植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10年瑶峰镇郭道村种植面积达到100hm^2,每0.067hm: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150kg,玉米平均产量为620kg。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种植已成为当地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用量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试材,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施用不同用量(40、55、70、85 kg/hm~2)保水剂,分析了保水剂用量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产量、商品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保水剂用量为55、70 kg/hm~2时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生长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且促进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施用保水剂可促进马铃薯各生育期的株高、株幅、产量、生物量、商品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且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增后降低,当保水剂用量为55kg/hm2时,马铃薯产量、商品率、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3.77%、24.63%、13.77%、和18.68%。说明保水剂施用量为55 kg/hm~2时马铃薯生长及节水抗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王飞 《湖北农机化》2022,(3):123-125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马铃薯对淡水的需求整体较高,这使得马铃薯在部分地区种植效率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在对马铃薯淡水利用效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种植物对淡水的利用效率远远不如其它植物,尤其是在干旱且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区域,马铃薯种植甚至会带来负收益.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析,尝试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来调整马铃...  相似文献   

14.
休闲期耕作覆盖对马铃薯苗期生理生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马铃薯苗期干旱的问题,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季节性干旱特点,在2013—2015年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分析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和马铃薯苗期土壤水温变化特征,研究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马铃薯苗期生长、生理指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对改善土壤水温状况、降低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苗期生长和提高块茎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在两年休闲末期和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1%、7.3%和10.5%、9.2%。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覆盖显著提高0~25 cm土层土壤温度1.9℃,而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4℃。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可获得较低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能更有效增加苗期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积累,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在所有的处理组合中,深松结合秸秆覆盖处理具有较高的平均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0%和14.9%。因此,考虑宁夏南部旱作区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可行性,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有利于马铃薯抗旱保苗和块茎产量的提高,可在该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冷凉区,土地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有效积温2452.3℃,无霜期120d左右,年降水量478.5mm,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万人,总耕地4.93万hm^2。全县土壤质地大部分为沙壤土,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无公害、无污染,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是山西省的马铃薯种植大县,也是山西省优势马铃薯生产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邹建忠 《农业机械》2013,(13):114-115
0概述马铃薯产业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马铃薯属喜光、冷凉作物。张掖地处中纬度地带,区内年平均气温7.3℃,无霜期141~149天,昼夜温差大;全年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省靖边县进行大田马铃薯滴灌毛管布设方式试验,初步研究了几种滴灌毛管布设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行毛管布设方式下马铃薯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最好,一带二行与二带三行差异不大;二带三行毛管布设方式对0~25 cm地温降低效果最显著,为马铃薯块茎发育提供相对优越的凉爽环境;3种毛管布设方式下马铃薯单株产量一带一行>一带二行>二带三行,平均单产二带三行>一带二行>一带一行;二带三行在保持商品薯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单产比一带一行增产52%,经济效益提高100%。  相似文献   

18.
正凤尾菇是春夏秋季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一个侧耳属品种,中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5℃,最适为23~28℃;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0~30℃,最适为15~22℃。凤尾菇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当气温高于25℃时,需要较强的温差刺激,凤尾菇原基才能形成和分化。在夏季高温期间,微生物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马铃薯收获机在收获作业过程中马铃薯碰伤严重、不利于贮存等问题,利用超声波传感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马铃薯下落高度自动控制,设计了新型高度自控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该装置结合我国马铃薯在联合收获时的农艺要求,采用四级折叠升运装车系统,配以超声波传感器,实现了马铃薯下落高度自动控制。在收获过程中,下落高度范围可以利用可编程触摸屏进行设置。此装置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在下落时的碰伤,为今后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比我国西北地区无覆盖、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春播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终发现秸秆覆盖马铃薯产量比无覆盖提高10%~20%,增产效果显著(P<0.05);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方式相比,马铃薯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秸秆覆盖能够实现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高产增收,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有效调控,而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大部分地区,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保证马铃薯增产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综述了西北地区秸秆覆盖使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原因,旨在为西北地区春播马铃薯秸秆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