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是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该文对全国2 500个单元(县)的乡镇级规划数据库检查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以规划方案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及图数一致性为例,针对规划数据库建设中规划指标、相关图层关系、指标落实和分区对应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认真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关要求,确保公司电网规划及时、完整、准确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国网湖北襄阳供电公司近期正在开展电力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工作。作为参与该项工作的一员,笔者结合所在城市对本次农网地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希望能对该地工作的推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吕怀洪 《河北农机》2023,(9):145-147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我国城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我国针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战略布局,并围绕农村土地实施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本文分析了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必要性与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土地管理与规划水平、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以及提升农民的自主权与参与度等举措。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面改革转型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在快速城镇化的形势下,农业空间的保护与优化需求更加迫在眉睫。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规程,基于陕西省武功县政府数据,评价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分布情况,总结了评价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佳璐  柴华  张晓华  李炜 《农业工程》2022,12(12):92-9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面改革转型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在快速城镇化的形势下,农业空间的保护与优化需求更加迫在眉睫。系统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规程,基于陕西省武功县政府数据,评价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分布情况,总结了评价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配电网规划中引入网格化理念,是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城乡空间规划的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有利于配电网的精准投资和精益管理。结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相关指导原则,本文分析配电网与城乡空间规划的层级结构特征,提出了配电网网格划分的“三要素”法,即结合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电网要素,快速识别网格界线,合理划分网格,达到配电网网格与城乡空间规划的有效结合。通过案例实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方法】研究团队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LUE-S模型,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模拟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增长情景下2030年吴忠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吴忠市草地面积占比最大,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快,并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2)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将会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面积增幅较大,经济增长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3)在3种情景下,吴忠市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仍然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在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增长情景下将呈增长的趋势,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将呈减少趋势。【结论】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研究成果对推动吴忠市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总要求,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调整与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出发,选取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分析等工具,对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合理性评价研究及空间布局分析。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性指数在51.20~99.40之间,平均值为81.36,合理性指数较高,但部分与第十师国土空间规划有冲突;空间布局整体呈“东密西疏”分布,局部呈“中间密四周疏”分布,核心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斑块聚落密度在20~25个/hm2。依据评价结果,将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为优先保留区、稳定保持区、整治加强区、保留发展区及缩减调出区,将优先保留区和稳定保持区用作区域发展的“保命田”,整治加强区要补齐利用短板,提高永久基本农田整体优势,保留发展区要依托整治手段,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的基本要求,而缩减调出区多为分布零散的边缘化耕地,不宜继续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应予以调出。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农业工程》2022,12(5):74-78
第3次全国国土调查以来,虽农用地面积有增加,但耕地数量比第2次全国国土调查期间有所减少,国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选择2个县级数据库,从调查的角度分析三调数据库种植属性和恢复属性,得出因区位原因出现平原区与山区耕地种植情况差异大、耕地流转方向不同的结论,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3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目的是为了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方便、快速获得农业机械化相关信息和知识。规划出了农业机械化知识库的组成,根据建立的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未来运行模式和访问模式。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ASP.NET和CSS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知识门户和交互功能。通过TPI专业数据库制作系统进行数据资源库建设,规划出数据资源库流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用新农村建设及规划要求,结合湖南省具体情况,分析了本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包括村庄布局分散、住宅建设无序、村庄公共设施缺乏且管理不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由此提出了深入研究村庄规划理论、公众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滔  张坤 《湖南农机》2009,(6):75-77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转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农地转用制度尚存在农地转用的方式欠妥、农村土地的产权模糊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充当“弱势群体”的农民在农地转用中权益被严重侵犯,已成为当今社会三农问题的研究焦点。因此,合理处理农地转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妥善安置与保障失地农民,对实现城市化的顺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 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 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聚类的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农田土地平整作业过程中,常会出现铲车过载或空载造成平地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聚类的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方法。首先,获取农田地势高程数据,通过克立格插值法遍历到空间各个位置;然后,通过改进后的K-均值聚类算法与密度聚类算法,对农田高程数据进行区域标记,去除区域中的离散点和误差点,初步完成区域划分;再结合农田平整时挖填土方量体积和农田面积适中等原则,对区域大小及形状进行修整,完成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田间试验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区域规划方法规划后,农田平整过程中铲车过载和空载现象明显减少,有效作业时间提高5%以上,工作效率提升显著;平整后各划分区域地势平整情况得到明显提高,平整度小于6 cm。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3-2004年北京山区以及各地貌类型区域耕地质量处于总体提高态势,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耕地布局优化的结果。2004-2015年,北京山区耕地总体质量将继续提高,但总体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出现分异,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质量仍然不断  相似文献   

16.
平原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土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势低洼,土壤接近饱和湿度,为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平原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复垦,对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改善矿区城市的生态环境,推进采煤塌陷土地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基于GNSS农田平整全局路径规划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农田平整系统缺少作业指导且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农田平整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分析农田实际平整条件,创建适用于土地平整的农田地形环境模型,生成农田地势信息图,研究整块农田地势高程分布特征,以平地作业中空载、满载的无效作业状态最少,转向操作与重复行走最少为条件,生成遍历整个农田的土地平整路径,并通过拉力传感器实时监测铲车载荷。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平整方法,所提方法空载、满载率显著减小,达到目标平整度时间节省50%以上。该方法可以规划有效路径,减少无效作业时间,平地效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LUSE, a system for exploration of rural land use allocations (total area devoted to each kind of use) by 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s. The objectives pursued are maximization of gross margin,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land use naturalness and traditional rural landscape, and minimization of production costs and use of agrochemicals. The constraints on the areas devoted to the land uses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those imposed by their joint and individual availabilities, are that they must reach levels considered to satisfy existing demand for those uses or their products, and that the areas devoted to maize and fodder must be sufficient for maintenance of dairy farm production. The program generates comprehensive samples of the Pareto-optimal set, and also allows interactive convergence on a solution that is satisfactory to the decision-maker or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areto-optimal set. The system is currently parameterized for use in an area of Galicia (N.W. Spain), but is easily adaptable to other geographic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市(县)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醴陵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县)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不仅可以为新一轮土地规划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基础依据,而且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基础.为此,利用醴陵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和近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了市(县)级土地利用的方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得出:醴陵市自1997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在此基础上重点揭示出该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GDP、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此外国家政策导向和政府规划行为也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当前旅游规划面临创新性不足、过度追求利益等一系列不足的情况下,从旅游凝视的角度对旅游规划所面临困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旅游规划困境的根源来自于游客凝视、旅游规划者凝视和政府凝视的多重作用,表现为规划理念的流行化、旅游景点的雷同化和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